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机械行业中小型企业几家典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分析了吉林省机械行业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现存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测评体系等理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一级指标体系框架。为今后建立多层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息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永宁 《情报杂志》2007,26(2):85-86,84
企业信息化评价是对企业信息化整体价值的度量和测评,是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讲效益、求务实”的重要策略和工具。从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模糊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于企业信息化背景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个案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价总指数指标体系,以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测评数据,对新世纪以来,山东省信息化水平的总体和分类指标状况分别进行分析,揭示当前山东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所建立的城市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对包括在上海在内的世界7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超前于经济发展,位居世界较先进水平,但强在信息产业,弱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根据这些问题,对上海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信息化水平指数分析河北省信息化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丽  王健  顾潇华 《情报科学》2006,24(4):514-517,521
基于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测评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和合理的数理推算,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级层次上分析了河北省信息化水平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而后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对河北省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应采取的发展战略和信息化进程中应采取的一些方针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信息化内涵、要素、测评、规划、阶段模型、绩效等几个方面,概述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状况,指出了国内外在企业信息化研究上的差距,并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关键点。基于建立的信息化测评体系,分析了上海6个郊区县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并通过与上海平均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比较,阐述了郊区县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优势与差距;并就此从信息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和信息产业等4个方面,提出加紧推进上海郊区/县信息化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测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维慰 《情报科学》2003,21(10):1028-1030
本文在已有信息化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信息化的特点和趋势,构建了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索的权重,旨在为城市信息化的评估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倪明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49-250,253
当前企业信息化水平难以戏剧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来自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本文从寻找制约信息化水平戏剧性提高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了开放式信息化理念,并从其多功能性、开放性和动态稳定性角度,论述了用开放式信息化理念戏剧性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机制,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息化测度逻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万里鹏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06,24(8):1131-1136
文章从复杂社会现象的测度问题入手,探讨了社会信息化测度内含的逻辑规律性,指出信息化测度逻辑是形成测度体系结构的理性基础。它不仅对信息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有助于解决社会信息化测度中的“同一性”和“整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完善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日本等国学者对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进行过研究,为信息化发展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2001年7月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但是,随着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原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并对我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做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unprecedented project, so exam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rogram termly is around the comer. Besid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found during the examinations, the program should be emended regularly to guarante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in the 10^th Five-Year Plan of Infonnatization.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evaluating informatization is concentrated on the estim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ng work of informatization, the midterm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 evaluating scheme of industri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nd using CAAC as an exarnple,a midterm evaluation scheme of industri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Five-Year Plan of Informatization is given.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定义;其次,在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的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03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行了评价;再次,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定义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全要素融合效率评价指标,并运用仁慈型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1997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但是融合效率却越来越低,融合"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象十分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相应结论,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轶旻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165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出发,揭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领域。在借鉴Sambamurthy和Zmud模型基础上结合Barua模型,构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模型以及评价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得出江苏省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融合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金融信息化及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政  王雷 《情报科学》2007,25(11):1743-1745
金融信息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金融信息化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信息化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明确金融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金融信息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后针对金融信息化进程中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长波  张佳  吕连升 《情报科学》2005,23(12):1803-1805,1851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分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和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两类体系,并对这两类体系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时离散语言评价集扩展到了连续空间,最后用TOPSIS方法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并计算各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根据相对接近度确定各方案的排序,并结合案例分析说明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以及评价方法的简单易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