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全部历史 ,是一部波澜起伏 ,错综复杂的社会运动史。在 2 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 ,资本主义一直处于风雨飘摇 ,朝不保夕的境地。但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资本主义没有走向灭亡 ,反而出现了绝处逢生 ,转危为安的形势 ,我们应当复面了解它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从我国实际出发 ,摒弃腐朽的东西 ,汲取有益的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卡利尼科斯在其著作《反资本主义宣言》中,通过探讨资本的全球扩展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生态危机和恐怖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人类本性和必然灭亡的命运。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资本的帝国阶段,资本的帝国已成为当今最大的神话,要拆解这种神话和解决全球问题,人类必须抛弃资本主义制度并建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有益的分析。本人结合学习恩格斯的有关论断,受到新的启发,下面想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着重试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特点,仍然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份,并在当代世界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肖爱民先生的新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在广泛参考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论粮食税》这一经典著作中,指明国家资本主义是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性质、形式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资本主义。今天,深刻认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的全部历史,是一种部波澜起伏,错综复杂的社会运动史。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资本主义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但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没有走向灭亡,反而出现了绝处逢生,转危为安的形势,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它发展变化的历史,从我国实际出发,摒弃腐朽的东西,汲取有益的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伯特尔·奥尔曼认为,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尤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其原因有三:一是当今资本主义是一个“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其变化和相互作用比以前要迅速得多”且“从来没有如此充满着辩证法”的“巨大的引力场”,离开辩证法,它就不能被看到,更谈不上被正确认识;二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了“沉重打击”,许多人由此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将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都看成了乌托邦,离开辩证法,既不能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不能展现“隐藏”在当今资本主义之中的社会主义潜在,因此,也就不能使遭到“沉重打击”的社会主义重新赢得人们的信服并完善它自己的潜在;三是当今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阻止我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如此切实可行或有效”,离开辩证法,就不能“切实可行或有效”地应对这种努力的挑战,以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揭示“我们的民主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常用名词,然自出现至今,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众多学者对该词的解说莫衷一是。但如果历史全面地考察这一名词,对"资本主义"的界定实际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从狭义上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而从广义上说,资本主义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9.
傅晓华针对中国人文生态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角度深入研究,著《可持续发展之人文生态——兼论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一书,既是以“人文生态”视角考察西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品,也是一部立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文生态安全的精品著作,还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范式和生态剥削的力作,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本积累论》是罗莎·卢森堡最著名的经济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卢森堡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中心,提出在只有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的封闭的资本主义环境中资本积累无法实现的观点,强调非资本主义市场是解决资本积累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这部著作发表后,引起当时理论家的广泛关注,争论不断。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价值及其所做出的贡献,对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资本的本质,反思全球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师职业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忠 《高教探索》2008,(2):115-119
通过对著作中的"天职"观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及新教伦理观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关系的阐述,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实质;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才兼备"的教师职业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今世界不仅存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显示着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大大延长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资本积累论》是罗莎·卢森堡最著名的经济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卢森堡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中心,提出在只有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的封闭的资本主义环境中资本积累无法实现的观点,强调非资本主义市场是解决资本积累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这部著作发表后,引起当时理论家的广泛关注,争论不断。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价值及其所做出的贡献,对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资本的本质,反思全球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也成为今天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汇。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全球化的讨论是对20世纪资本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结。现今,全球化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至Ij全球范围,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现实为社会主义国家既提供了发展经济的便利,又设置了认识国情的障碍,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考察20世纪初列宁对此问题的思考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扼杀了中国正常的资本主义发展。而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缺乏独立发展的力量,总是程度不同地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其前途必然是殖民地或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根本不会有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知识资本主义和知识经济两个概念,将其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一个比较性背景。通过分析哈耶克的著作,以知识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基础,提供了一个简短的理论背景;分析了世界政策机构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最近的文件;讨论了伯顿·琼斯的著作中描绘的知识资本主义概念。最后,本文提出了“知识社会主义”一词,作为在知识创造、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组织性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并存对立的体系在各自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前提下的相互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认识对方的立足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彼此间攻守态势易位,对双方关系的判断都在由零和博弈转向争取双赢,双方以斗争为出发点的势不两立的对抗转向以和平共处为基点的合作,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发展,双方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共同应对许多新的问题。如此种种,都提醒我们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时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无产阶级国家“为什么要利用”、“为什么能够利用”、“怎样利用”、“利用后果”等五方面,对列宁晚期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作了论析,对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