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2.
果冻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20):21-21
经常钓了放、放了钓的鱼咬钩轻,有的触饵就退,称为猾口鱼。钓这种鱼多用拉饵,可是拉丝粉的黏结作用是有限的,它在搅拌中形成的纤维和网络是将饵微粒黏住,入水后拉丝粉的黏性降低,饵微粒就慢慢脱落了。如果饵微粒完全脱落,钩上只剩下拉丝残余,鱼是不吃的,所以拉饵适合钓快鱼,  相似文献   

3.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9):26-27
再看看一触一拖状态,两者的灵钝比较。"调4钓2"的一触一拖状态,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2目=8目。"调8钓2",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6目=12目,当都是最小值时,两种状态的短子线钩饵都不压水底,要使它们离开水底,  相似文献   

4.
一、红虫的用法。制作红虫面饵。"冬红虫",是冬钓佳饵,首先备好红虫、商品鲫饵、拉丝粉。红虫、粉饵比例为1:1,拉丝粉、粉饵的比例为1:5。做饵时,将红虫(1份) 粉饵(1份) 拉丝粉(1/5份)倒入盆内,混合均匀后加水,饵水比例为1:1。加水后,迅速搅动使其吸水均匀,而后放置10~15分钟(因冬季气温低,拉丝粉形成网状结构的时间要长),将饵轻揉成团。这时要用钩试拉一下,如能拉出丝来,钩上能形成面团时就不要再揉了,当你看到在拉  相似文献   

5.
蘸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0):16-16
蘸饵,上饵技术之一。传统钓鱼都是手上饵,以包和套的方式藏钩于饵。可是饵大了、硬了以及味不对路就没辙了。于是有人在鱼嗜香,不吃蚯蚓、虾等腥饵时备一小罐,内盛炒熟后碾碎的芝麻或糕饼碎屑。遇鱼不吃腥饵时将装了蚯蚓的钩在芝麻粉中蘸几下,这样蚯蚓表面粘满了芝麻,抛钩后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6.
拉拉糊     
张炎冰 《钓鱼》2011,(14):25-25
拉饵的奥秘是“骨元粉”,即小麦蛋白纤维。它三一种保水剂,农业上与种子一起用于播种,起吸收t壤水分的作用,干旱时又能将吸收的水分释放出彩。用于鱼饵主要是利用它吸水后形成的胶质状纤隹,将松散的饵微粒粘结起来。然而骨元粉形成纤维舌一入水粘结力就降低了,随着饵微粒的脱落最后成了颗粒状的胶质残留。  相似文献   

7.
沈瑞虎 《钓鱼》2006,(1):38-39
把面团捏下一点,搓成细条,捻在钩上,使面团象一条蛆虫挂在钩上,然后把坠、饵放进蜂糖水做成的蘸饵内蘸一下,再放入蚕豆、糯米炒熟后磨成的粘饵内摇动。反复摇粉子3 ̄4次,让粉子挂在三截坠子上和钩上,有个花生米大小就行。  相似文献   

8.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钓鱼》杂志1998年第四期刊登了董毓柏先生《海竿炸弹钩面饵制作新法》的文章,我有不同的看法,愿与董先生切磋。1.炸弹钩与面饵不能混为一谈用锦纶软线拴就的组钩(有的称钩组或钓组),可以使用软、硬糟各种不同性质的钓饵,钓友们通常的说法是用什么样的钓饵装钩就叫什么钩,如用松散原料装就的炸弹钩,其实指的是饵不是钩。炸弹钩的特点就是“炸”,这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如果不炸,就不应叫炸弹钩。董文所说的原料用一半面粉,还加糯米粉、粘米粉,这完全是面饵,而且还是一种耐水浸泡的粘面饵,与炸弹钩不搭界,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在水底悬浮物和淤泥较多的水域垂钓,饵钩(尤其是带坠朝天钩)一落底,常会陷入其中,尤其是用活蚯蚓饵挂钩,蚯蚓沉底后稍稍蠕动就能钻入浮泥之中。另外,进窝的鱼儿一多,相互争食抢饵,头动尾摇,不断掀起饵粉和泥浆杂物,躺底沉睡的饵钩难于被索饵的鱼儿发现。这时,如要适时采用底浮钓,效果会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定龙 《钓鱼》2008,(17):18-19
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12.
钓友们垂钓时经常使用蘸饵,蘸粉饵、蘸糖稀的都有。针对所钓对象鱼,有时需使用较小或钩条较细的鱼钩。由于钩小(细)附着力差,上饵时往往需要将钩湿水蘸饵重复几次方能完成。垂钓关键时,非常误事。怎样才能一次完成蘸饵?我给钓友支一招。找一根自行车气门心,剪下几个2~3毫米宽的皮圈备好。垂钓蘸  相似文献   

13.
张乐平 《垂钓》2009,(7):38-39
“果冻饵”是由一种胶质膨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些辅助原料组成。这种胶质膨胀粉吸水性非常大,调和入水后有少量雾化散落,能在钩上形成一种透明亮晶晶的胶团裹住钩尖;由于此种饵料开好后状似果冻,所以人们称之为“果冻饵”。笔者最早见到的胶质膨胀粉,是在百合的“决战鲫”中,但闻此原料是钓王化绍新多年以来征战赛场的秘密武器,所以这种饵料是由谁最先发明的无可考证。不管是谁,都令人无比钦佩。  相似文献   

14.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8,(17)
三、淡水钓法很多,台钓一枝独秀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16.
持钩性     
《钓鱼》2010,(16):13-13
传统钓组等鱼咬钩,由于中钩沉底,只能以浮子升降为鱼讯,优点是中钩率高,空竿少。在钓饵为蚯蚓、蛆、虾、煮熟的红薯块和揉得很黏的面团时,因饵不溶于水,故可以配合逗、引、晃等手段刺激鱼咬钩。"台钓"  相似文献   

17.
华连洪 《钓鱼》2006,(21):16-17
在自然水域悬坠钓中我经常使用鸳鸯钩垂钓。我这里所说的鸳鸯钩是指在两只钧上挂不同的饵料:一钩挂商品饵,一钩挂蚯蚓等荤饵。鸳鸯钩的妙用1、在鱼儿不开口时可有效地刺激鱼儿开口。2006年2月17日.我在四里棚办事处区艾庙村一野塘垂钓.用疯钓鲫1号60% 疯钓鲫2号30% 拉丝粉10%开饵,钓了大约一个小时.窝里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18.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19.
李旗 《钓鱼》2005,(10):35-35
将红蚯蚓晒干碾成粉末过筛,使其成极细的蚯蚓粉,再将面粉包在纱布中,用水冲洗搓,除其淀粉,使其成为面筋。或用商品鱼饵中的麦蛋白纤维40%加上60%的蚯蚓粉,将两者调和揉搓均匀,成为泥状放在洗净的塑料小盒内密封一天,即成蚯蚓泥饵。使用时只需要用钩尖在盒子里挑一点,(米粒大小)将饵料包住钩尖即可。使用中应注意不可用手在盒内抓饵料,因为此饵粘性极强,很粘容易粘住手指,如无法将饵料包在钩尖上,则可用钩尖在饵中挑一下。  相似文献   

20.
将红蚯蚓剁成几段后,晒干碾成粉末,将粉末筛几遍,使其成极细的蚯蚓粉。再将面粉包在纱布中,用水冲洗揉搓,去其淀粉,便成了粘性极强的面筋。然后以60%的面筋加上40%的蚯蚓粉,将两者调和揉搓均匀,放在已用完但又未洗净的清凉油小盒内,密封一天,此饵即成。一小盒清凉油钓饵足够用一天,使用时只需用钩尖在盒子里挑一点,半粒米大小,然后要十分仔细地、动作十分轻巧地将饵料包住钩尖即可。切不可用手指在盒内抓饵料,因为此饵粘性极强,会粘得满手皆是,且无法将饵料包在钓尖上,只能用钩尖在饵中一挑、一统即成。用此饵垂钓,要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