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实证分析1983-2004年期间内向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同期中国出口扩张之间的关系,可见FDI提升了内外资企业的出口,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对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市场接近溢出效应",即外资存在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其中来自港澳和日本的投资促进中国出口,而欧美的投资对中国出口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管理着眼于出口最大化政策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具体指标制定的问题,以安徽省蚌埠市重返安徽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为例,根据索洛模型计算蚌埠市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确定蚌埠市经济增长路径,即2015~2019年每年需要达到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业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并针对蚌埠市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蚌埠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东北三省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一个以劳动力、内资和外资为要素的生产模型,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的基础上,运用豪斯曼检验选择了最适合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这三要素虽然没有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产生"挤出效应",但是它们的弹性都大于0小于1;同时这三要素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FDI同中国工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增长分为集约式增长和粗放式增长,目前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增长的文献中,主要使用工业部门整体或者内资企业产出的绝对量作为增长的替代变量,但这种变量的选择不利于准确度量FDI对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增长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程度。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使用新的变量表征增长,对中国1999年至2003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2位码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工业部门以及内资工业企业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增长效率,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同时还分析了内资企业的要素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对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绝对产量的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6~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基于C-D生产函数的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资本要素以及劳动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产出弹性为负,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此外,信息基础设施的五项指标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大要素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投入和产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和开放的反馈系统 ,揭示了总产出与投入要素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投入量和单位劳动产出之间的资本技术函数关系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劳动投入量和单位资本产出之间的劳动者素质函数关系 ,建立了生产系统函数 ,并由此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7.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外国资本包含了比发展中国家更先进的技术,但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文章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构架,以外国资本与国内资本异质性为前提,检验了中国1981-2001年间外国资本与国内资本的相对产出弹性,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不影响目前的外资利用;外资包含的技术与国内技术水平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经济中就已经出现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的现象。资本过早深化逐渐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表现为经济增长过分的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因此,找出资本深化的原因以便于更好地降低资本增长率,或者消化已经提前增长的资本存量,提高劳动增长率或者就业率,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资本深化和中国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深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农、牧、渔业投资有助于缓解资本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战略是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中国要素市场化进程较为滞后这一特征事实,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基于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利用MLE法对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越高;分内外资属性看,相对内资企业,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三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分所有制性质看,要素市场扭曲提高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针对民营企业的估计结果与之相反;分地区看,要素市场扭曲提高了东部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分行业属性看,要素市场扭曲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及其强度则产生了不利影响。据此,需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的定位和经济结构特征,分析利用外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选取1996—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长期联系,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持续拉动作用具有滞后性;不同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对经济增长推动效用不同,第三产业最为突出。北京应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稳外资并引导外资流向。  相似文献   

11.
FD I技术外溢存在地区差异。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基于Cobb-D oug las生产函数构建对数线性回归计量模型估计广西各地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并估算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变系数面板模型(SUR模型),测算FD I技术外溢作用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区FD I技术外溢效用存在规律性差异,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技术外溢效应越显著,越有利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在包含物质资本、劳动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引入健康人力资本,以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安徽省2003-2017年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中影响健康人力资本的多个指标进行降维,最终选取3个公共因子作为衡量健康人力资本的指标,然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徽省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549 5,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安徽省政府应加大公共健康投资,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居民个人也应重视自身医疗保健的投入,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外国资本包含了比发展中国家更先进的技术,但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构架,以外国资本与国内资本异质性为前提,检验了中国1981—2001年间外国资本与国内资本的相对产出弹性,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不影响目前的外资利用;外资包含的技术与国内技术水平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与广西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和1990-200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广西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外商直接投资与广西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FDI对广西GDP的影响虽不显,但是呈现出微弱的负溢出效应,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投资积累与资本形成对广西经济增长的作用。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非常有利于广西经济增长,知识资本变量对广西经济增长具有显的正面作用,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因此,广西应强化经济市场化,重视内部投资的资本积累,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提高知识资本水平,以促进广西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和有效劳动模型为基础,通过教育年限法分析了青岛市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市的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资本推动型特征,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低,溢出效应不明显。据此认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青岛应加大教育投入,并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以加快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在解决本地资金不足和扩大就业的同时,对本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突出表现在挤占本地企业的市场与投资,吸收各种生产要素流向外商企业。我们在坚持引进外资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挤出效应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加以区别,优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外部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工业37个行业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促进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工资水平上升,而且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这种溢出效应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和引致性技术进步两个渠道产生作用。但国内资本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是工资上升的主导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卢卡斯人力资本外溢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内蒙古自治区1978-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内蒙古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显示,内蒙古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低,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显著程度较低。而相较于人力资本投入,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投入更为敏感;因内蒙古的科技教育较为落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比较低,物质资本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优化教育结构,重视积累人力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稀缺程度及其现实解决,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含量,决定和影响着物质和知识资本形成过程和积累水平,我省人力资本存量较小,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我省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