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学校举行了同课异构优秀课竞赛活动,笔者听了两位教师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教学设计一: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是比,比的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引子 前阶段,学校里一位颇有些思想的语文老师(A老师),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上了一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读书课.她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题为《没头脑和不高兴》. 整个教学流程简洁清晰: (一)导入 1.谈话:说说你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2.认识"不高兴"和"没头脑"吗?说说你所知道的"不高兴"和"没头脑". (二)倾听故事,了解人物 1."没头脑"到底怎样没头脑?"不高兴"又是怎样得名的?让我们走进故事来看看吧.读故事第一部分.(由一位学生读) 2.他们如愿以偿地长大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继续听故事.(由个别学生分段读) 3.听后交流:"没头脑"做了什么没有头脑的事情,后果严重吗?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品赏、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 一、关注语言形式 语文课首先要上成语言文字课,若关注思想内容,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最终归结于文字.一位年轻教师教学《画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画出句子.(2)引导交流:谁,画了什么?画出了风.(3)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4)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5)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风又无处不在,那么风还在哪儿呢?你也来当当小画家,把你眼中的风画出来.(6)语言交流:你是怎样画风的?  相似文献   

4.
师 :下面复习比和比例中的第二个内容“求比例和化简比” ,你们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生 ( 1) :什么叫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生 ( 2 ) :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师 :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混淆。生 ( 2 )提出的问题是复习的重点 ,请大家先回忆、思考生 ( 1)提出的问题 ,再独立解答P10 2的两道题。生 (板演 ) :求比值 :4∶25=4÷ 25=4× 52 =10化简比 :4∶25=2 0∶2 =10∶1师 :以上板演正确。请同学们先对照板书 ,阅读书上表格里的内容 ,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后小组讨论、交流。组 ( 1) :求比值和化简比除了方法和结果不同外 ,还有在结…  相似文献   

5.
"比的基本性质"是九义教材(人教版)第11册第48页例1的内容。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学习,由于引导方向不同,导致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我的笔录,简记如下:教学案例一一、复习引入1.请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4:58:1012:152.通过求比值,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值都相同,说明三个比相等。即:4:5=8:10=12:15。二、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21,(1)
关于好课的8个观点:充分利用课文,有效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非常重视"语言学用"的教学的课是好课;教给方法,训练技能的课是好课;教学思路明晰的课是好课;课堂提问简洁的课是好课;集中教学视点,增点训练力度的课是好课;教材处理既得体又得法的课是好课;提高效率意识,崇尚教学技艺的课是好课.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是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种课型,上好复习课,关键在设计。下面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总复习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学实况 上课,教师宣布并板书课题;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师:请说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生: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师: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抓住分率句找出单位“1”、分析等量关系。 师:(出示分率句“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这句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什么量,它所确定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小学(213115)在有的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不可谓不精致,教学过程不可谓不流畅,但老师表情严肃,态度凛然;学生正襟危坐,中规中矩.听这样的课,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些兴味索然.而在优秀教师的课上.除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我们更多地看到他们春风满面,热情洋溢,语言妙趣横生,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如沐春风,动心动情.细细推究这两种课,其中有一个"情"字的距离.语文课,多么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感情"!吉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无处不在,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练习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个普遍的现象。练习课教学的设计缺少精度。下面即以"比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认识。案例回放:设计这节练习课之前,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以下这些知识。1.在同一道题目中既要求化简比,又要求求比值,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比值和化简比,要求学生弄清楚化简比和求  相似文献   

11.
王霞  徐占文 《辽宁教育》2001,(7):110-111
一、乐想   师:42&;#247;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   生:表示42里面有几个2.   生:是求42里有多少个2.   师:想想看,在口算时,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再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王霞  徐占文 《辽宁教育》2001,(8):110-111
一、乐想   师:42&;#247;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   生:表示42里面有几个2.   生:是求42里有多少个2.   师:想想看,在口算时,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再试一试.……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姜媛 《辽宁教育》2001,(1):122-123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清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 )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姜媛 《辽宁教育》2001,(2):122-123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清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 )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听一位教师这样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的现象,苦口婆心的说教与大量的题目练习仍然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究竟怎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不同。求比值的依据是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叫做比。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不同。求比值的方法一般使用除法,例如16∶18=16÷18=89。化简比的方法却有多种:(1)求比值的除法。例如3÷13=3×13=19=9∶1。(2)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我县锦江小学青年教师齐方执教的“比在生活中”获得一等奖。这节课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突出比的综合运用,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现摘录精彩片段如下:片段一师:课前,我们看了一段录像,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生:龙虎山。师:龙虎山是齐老师的家乡,老师的家乡美吗?生:美。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黄山比较美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生1:我们家乡的黄山闻名天下,如著名的黄山四绝,欢迎老师们来我们黄山观光旅游。生2:我们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世界闻名,…  相似文献   

19.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热"单元第六课.属于典型的探究课.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使整个探究活动更为有效呢?笔者经过实践,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必须真正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智慧地把握好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带有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