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千娇万宠集一身的皇帝,现在没有了皇帝,因独生子女的缘故,有的家庭却宠出了“小皇帝”。这些“小皇帝”分享着六份  相似文献   

2.
近日,兄弟学校一教师在课堂上扇了学生一耳光,家长以老师体罚学生为由到学校大吵大闹.同行们在议论该事时,一中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们传授“经验”: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骂不得、打不得,当教师的要“想得开”.他上课要睡觉,你就帮他盖被子;他要爬桌子,你就帮他搬凳子……总之,他要干啥,你就让他干啥,顺着他,别跟他对着干.那些年轻教师听后如获至宝,纷纷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3.
衣奎伟 《中国德育》2005,(10):47-47
《新民晚报》曾登载过一条新闻: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勇勇,在家中是个小皇帝。每天上学前总要跟妈妈条件,达不成协议就来个“罢课”。“六一”儿童节,由于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使性撒矫,最后不得不由爷爷奶奶来打圆场。然而,这位“小皇帝”还不满足,要惩罚妈妈——打一个耳光。  相似文献   

4.
电影《末代皇帝》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小皇帝该用膳了,各种山珍海味走马灯似的请他过目,却无一能引起他的食欲。群臣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好依着他,“传膳”招来奶母。从小皇帝“传膳”,可窥见他严重的厌食和偏食。 我们不妨大胆分析一下,这位小皇帝为什么有如此的饮食行为,这也许对解决现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的厌食、偏食问题能有所启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看到“彼得·潘综合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而当弄清楚了这病的真正含义后,我又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近年来,一直令国人挠头的“小皇帝”问题吗?然而我不得不佩服把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彼得·潘”虽然是舶来品,却要比我们本土创造的“小皇帝”更发人深省。“小皇帝”只是近似无奈地描述了现在一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令人深思———毕竟“小皇帝”大了也许就会成为“有道明君”。而“彼得·潘”却在警示着我们:也许您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虽然家长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  相似文献   

6.
李小玲 《家庭教育》2006,(2X):52-53
“做事”是一个自然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我们的“小公主”、“小皇帝”却常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做事”成了一个新的话题……[编按]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不久前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了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大奖的四个最佳答案是: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救了危重患者一命的外科医生。概括这四项最佳答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从事创造性劳动时感到最快乐。我们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庭的“皇帝”,能使这些“小皇帝”感到  相似文献   

8.
宋朝有个宰相名叫张商英,肯于直谏,颇有政绩。他劝皇帝要节俭治国,不要大兴土木,但有一个写字潦草的毛病。当然,对这位有成就的政治家来说,这只是一个“小缺点”。  相似文献   

9.
两个解梦家     
皇帝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很奇怪。他立刻召来了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不是暗含着什么意义或者预示着将来。“唉,陛下,很不幸地告诉你,”解梦家说道,“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您的一个亲人的死亡!”“什么?你这胡说八道的家伙。”皇帝愤怒地对着他大喊,“你竟敢对我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给我滚出去!”他下令道:“来人啊,给这个家伙五十大板。”不久,另一个解梦家被传召来了,他细心地听完皇帝讲述的梦境,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说道:“皇帝,我很荣幸能为您解梦,您真是洪福齐天!您将活得比所有的亲人都要长久!…  相似文献   

10.
张凌俊 《贵州教育》2011,(14):19-20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幼儿园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相对富足的加拿大,“小皇帝”却并不多见。加拿大的家长们是如何不让孩子成为“小皇帝”的呢?必要时就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加拿大许多家长明白:面对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的幼儿,最明智的对应方法便是:学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当然家长也不能绝对化地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因为有时候索要也是他们想要和大人沟通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能力。让孩子明白家庭里不只有他一个成员。应该告诉孩子: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分享权利,而他只是因为尚且年幼有时需要得到大家的照…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轶事     
儿子在家像个“小皇帝”。没有想到,上了学这“小皇帝”倒像换了个人似的,回家是言必称“师说”,在外呢,就成银样或蜡枪头了。就说那回吧,两同学打架,却把不相干的他的算盘当武器,硬是一面刚买的算盘砸成了两截。他泪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末在延安与美国记者谈话时,毛泽东同志曾回忆,童年时在韶山冲,他的小伙伴们老爱玩“做皇帝”的游戏,他站出来反对。其实,这种游戏,岂但韶山冲的儿童玩过,我们少年时也曾玩过。吾乡有歇后语说“细伢儿做皇帝,一人轮一回”,说的正是这种游戏。在这种轮流做皇帝的游戏里,当“皇帝”的可以使唤其他所有小伙伴,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给“皇帝”当马骑。小伙伴们有什么吃的、玩的,都先得交给“皇帝”(“皇帝”又常常转手赏给大家),否则犯法。皇帝会随时指挥几个听话的奴才围打“犯法”者的屁股。  相似文献   

14.
爱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提问:沈念睿)回答者:迷糊Yi我认为电视剧里基本都念错了,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命、敕命中(小编注: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的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打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把其中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  相似文献   

15.
杞人诗页     
《中国的“小皇帝”》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小皇帝”拿着煮熟的鸡蛋犯愁:“这玩意儿没有一道缝,我怎么吃?”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一篇文章轰动中国:《中国的“小皇帝”》。它描绘亿万独生子女的优越,也对二十年以后的他们和中国,表示了深深的忧患。如今过了将近十年,中国的“小皇帝”们怎样了呢?他们仍然优越,“万千宠爱在一身”,但他们已经不是“小皇帝”,而是“小奴隶”了。他们真的应有尽有,但却缺乏真的自尊、自主、自由。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无法主宰自己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奴隶。  相似文献   

17.
伶官误国     
唐庄宗报了父仇志满意得,就图起享受来。他小时候最喜欢看戏演戏,并跟戏班子里的伶人混得挺熟。现在做了皇帝又沾上了演戏的癖好,成天跟伶人在一起,穿着戏装,登台表演,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他还给自己起个“李天下”的艺名。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己叫了两声“李天下”。有个伶人上去给他两个耳刮子。唐庄宗莫名其妙,别的伶人见了也大吃一惊,冲上去揪住那伶人责问。那个打耳光的伶人笑嘻嘻地说:“理(理与李同音)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呢?”唐庄宗才知是跟他开玩笑,挨了打也不生气。伶人们受到唐庄宗的宠幸,在宫里自由进出,与皇帝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执行了这么多年,很多家庭现在都有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宝宝转的情况,受到专宠的“小皇帝”看起来挺风光,其实难免会感到孤单。妈妈们,有没有打算给自己的宝宝添一个伴呢?  相似文献   

19.
孩子说话本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看到皇帝赤身裸体,他就敢与大人们唱反调:“皇上可什么也没有穿呀!” 现在,“皇帝”早已作古,而无忌的童言好像也渐渐远去。朋友在教研室工作,一次去某小学听一堂语文公开课,看到授课教师在黑板上先后写了3个错别字,课后他便有意考问一个女孩子:“老师刚才写的字都正确吗?”孩子摇摇头:“错了3个。”朋友顿时意识到有些不妙,  相似文献   

20.
论“王者”     
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历经无数个朝代,拥有过数不清的皇帝。有的皇帝一世英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有的皇帝一生碌碌无为,坐吃祖宗的余粮;更有甚者卖国求荣,把祖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但凡是帝王,无论他是所谓的明君还是所谓的昏君,他们要承受的压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当然,我并不懂得治国之道,我仅知道,要想做好一个皇帝,首先要做好一个人。那么,刘彻是怎样做人的呢?翻一翻史页,我们会发现中国历史上诞生过很多“儿童”皇帝,刚开始,掌管国家的大权并不在这些小皇帝之手,而是在太后或威望高的大臣手上。从登基到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