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地倾斜的时刻,他把生命给了我。黑夜降临的时刻,他把梦想给了我。老师走了,老师走了。一路上鲜花朵朵,开在他的心里,开在他熟悉的山坡坡。谤三、、.我擦去了泪滴,翼奚肠扩了背起,一声声嘱托。我的老师走了@崔增录!061000$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2.
在确定了所有教师都要上一堂实践展示课,并且要对其他教师的课做出点评的研训要求后,我与另两位中学数学高研班的主持人忻老师和翁老师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就该研训活动为学员作些理论准备和实践上的指导。奚定华老师在中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上都有颇高的造诣,因此我们决定联合聘请奚老师为我们三个班的学员作一个“谈数学优质课”的报告。2006年10月28日报告如期在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奚老师旁征博引,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1990年7月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走出来的中师生,毕业时被分配到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我,完全是凭着一腔激情做教师,用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来形容,叫"跟着感觉走"。1998年夏天,奚亚英校长成为学校新任校长。记得当时奚校长找我谈话,问我希望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希望您能走进我的课堂听课!"奚校长笑着点点头:"好,我会的。小孟老师你要记住,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做研究,会写论文啊!"奚校长走进了我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念高二那年,学校规定在校生必须上晚自习,即使停电也不例外。可能因为电力紧张,隔三差五便会停电。每到停电的夜晚,教室里就会次第亮起星星点点的烛光。每当这时,我便会独自一人偷偷溜出教室,到不远的小镇里闲逛,整天之乎者也XYZ,早已让人生厌。一天傍晚又停电了,同学们在一片嘘声之后便安静下来,各自拿出准备好的蜡烛。我心痒难耐地溜出教室,一溜烟地穿过操场,再经一段林荫道便出校园了。“阳波,到哪去?”忽然我听见一个极为熟悉的声音。糟了,是班主任奚老师。我惴惴地站着,奚老师走了过来,脸色有点难看。我不禁低下头去,不安地用脚…  相似文献   

5.
聪明阶梯     
奚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作文,打算挑选最好的几篇,参加市里的比赛。她说:“我故意不限定题目,不等于没有题目,是让你们把想象的翅膀充分张开……”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11,(5):32-33
弄堂口的柿子树陈语婷小时候,最让我垂涎欲滴的是弄堂口的柿子树。当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拐入弄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柿子树。它有碗口般粗,枝繁叶茂。这是奶奶在我出生那年种下的,已经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生活在老式弄堂里,自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开始,我就和邻居孩子们一起,被“散养”在弄堂里。已经记不得是哪家邻居的一张小床,中间断了3块木板,一直扔在弄堂口的大树下,成了公用物品。  相似文献   

8.
弄堂于我有着别样的亲切,和父辈一样,我对于弄堂心存感激,满心地热爱,不仅仅在于它的熟悉,它的温暖,更在于它记载着我成长中很重要的一段,它穿透和占据了我幼年的整个记忆。曾有这样一句话,说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就等于是没有到过上海。的确,上海的弄堂绝对是一道无法忽略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弄堂     
我从小就在上海长大,直到上学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几年在上海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遍布上海的弄堂了。上海的弄堂并不起眼,但结构很有趣。走弄堂,犹如在走迷宫。有时从一条弄堂走进去,东拐西弯,七绕八绕,却又绕回原路。外地人来沪寻亲访友,走三步问一步,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别人的城市     
我生长在中国的南方,我过去是生活在一座不到两万人的小城里,我的回忆就像瓦楞草一样长在那些低矮的屋顶上,还有石板铺成的街道、伸出来的屋檐、一条穿过小城的河流,当然还有像树枝一样从街道两侧伸出去的小弄堂。当我走在弄堂里的时候,那些低矮的房屋就会显得高大很多,因为弄堂太狭窄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园位于古运河河边,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传承、研究、开发了大量深受幼儿喜欢、具有童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弄堂小游戏。让孩子们走进弄堂游戏,体验弄堂游戏的乐趣,回归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着眼儿童兴趣需求,精选弄堂游戏内容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更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弄堂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努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理、加工和改造弄堂游戏资源,开发创新游戏活动玩  相似文献   

12.
九弄情深     
我从小是在苏州河边的老式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对这里好几条弄堂特别熟悉,尤其是我们九弄,它蕴藏着我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毛家阿婆总系着大围裙在弄堂里穿梭,不知在忙什么;我的太公喜欢拖着躺椅,塞着耳机,坐在弄堂边,边听边唱个不停;甘家叔叔走来走去旁若无人,总不跟别人搭腔,把自行车推出弄堂,于是这一天就看不见人影了;陈家阿婆是菜场里卖塑料器具的,  相似文献   

13.
往事     
走在狭窄的小道,我漫无目的地环望四周,目光徐徐扫过周围叫卖的小贩和那些有些破旧的店铺招牌。顿时,一条幽静深邃的弄堂映入了我的眼帘,往事开始在我脑海如同旧胶片般滚动。我刚出生时并不是住在这宽敞的公寓,而是住在一条狭小幽深的弄堂里。弄堂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譬如隔壁就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似乎很喜欢和我的奶奶畅谈——在灰色的房屋前。屋子没有华美的外观,只是很简单地用砖块和水泥砌成。整个弄堂清一色是一排灰色的房屋。家里有三层楼,顶楼是阳台和父母的卧室,二楼则是爷爷奶奶和我自己的住处,  相似文献   

14.
收废品者     
我小的时候,曾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式弄堂里。一到双休日和假期,弄堂口就会出现一个又瘦又矮的收废品的男人。他好像也住在这个弄堂里,因为大家几乎都认识他,都叫他"小排骨"。他是一个瘸子,不知他有没有工作,是不是光靠回收废品过日子。那时候,如果家里要卖废品,我是最开心的,因为卖得的钱都归我。虽然我们家废品不多,但当时我年  相似文献   

15.
弄堂里     
苏州很美。弄堂也很美。美是种享受,走在苏州的弄堂里,那精致小巧的美,不比拙政园逊色。弄堂窄有一米,两个人几乎不可能并排同行,只能一前一后。弄堂幽幽深深的,望不到头。墙两壁长满了爬山虎,青翠欲滴,仿佛手一碰就要掉下来似的。墙上的砖瓦灰蒙蒙的,有些地方竟有了裂缝!让我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大肆地推她、挠她,只能用眼睛盯着看。  相似文献   

16.
上小学时,我们家搬到了番禺路附近的小区,小区里时常有老奶奶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她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一个叫作幸福里的地方。我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如此美好的名字呢?怀着一颗憧憬的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幸福里一探究竟。原来幸福里是一条长长的改建弄堂,弄堂口写着"幸福里——原橡胶研究所仓库旧址"。弄堂两旁林立着错落有致的商铺,中间是亲水小喷泉。整个弄堂时尚且灵动,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满怀着欣喜与期待,我一蹦一跳地进入了"幸福集荟"——巷口的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17.
数青蛙     
暑假的一天上午,语文兴趣小组的奚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青蛙”游戏。奚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从第一组骆晨开始,第一个同学数一只青蛙,第二个同学数两只青蛙,依次类推。数的时候,第一个同学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如果说错或没跟上的话。就和同学对诗作惩罚。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齐声回答。  相似文献   

18.
蒋智宁 《生活教育》2013,(9):104-105
天哪!奚老师布置的什么作业呀,还要捉昆虫写日记。昆虫什么的最讨厌了!哎呀呀,怎么办哪?真急死人了!看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拼一拼了。放学一回家,我就扔下书包,急匆匆地冲进后花园。嘿!还真给力,正好有些昆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悄悄地走了过去。哟,还是只蝴蝶,真不错!可不像某些昆虫,想想都恶心。反正它是称心如意,今天,我抓定它了。我像只小猫一样,轻手轻脚地靠近它,慢慢  相似文献   

19.
弄堂琐记     
在市中心的延安路和巨鹿路之间,有一条不显眼的老式里弄——四明邨,我的外公外婆和太外公就住在那里。上小学之前的时光,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它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穿过两扇黑金色绣花大铁门,走进弄堂里,映入眼帘的就是深橘色的砖墙面,上面还有些年代久远的石雕。中间宽的是大弄,左右窄的是小弄,只有第四排弄堂的中间是连在一起的,每次妈妈都会指着那里告诉我:"这就是‘过街楼’,你记好哦,只要走到过街楼,再左转就是外婆家了。"过街楼仅二楼和三楼相连,底楼可以穿过,这是数排弄堂里唯一左右相连的一排,也是这条老弄堂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想先讲讲一条弄堂的历史——1921年,一位名叫李达的学者来到了上海北成都路辅德里。他和他的夫人在辅德里四周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对这爿弄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爿建于20世纪初叶的标准的石库门弄堂,建造得完整、精致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