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与张红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不太深,然而在编这组稿子的过程中却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到“‘摘’苹果”教学片断后,我沉浸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有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她让我看到数学课堂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她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所展现的学生的内心是丰富的、充满想象的。能上出这样的课的老师,本身就是这个课堂的催化剂。这不禁让我感叹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评价她:“张老师是一位在人品上平和、善良,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的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得到学生家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张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是分不开的。“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仅是张老师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似乎老师在课堂上能施展的空间在逐渐缩小,但是完全将课堂放开给学生,也几乎没有一个老师真的敢这样大胆去做,那么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就要从“台前”转到“幕后”了。一个生态的课堂,既是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灵魂得以碰撞的地方,也是始终能在老师教学目标框架内学完规定课文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这批学生.写的字真难看!”“他的字龙飞凤舞.我真拿他没办法。”“你看看.写的是什么字,重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会时常听到这样的牢骚声。我们循着这样的声音。点击写字教学的课堂.不难发现其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将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成了“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曾经看到首都师大的刘占泉老师给郑逸农老师写的课例点评,谈的是“非指示性教学”的问题。刘老师一语中的,他分析说:自五四运动倡导“科学”、“民主”以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一直是语文教学追随的旗帜。八十余年弹指而过,成绩多,问题也多,教学不“真”不“诚”的矛盾还在困扰着我们。专业技能的演练不“真”,教学态度方面不“诚”,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实”。这段话使我感慨良多。记得上《故乡》时,我最初的设计是以“变化”一词统领课堂,精心对比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变化,再由此归纳出主题。但是在听了学生的“元点解读”之后,我发现“变…  相似文献   

6.
刘贵康 《语文天地》2010,(12):32-33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花样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然而,静下心来思考,总觉得有些繁华的课堂不够真实,老师在秀,学生在秀。看似精彩,实则浮躁低效。语文教学还是要以“真实”为基础,在“真”字上下工夫,打造真实课堂.才能真实地出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贵先乎情     
大凡听过省、国家级教学比赛的老师都应该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对于那些素昧平生的孩子,许多外地来的教师第一件事就是跟他们“套近乎”,聪明的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把陌生的师生关系粘连得十分融洽,甚至一节课下来,分别时竟出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动人场面。当然,这样的课肯定是成功的课。有人说:“课堂,首先应该是情感的课堂,其次才是知识的课堂。”我觉得这真可谓一语中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引起人思考和行动的最佳“酵母”。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以情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只是一直渴望能成为一个会写作的人。小时候,听到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其他同学的优秀日记、作文时,我非常羡慕,真希望老师念的是自己的文章。工作后,看着同行在教育教学刊物上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发表有见地的论文、案例时,我非常敬佩,真希望自己也能刊登一方“豆腐块”。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在卖力地讲解,下面个别学生却交头接耳,满不在乎,于是老师一声断喝:“你竟敢捣乱课堂纪律,真不要脸!”学生小声回敬了一句,于是课堂上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10.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些同学将“真”字写成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再讲到“真”字时,她就编了个顺口溜,让学生读:“真真是个好宝宝,五讲四美记得牢,好事做了许多件,大家选她当三好。”她特别强调了“三”,又明确指出,“真”字中间的方框里是三横,不是两横。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读这顺口溜,一下子就记住了真字的字型,也许多年后都忘不了。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很有教育艺术的,她能根据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然地记住知识,…  相似文献   

11.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在卖力地讲解,下面个别学生却交头接耳,满不在乎,于是老师一声断喝:“你竟敢捣乱课堂纪律,真不要脸!”学生小声回敬了一句,于是课堂上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语文教学一下子解放了手脚,各种新理念、新方法纷纷呈现,无疑不让人拍手叫好。但我们还有很多老师对新的理念认识不够,依葫芦画瓢,课堂真是为了热闹而热闹,为了形式而形式,一些虚假的、形式的东西时时充斥着课堂,"真"丢失了,这样的课堂真让人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假课堂,结合当前语文课的现状,我们如何做到这几个“真”呢?  相似文献   

14.
陈彤环 《师道》2008,(11):25-26
新课改下的很多课堂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确实,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教学”,强调突出了学生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意义。但这一观念的强化,导致了在课堂上老师全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自由发言,老师的“很好”、“有自己的见解”、“也不错”、“你真棒”等赞美之辞更是充斥整个课堂,学生更是无话不说,怎么说都对。对此让人不禁质疑: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行了吗?学生的理解就是对的吗?学生不需要教了吗?本文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6.
陈贵均 《四川教育》2014,(11):44-44
以上分别是来自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两位老师就“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展示.其中,梁昌健老师设计的课堂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而朱琨老师则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课后,评委老师程雪琴分别就梁昌健、朱琨两位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现场点评,着重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的教研也一定是基于学生的。而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观念,快乐教学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老师和学生合作的气氛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实施陕乐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互相作用与其教学方法,也就是老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18.
曲君 《教师》2012,(30):61-61
拿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后,我是如获至宝的,真正开始读这本书后,果然被李吉林老师“诗化的教育,创意的人生”所深深折服,她历经26年,在“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一情境课程”三部曲里,写下了一首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如满架蔷薇,留下一院馨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李老师基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教学也是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文脉之中的。惊喜地发现,她提出的“形真、情切、意远”等情境教学的特点,不仅适应于小学语文教学,在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竞也可以觅其踪迹。  相似文献   

19.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学习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聚焦“真学”,以儿童为核心、以经验为原料、以探究为方式.实践“真学”,就是要重建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实课堂,在真实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引导“真探究”,助推“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