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的扩招以及日益加快的信息化时代,使得高等学校对外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多种因素导致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增加,本文通过真实案例的背景、过程、解决方法的回顾,总结出辅导员是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中坚力量,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便能化"危"为"机",维护好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显的尤为重要与迫切。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基本以“95后”为主体,大家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关乎自己的各项评选活动都十分关注,此类活动极易诱发学生群体性事件,本文从评比活动类型出发,主要论述发生此类群体事件后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新强  陈群  何文鼎 《科教文汇》2013,(22):171-172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网络逐渐成为讨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传播对高校突发事件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舆论能够有效地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遏制突发事件的恶性发展,加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本文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现状,提出了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网络逐渐成为讨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传播对高校突发事件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舆论能够有效地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遏制突发事件的恶性发展,加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本文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现状,提出了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对于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升高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凌宏伟 《科教文汇》2014,(16):172-173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是教育系统的工作要点,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发展转型不可避免地带给高校深刻影响,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也随之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要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的要求,摆问题、找差距,通过掌握现状、分析不足,达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影响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文章对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因此,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已成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课题。高校图书馆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要求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和临危不乱的思想境界;要有驾驭全局的智慧、“随发随解”的独立急智、协调沟通的能力;要有敢于负责的精、及时补救的心理和忧生忧校的全局意识。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动、发展、消弭中的影响,及时防范网络不良舆情快速扩散和演化。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采取事前、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干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瑾 《科技与管理》2008,10(3):116-119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水平,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量化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在模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群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校正一补偿评价法把专家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和对专家评价水平的评价综合起来,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中的具体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量化评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科教文汇》2014,(21):184-185
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对高校校园的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于校园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来探讨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突发事件的迅速升级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透视大学突发事件的演进、内涵及成因.有助于把握其现代意蕴。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概况及现实困境,并从宏观层面构建出体现资源配置和职责配置相统一、“闭合”运行与“开放”吸纳相统一以及动态要素与静态要素相统一的大学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控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苏延立  张萌 《科教文汇》2014,(12):175-175,186
本文从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定义的阐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高校环境,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对师生员工应急法规意识教育等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针对形式各异的突发公共事件,本文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属性,抽取其共性属性,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本体模型,并采用OW L本体描述语言进行描述,同时将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元事件进行细分和组织。基于元事件对事件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元事件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过程构建及处理流程,可以帮助决策者根据历史案例的元事件库,迅速建立处置方案,最后给出了实例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The need for quick, timely,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is critical in emergency events. During mass emergencies, people assemble information from both official and unofficial sources. As digital access expands, people will increasingly incorporate information from digital sources into decision making and assess it against the local circumstances they experience. If we extrapolate what such behavior means for the future, we can see tha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der emergency conditions will ne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socially distributed. The key question then is how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how “good” or “bad” it is; whether it is “misinformation” or “disinformation.” Borrowing from Simon's notion of satisficing, the authors argue that people's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helpfulness and cred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the “everyday analytic” skills they employ during mass emergencies. To facilitate the critical work of “everyday analysts,” we outline a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support tools.  相似文献   

17.
王颖 《科教文汇》2014,(18):183-184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化不断深入,大学生入党动机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部分学生存在功利化倾向,影响着党员队伍的质量。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师范类大学生在高校中相对特殊,他们大部分是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后进入大学校园,价值观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很大不同。他们毕业后将进入各地中、小学工作,肩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使命。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职场中的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本文通过发放调研问卷与访谈等形式调查了“90后”师范类在校大学生入党的原因和动机,提出了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庆华 《科教文汇》2014,(21):13-14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缩放型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还有其自身的学术性、文化性特点,是社会思潮交流相对活跃的领域。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信息鉴别能力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对网络传播的社会性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敏感性极强,感性认识多,极易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拓创新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As social distancing and lockdown orders grew more pervasive, individuals increasingly turned to social media for support, entertainment, and connection to others. We posit that global health emergencies - specifically, the COVID-19 pandemic - change how and what individuals self-disclose on social media. We argue that IS research needs to consider how privacy (self-focused) and social (other-focused) calculus have moved some issues outside in (caused by a shift in what is considered socially appropriate) and others inside out (caused by a shift in w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shared for the public good). We identify a series of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at hold potential for further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self-disclosure and its factors during health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