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矶竿钓慎放线 用于海边矶石上垂钓的矶竿被用做"可以放线的手竿"使用,是因其有放线遛鱼的优势.结合手竿的长和抛竿的抛投遛鱼功能,被称做"手海两用竿".不过,可别认为有了放线装置,钓大鱼就稳操胜算了,矶竿被当做手竿近钓,便有了和抛远钓不一样的地方.不了解矶竿台钓的特点,注意好细节,很可能会大鱼爱跑掉、小鱼钓得少.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垂钓》2009,(10):32-33
矶竿,原用于海边矶石上垂钓,凭借其抛竿放线优势和手竿的长度特点,能在复杂的海边礁石上将鱼直接提上来。近年来,矶竿多用于淡水钓,被称作“手海两用竿”。  相似文献   

3.
李哲 《钓鱼》2004,(19):34-34
矶钓竿作手竿钓最大的技巧,体现在中鱼之后是否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泄力装置,能否将泄力调至一个合适的力度,这也是整个钓法的关键。有很多人使用矶钓竿,往往因为掌握不了设置泄力的技巧,无法将矶钓竿当手竿钓鱼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也体验不到此种钓法的乐趣。不出线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1、泄力调得过紧,当大鱼要线时,泄力装置却无法出线,2、泄力调得适当,忽略了放线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姜丹 《垂钓》2014,(4):24-25
矶钓竿身材轻巧,插上浮标便可作手竿用,也能像海竿那样把铀组投送到手竿所不及的地方,因此钓友们给矶钓竿起了另外一个名字手海两用竿。矶钓竿大小兼收——钓小鱼毫无悬念,遇大鱼可凭借线轮上充足的线量储备,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把大鱼遛翻。矶钓竿就是这么牛,可谓抛竿中的双子座。  相似文献   

5.
杜向东 《钓鱼》2005,(18):34-35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学到黄适之大师在手竿钓混养鱼时遇上大鱼的一个遛鱼奇招——“如果鱼的力量很大,实在抬不起竿时,这时可以反腕将竿倒插八水里,同时尽量将竿子往回拉,这会起到竿和鱼能保持角度的作用”此后我便将此法取名为竿倒插遛鱼法,以待钓中一试。在后来的钓鱼中,先后四次遇到抬不起竿的情况,眼看竿线将直,及时使用“竿倒插遛鱼法”,除次断线,其它三次均化解了鱼的冲力。我为此遛鱼奇招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6.
中通竿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25
现代抛竿是舶来品,适用串钩和炸弹钩钓组。上世纪80年代刚兴起时规格多为3.6米。在野钓用4.5米以上手竿时,出于遛鱼和放线搏大鱼的需要,许多人以抛竿代手竿,  相似文献   

7.
阿牛学钓记     
《钓鱼》2005,(4):16-17
手竿:不具备蓄线与放线功能的钓竿。悬坠钓法主要使用手竿垂钓,但并不是所有的手竿都适合各种鱼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一支什么鱼都能钓的“通用竿”。因为每一支手竿都有其适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初学者在选购时,除了从经济角度考虑外,还得根据自己所善长的钓法、垂钓的对象鱼种、鱼体的大小等方面来选择。每款手竿在出厂之前,渔具生产企业都会针对这款手竿适用的垂钓鱼种、拉力负荷量,施钓方法等因素来进行反复试验。比如鲫竿、鲤竿、溪流竿及罗非竿(战斗竿)。这些手竿十分有针对性,每款中又各有软调至硬调之分。开发者不但用材考究,而且融入…  相似文献   

8.
宿公 《垂钓》2011,(12):15-19
此次虾池取鱼,虽然鱼获比较掉链子,但俺的自信心并未受打击。首钓“扔巴”,总得摸摸道道儿吧。既然手竿有你们摸索了,而且西门已然摸索多次,那么矶竿拉钓究竟能不能行?如果好使,那么不断纠错、去芜,让它形成成熟钓法;如果不好使,那也要经全面验证,明白究竟因何不可取——这不正乃俺“折腾”之目的所在吗?  相似文献   

9.
张福顺  蔡迎红 《垂钓》2001,(12):34-36
六、手竿遛鱼简述 遛鱼又称引遛,意在让你用竿线引领着它在水下推磨,等累乏了,它自然就上来了。笔者以为在整个遛鱼过程中都不宜主动拖鱼出水“呛”它,因为鱼见了亮会“毛”的。应在不刺激鱼发狂的前提下“斯文”地遛鱼,这对提高上鱼率和保持窝儿不散均有益处。对此,我在2001年第六期《垂钓》上有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钓鱼》2004,(17)
在水库,使用手竿钓大鱼往往会受到长竿、死线的局限,而造成断竿、断线、脱钩跑鱼。如何避免不断竿、不断线又能成功地将大鱼擒获,很多人由此想到抛竿。然而,人们在运用抛竿来作手竿钓时,往往因抛竿的竿体较重,长度受限,使钓点过近,难以如愿。因此,矶钓竿就成为钓鱼人钓大鱼的新宠。矶钓竿是海上浮游矶钓的专业用竿,它比抛竿要长出许多,规格为4.5、5.4、6.3、7.2米,矶钓竿的优点是重量轻,调性好,方便携带,有鱼线轮,收放线自如,便于引遛个体较大的鱼等,因此受到广大钓友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钓  相似文献   

11.
赵涵 《中国钓鱼》2005,(1):57-57
一、“内因”与“必然性” 笔者以为,除了以前《中国钓鱼》杂志中提到过的“海竿长短与铅砣重量的不匹配,绕线轮的不合理使用,手竿加环儿当海竿使,手竿匹配钓线过强过粗”等容易造成断竿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中,钓竿的质量问题,钓者的操作问题,上鱼时的心态问题,遛鱼经验的多少等问题皆属于“必然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王大友 《垂钓》2005,5(10):28-30
矶竿也称手海两用竿,自问世以来广受众多钓友所青睐。其实矶竿只是抛竿的一种,只不过在制作上更为轻便、精致而已。由于竿梢较细.在用于抛竿钓时主要彰显的是灵敏,而用于串星标以手竿方式底钓大鱼时,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再加上绕线轮的自动放线功能,更显示出此竿所特有的魅力,而传统手竿在遭遇大鱼时往往受到一些固定因素的制约,最终多半会以断线跑鱼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张澜舸 《中国钓鱼》2018,(12):39-39
一忌鱼竿对头弯在遛鱼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出现鱼竿对头弯。有两种错误做法容易发生:一是钓手牵引鱼靠近岸边时,或鱼向岸边游动时,钓者仍站在原地直立着鱼竿,而且用力向上挑,此举势必增加手竿前端的负载,甚至集中在竿梢上,致使竿头回头指向竿柄形成死弯,最容易造成第一二节断裂。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10,(21):14-15
钓大鱼 三七调 手竿搏大鱼一直是个难点,前几年出现过好几种手竿搏大鱼的理论,如横“8”字遛鱼法和平“一”字遛鱼法。我们知道,鱼竿和钓线的弹性都有耗鱼体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新发明的钓法钓技,往往都是让环境给逼出来的。在明知有鱼、有大鱼藏身的水下,用普通钓法难以奏效的困难面前,钓手总是要开动脑筋、找出“应对”的“妙方”。例如在许多凌驾于深渊之上、凌驾于江河湖泊海峡之上的大桥、栈桥、码头平台、趸船大船之下,水深动辄8~10米、20~30米,除用特别装备抛竿矶等外,几乎所有的长短手竿都会自叹“鞭长莫及”。那怎么办呢?于是。“临渊羡鱼”的钓手们便想出用“手线”钓组来钓,干脆啥竿都不用了。  相似文献   

16.
吴延明 《钓鱼》2011,(16):22-23
新发明的钓法钓技,往往都是让环境给逼出来的。在明知有鱼、有大鱼藏身的水下,用普通钓法难以奏效的困难面前,钓手总是要开动脑筋、找出“应对”的“妙方”。例如在许多凌驾于深渊之上、凌驾于江河湖泊海峡之上的大桥、栈桥、码头平台、趸船大船之下,水深动辄8~10米、20~30米,除用特别装备抛竿矶等外,几乎所有的长短手竿都会自叹“鞭长莫及”。那怎么办呢?于是。“临渊羡鱼”的钓手们便想出用“手线”钓组来钓,干脆啥竿都不用了。  相似文献   

17.
杜新财 《垂钓》2008,8(7):71-73
动态钓法的精髓是送“礼”上门,可将“等鱼咬钩”变为“找鱼咬钩”,其理念先进,海钓时无论使用手竿、抛竿或矶竿,动态钓法都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8.
黄英忱 《垂钓》2001,(11):35-35
手竿“8”字遛鱼法,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为科学的遛鱼方法,本文不再赘述、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手竿较软、钓线较细、钓钩较小且钓上大鱼时,采用它就很难奏效。因为采用“8”字遛鱼法的前提是竿线能承受住大鱼的重量和冲击力,一旦这种力量超出竿线的承受力,就很难使用。勉强为之,不是竿折就是线断,使大鱼逃之天天。  相似文献   

19.
田尧 《中国钓鱼》2003,(2):27-27
“老三项”指的是现今淡水钓鱼比赛中的手竿钓对象鱼(鲫)尾数赛、手竿钓混合鱼重量赛和抛竿钓规定数量鱼重量赛。  相似文献   

20.
手竿遭遇特大鱼时多以断线折竿跑鱼为憾事,于是一些志在必得的钓友选用了矶竿。但用了矶竿仍旧跑鱼,其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