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们正是通过效率与公平的博弈来追求经济平等。从而推动着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力图分析在此追求下按需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和计划体制下按劳分配对于经济平等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市场机制下按劳分配的实质——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这一原则既将按劳分配具体化,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开辟了道路,因而更全面更广泛地体现了经济平等;最后。结合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经济效果和政治回应,阐明它所体现的经济平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平等。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旭 《教学随笔》2007,(12):45-47
(接前期)二是蹲着看学生。刘可钦说:“蹲着看学生,蹲成与学生个子一般高,意味着童心回归。”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教师们的童心回归,就是从成人回到儿童那里,以童心换童心,心里装着儿童。教师蹲着看学生,不只是肢体上的距离缩短,跟儿童接近,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是体现心灵上的跟儿童的平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真诚的平等是对话,即使是这样,由于师生之间在知识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的教育平等问题,需要明确几个关键问题:公平与效率、权利平等与实质平等、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在现阶段,在教育的不平等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下,必须体现"公平优先,效率兼顾"的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追求效率;不但要重视权利的平等,更要关注实质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的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要关注微观个体的机会均等,也要关注宏观上结果的不平等,重视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补偿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政治追求中,自由与平等是两个基本的价值目标,这两相互区别,自由必然地反对政府强制,而平等则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均主义,但两又相互联系,追求自由可能会引发结果的不平等,而追求结果平等则不可避免地损害个人自由,自由与平等,正像一母所生的两胎儿,相互矛盾,又相互牵制,对两的不同偏好和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和政治权力运行方式,甚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可从这一双胞胎原理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种价值理念。然而从个性平等上看,离开现实社会去追求这种不理性的平等,势必会产生一种冲突,即教育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的一些作品充满了追求“平等”理想的法制意识。作为话本小说中的民主精华,反映妇女呼唤“社会平等”的作品显得尤其突出。话本中既有对社会不平等现实的揭露,又有对平等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女权的深沉呼唤。从法制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话本小说这一“平等”主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特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平等追求的代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平等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在教育中的体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平等离不开社会的制约,离开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追求的教育平等是不理性的。因此,我们应当从理性的维度上理解教育平等。首先,从平等中理解教育平等,关于教育平等的追求应从历史中把握;社会发展制约下的教育平等是追求教育平等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一、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因材施教的前提 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队伍素质参差等因素,分层教学成为不平等教学。划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标准只有分数,使得全面发展变成唯分数论,同时导致教育资源向所谓的重点倾斜。然而,因材施教应该建立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和平等享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
平等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劳动权利。确保劳动权利平等的实现,不但需要平等主体之间的,更需要行政权力的介入。企业或者个人拥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双方可以通过契约来实现劳动权,但是由于劳动权利的特殊性要求政府的行政权力的适当干预。行政权力对于劳动权利的干预需要有正当的理由,明显的涉及公共利益和人身权利,并为了正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婚内两性角色正在发生嬗变,因差异对待而产生的两性角色的不平等已显现出亟待重视的家庭问题。追求婚内两性的平等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育平等理念的僭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舶来的教育平等应用于当代中国并无价值,这是因为现在并不存在教育权利不平等的现象,教育权利平等已无须追求;教育机会(包括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则无实现的可能,学生背景差异的无法消除和教育的等级性的必然存在便决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平等的现实和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走势越来越细微、幽深。发生学在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不平等机制的研究框架。本研究梳理和探究当前存在的不平等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机制和形成逻辑。从实践发生,追溯不平等事实发展的逻辑理路;从认识发生,总结平等追求中的理论凝结;从政策发生,考察平等理念在现实中的推进。通过实践、认识和政策发生,得出当下教育不平等是关系与资源分配交迭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05,(7):88-90
互动扎根教学一线。反映教学热点问题。互动是新生事物,但追求高定位;互动需要感性言论。但是也要理性思考;互动需要平等参与。但也要主题鲜明;互动是参与者的互动,是透明的互动。互动起步于K12生物论坛。但追求更广泛的交流平台,更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关爱。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为固定人数的班级,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这一追求教学规模效益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进度。它因其具有的规模效益而保证了教育起点的平等和入学机会的均等。但它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易导致“不平等地对待平等,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教育过程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不美,又贫穷,但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我们死后都会经由墓地平等地跪在上帝面前一样。”夏洛蒂,简·爱的这段肺腑之言是否就是你追求平等的告白和宣言? 你的确难以算是美人,出生于贫穷的牧师家庭,又从事着遭受英国上流社会鄙视的家庭教师的职业。才情并茂却无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女性,在只有美貌绝伦或显赫出身才能出人头地的社会,你似乎注定了与成功无缘。于是,你将理想寄托于笔端,塑造出独立、自尊、自强而最终获得幸福的新女性简·爱。我知道,你是在追求平等,外貌美好与平凡的平等,物质富有与贫乏的平等……而其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曹永国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20-24,30
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但追求知识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更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理性之思。追求知识的根基是知"无知",是对作为"无知者"存在的知识。"无知者"是"有知者"的勇敢反叛者,是平等观念的忠实贯彻者,是真理和知识的理性探索者,是自身的恰切自识者。"无知者"的知识是师者思忖的知识。"无知者"的美德在于,忽视甚至遗忘了"无知者"的存在,追求知识、教育他人,可能会"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9.
关注教育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辉 《教育学报》2005,1(3):53-58,91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公平需要发展职业教育 教育公平就是每个社会成员享受教育资源时要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正、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公平,既让人人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并使受教育者有同样的成功机会。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教育公平,但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条件的制约而不去追求,不去努力,更不能人为的去扩大差别,制造更多、更大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