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之一,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本质相契合,因而构成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该方法分析我国教育界当前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反思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构建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派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被称为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它特别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加乎其上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基于此,罗杰斯在阐述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抨击,并提出许多新的教育观念,研究探讨罗杰斯的教育理论,借鉴其合理因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5.
吴倩 《教学与管理》2012,(9):133-134
20世纪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决定者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发展个体的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思考,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教育观的束缚,有利于建立积极的、科学的教育观,有利于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的切实提高。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一)在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学…  相似文献   

7.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该思潮从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认识论高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托研究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源起及其发展与其对应社会、理论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该思潮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方向是人的本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启示在于,尊重教师,帮助教师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提升幼儿园管理的效果。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示,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概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次就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成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从"移植"国外到本土探索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有着价值取向在引导.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的诞生起,人本主义思潮就已渗透到教育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本主义思潮在全世界重新盛行,就成为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种价值取向,影响着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中也总会体现着人本价值取向的影子,并且这种人本价值取向会反作用于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心理学理论继承了哲学上的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强调以人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并相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能够朝着正面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些理论和思想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评罗杰斯的学习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初兴起于美国,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在美国心理学界形成了"第三势力".其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Rogers,190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以注重情感、自我、价值、创造性为特征,并以此同强调性本能倾向为特征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强调机械化倾向为特征的行为主义学派分庭抗礼.罗杰斯是马斯洛去世之后,当今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公开宣称"患者中心疗法".六十年代以来,他把他的理论移植,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理论,他的理论独树一帜,冲击着传统的教与学理论,在世界教改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教与学的理论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着对罗杰斯的学习观作初步探讨,仅抒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育理论界、管理界吹来一股强劲的“人本之风”。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人的本体价值和挖掘人的潜能,使人能够  相似文献   

14.
<正>人本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合称心理学上的三大势力,"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理念。人本主义反对把人看作动物或机器的同时,批评只重视人类认知结构的认知心理学,对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情境。我国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由于受到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 0世纪 5 0至 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派别 ,是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学派相对立的“第三种力量”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弗罗姆、罗杰斯等 .该学派试图从行为者本身 ,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这些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行为 .它的研究主题是人的潜能和价值问题 ,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该学派自产生以来 ,对心理学研究有重大的冲击作用 ,对教育等方面也同样有巨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实践与理论研究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教育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之后,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在教育上,提出了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潜能,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非指导性教学。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介绍 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现,在心理学上出现了一种与传统心理学相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机械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性本能决定论,主张把现实社会的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强调研究人类的现实经验、价值和意义,关心人的本性、创造性潜能、人的自由与选择.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相似文献   

19.
1 人本主义教育观念的理论依据1 .1 心理学的发展上世纪 60年代兴起了一个以马斯洛 (A .H .Maxlow)、罗杰斯 (C .R .Rogers)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愿、需要和价值观 ;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发展自己的潜能 ,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1 .2 教育学的发展叶澜教授在他的《教育概论》…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与科学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七十年代以后,在罗杰斯等人的努力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但很快它的某些观点便受到人们的强烈批评。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阐释,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