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科技思想结合生态因素,倡导走现代化科技路线,围绕实现科技、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展开。在生态科技思想的指导下梳理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掌握生态科技实现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东高西低的特征,并依据评价结果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综合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呈现非均衡态势,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危机。本文探讨城乡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和对策,为进一步实现城乡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区域生态文明与社会协调发展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生态文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武汉市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11年期间,武汉市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2006-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在2005-2011年的其他年间均为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是在2005-2006、2007-2008、2010-2011年这几个阶段显著下降,2008~200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定科 《学会》2013,(9):49-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20)
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努力构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6—2015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二者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落后于科技创新能力;(2)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由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转变,耦合度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度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相似,高值区域由东部沿海向长江中下游流域扩散,低值区域集中在西部边疆地区;(3)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二者水平越低支撑其协调发展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最高价值准则,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契合.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愈演愈烈的能源问题与本届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确保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法确立新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崛起。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的必要前提,而生态文明的进步则为精神幸福提供了重要标准。人们在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宏观折射,这就是生态文明,它分为物质环境、情感精神以及文化价值三部分。本文主要对物质保障和精神幸福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廊坊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了继承传统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及利用现代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现实条件等生态文明的发展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区域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家园,将海北州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州。  相似文献   

1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基本特征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和多目标性;基于系统论方法,本着和谐、高效、持续与整体性的原则,本文对该产业结构模式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体系及其体系架构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关于探索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和思想统称为生态文明思想。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分类,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一是基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互动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三是从国家战略实施的角度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思想。最后,提出国际生态文明流派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都得到很大发展的今天,建设社会的生态文明成为了我们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林业是其中最重要的建设发展内容,是将人与自然生态紧紧连接在一起的主要枢纽。发展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现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惠震  王帆  戴体娇 《现代情报》2013,33(6):173-177
文章从生态文明角度入手,首先系统分析了基于SNS的网络生态文明的形成、发展与内涵,探讨原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对SNS的广泛应用为前提,提出应对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五点建议,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正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统一的,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节约资源能源,使我国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生态问题与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在其中,从而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就城乡风景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结合近期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问题。在倡导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依存上,要强化全民族保护生态理念、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应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上,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要保护而不是征服;在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兼顾,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一代高校生必须接受的一项重要思想课程,是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意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各个高校应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教学。其现实性还在于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生态道德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很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化意识、行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