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台钓法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地后不久,我便开始尝试着将其从竞技池引向“野战”水域。以前,粉饵装钩均是“搓粒”为主,由于“搓”装的团粒不能做得很小,加上冬春季的鲫鱼嘴张不大,胃口又小,故收获量不明显。近几年,随着“拉饵”装钩的普及应用,对春季张不大口的鲫鱼来说,那絮状之饵只要轻轻一吸即入口。但是,由于“拉饵”每次装钩量不会太多,“续诱”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姜历勇 《垂钓》2005,5(3):27-28
2004年8月10日,我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龙王恨”钓鱼大赛辽宁分站赛,比赛地点设在容升钓场。这次比赛以鲫鱼为对象鱼,一天四场,每场比赛90分钟,每场比赛结束后顺时针轮换钓位,比赛组织方要求钓手统一使用“龙王恨”系列钓饵。赛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赛前的练竿过程中,多次有意使用“龙王恨”系列饵料,做到比赛时对饵料状态和味道心中有数。容升钓场的鱼池中,鲫鱼按照大小分两种,一部分是200~300克左右的大鲫鱼,另一部分是50~150克重的小鲫鱼。  相似文献   

3.
杨传昕 《钓鱼》2012,(1):37-37
一、小沟渠的水情和鱼情 在我们徐州市一带乡间田野的小沟渠都是人工开挖的,用来浇灌稻田、菜地,洪水季节用来排水。沟渠的宽不过10米,水最深时多在1.5米左右,冬季水深多在1米或七八十厘米左右。在翻水浇地时,一些小鲫鱼随水被翻到小沟渠里,它们在小沟渠里生长产卵。沟渠里长满了各种水草,一些枯草败叶和庄稼的颗粒被雨水冲到沟渠里,水里生长着很多小水虫、浮游生物,食物丰盛,是鲫鱼生活的“天堂”。人们都认为小沟渠里没有鲫鱼,垂钓爱好者从不去光顾,没有人去那里电鱼,没有人用网去那里捕捞,鲫鱼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繁衍着。  相似文献   

4.
李寒停 《钓鱼》2009,(10):18-19
河北钓手秦刚: 2009年4月25日,我参加了《钓鱼》杂志“读者杯”天津分站的比赛,按比赛的规则是每天4场,分别是小鲫鱼、大鲫鱼、小混养鱼、大混养鱼。我在前几场比赛中水平发挥正常,名次分也不错,前三场结束时,总积分在10分,可惜的.是最后一场钓小鲫鱼,让我打“砸”了,总积分排到了20多分,被关在16强以外,这样我与总决赛无缘了。  相似文献   

5.
于文福 《中国钓鱼》2012,(12):67-68
钓鲫鱼,对于淡水钓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有多少钓鱼人哪怕是头一天提鱼已累得大汗淋漓、一塌糊涂,第二天有钓友来电话呼唤去钓鱼,照旧是一往情深地去“重复昨天的故事”。若要问为什么,不要说别人,就我结合两日钓鲫鱼的实际而言,钓鲫鱼确实令人瘾头十足,而琢磨使鲫鱼咬钩的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劲头十足。  相似文献   

6.
郅辽 《钓鱼》2005,(19):24-25
由字面推测,“特选”就是特别挑选的意思,但我对它的信赖是因为偏爱小规格于只,在钓鲫时遭遇64千克大鳙鱼而获得成功。在此之前我直是用袖和经过改良的一、岛。由于这两种钩的钩条比较细,强度设定为鲫鱼,所以野钓遇大鱼难免拉豁钩弯。后来,朋友告诉我:他在放养浜钓鱼,既要鲫鱼,又不让尾重5千克的青草鲢鳙留下遗憾时,都是用“特选”チヌ。  相似文献   

7.
李树权 《中国钓鱼》2006,(12):43-43
一次,我在一个大型水库用鸡肝做钓饵夜钓鲶鱼,却意外地钓上了两条1500多克重的大鲤鱼。巧的是还有一次我在一个大型鱼塘用手竿钓鲫鱼,蚯蚓用光了。我想起来用鸡肝能钓上来鲤鱼,何不用鸡肝也来试试钓鲫鱼呢?于是我就到鱼塘老板开的小饭店里,要来两块鸡肝,切成比玉米粒稍小一点的小块儿。拿到鱼塘边挂在钩上抛入水中,出人意料地一气连着钓上来7条大鲫鱼。  相似文献   

8.
朱剑飞 《钓鱼》2013,(17):32-32
到了夏天,大家野钓最普遍的感觉是鲫鱼不见了,行踪难觅。采用悬坠钓法的钓友更有这方面的体会,看不到也钓不到鲫鱼,想要钓取大鲫鱼更是难上加难。别说钓,看到它们的鱼星就不错了,当然,精养鱼塘不在此类,那里鲫鱼“四季如春”。我常常会思考“夏天的鲫鱼为什么难钓”这一问题。记得小时候,夏天也很热,我和小伙伴们也钓鱼,而且主要钓的就是鲫鱼,也是野钓,还是鹅毛浮子传统钓,但是鲫鱼大大JJx/J\地上个不停,连走水都能钓上大鲫鱼,想来这其中有着一些发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陈中春 《中国钓鱼》2004,(12):19-19
选择艳阳日。勤钓“三九”天。冬钓大鲫的好时段,以晴无雨,早上有雾.午时水暖的寒天,即公历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农历10月中下旬的小雪、大雪期间。因为初冬时节,小杂鱼虽然没有了,但小鲫鱼比大鲫鱼活跃馋食且总是要争夺在先。相反,小雪后,天气更冷,随着水温日渐下降,小鲫鱼却又不及大鲫鱼能够耐寒而也会像其他小杂鱼一样,在冬眠期越冷越要“贪眠”少吃。  相似文献   

10.
马戈 《棋艺(象棋版)》2014,(1):67-68,63
书接上回,乘船的汉子正自诧异,不防两个孩子从水里冒出来,妹妹骑在哥哥背上,手里举着一条扭来扭去、鳞光闪闪的大鲫鱼,向汉子一扔,叫道:“阿叔接住!”汉子伸手欲接,那鱼早到了怀里,弄得身上都湿了。船娘抱歉地一笑:“客官莫怪,孩子小,不懂规矩。”那汉子倒不在意,笑道:“能有这么一对可爱的孩子,你们做父母的,真是天下最有福的了。”  相似文献   

11.
晓天 《钓鱼》2006,(21):22-23
10月5日,我参加了一场“迎国庆钓鱼邀请赛”。比赛中我根据鱼情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共进行四场.两场对象鱼(鲫)尾数,两场混养重量。赛前钓友介绍说,小鲫鱼池和龙王恨的3号池差不多,25- 50克的小鲫鱼多.大的约250克左右;混养池中大鲫鱼多,还有2500-3000克的鲢、鳙、鲤鱼,还有不少小杂鱼。  相似文献   

12.
钓鱼姻缘     
山谷渔人 《垂钓》2012,(8):64-65
“快提,上钩上鱼了。”我赶紧扬竿,果然一条鲫鱼挂在上钩。“快快提竿,下钩上鱼!”。提竿,真是下钩挂了条小鲫。  相似文献   

13.
捞鱼     
四海 《垂钓》2005,5(2):68-69
某日,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如今钓鱼再也不用屁颠屁颠地往乡下跑了,有人在闹市区开了个“姜太公鱼塘”,各种鱼都有。末了,他还约我本周末就去钓一回,我极为爽快地答应了。尽管我知道“姜太公鱼塘”是个养鱼场,老板的目的无非是卖鱼,但毕竟挡不住垂钓的诱惑。因此,星期六一大早我和朋友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鱼塘。在那用瓷砖砌成的方形鱼塘里,一条条肥胖的鲫鱼、  相似文献   

14.
孙国玺 《精武》2008,(11):18-19
日前我接到了2008年第9期《精武》,反复看了几遍,吧嗒吧嗒其中的滋味,总觉得《武林屁话》放的还有点“味”,但味道也不是纯正的,虽如此,但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我任教的二年级一班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每节课上总有几个“调皮蛋”在里边出“洋相”、闹“怪声”,欺负别的同学。今天这节课,我从中抓出六个男同学,想狠狠地整治一下他们。我说:“你们这几个同学都在那里站好,对刚才所违犯的纪律进行反思”。此时,我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态度非常严厉,不停地批评着这些让我感到头疼的调皮生。可就在我正起劲地训话时,最调皮的学生车明明急切地一步一步轻轻地走到我跟前小声说:“老师,您别动。”说着用力地踮起脚跟,伸着小手在我身上拿下一个小毛毛虫扔在地上。然后,笑容满面急急忙忙地又返…  相似文献   

16.
夜钓花沟     
李世新 《垂钓》2005,5(12):50-51
钓友老马最近去了很多次花沟水库,回来后就激动地向我讲述,钓了如何多的大鲫鱼;近十斤的“大物”接连垂青于他,以至于断了几副线,一边说一边双手在胸前比划着问我:“你说这么大的鱼头,鱼得有多重?”说得我钓瘾上涌,两手发痒。终于在“秋老虎”离去的第三天,8月20日,我们一行五人在老马的带领下,向花沟水库进发。  相似文献   

17.
冰钓大眼鱼     
赵强 《钓鱼》2004,(2):40-40
“大眼鱼”的体形和大小与麦穗鱼相仿,只是身体略微透明,长着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比麦穗鱼招人喜欢,有的人甚至养在家中的鱼缸里欣赏。该鱼抗寒性极强;即使在数九寒冬也照样觅食,垂钓季节里无人垂钓这种小杂鱼,都远远地躲着它;就怕它闹窝,但一到冬天它就和鲫鱼一样,成了主要的冰钓对象。冬天钓瘾难难时,我就常去钓这种大眼鱼。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钓鱼》2007,(1S):56-56
钓了10多年鱼,从未碰到过500克以上的大鲫鱼。皖北虽沟渠纵横,可大型水域较少,此等个头的鲫鱼,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千年等~回。机会总算来了,我终于钓到了梦寐以求的“黄壳大鲫”,而且一钓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9.
喜获双奖     
王群 《中国钓鱼》2000,(7):32-32
凭着对“鲫鱼2000”鱼饵的信任,加上钓鱼大师袁永耀先生的指点、提议,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钓鱼协会主办、汕头伽玛卡兹公司和上海花鸟商店协办的2000年第十届伽玛卡兹钓鱼比赛。 4月23日,风向西至西北,风力四五级。比赛分上下午台钓、传统钓两种规格,上午进行的是两场竞技钓赛。 第一场,我的钓位号是24号位,主攻鱼饵是“鲫鱼2000”,加水和饵,然后开钓,自始至终,鱼儿像着魔似的不停地咬钩,我不敢怠慢,认真地注视着浮漂的变化,把握住鱼儿吸饵的种种信号,鱼儿一尾一尾地落进了我的鱼护……成绩名列前茅。第二场…  相似文献   

20.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