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采摘是林果种植的劳动密集型作业,国内大部分水果采摘方式是手动采摘,我国采摘机具的行业研究相对薄弱,采摘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人工采摘水果大幅度增加了中小型果园的经济成本。我们通过借鉴一些优秀的采摘机械,设计了一款旋转式自适应水果采摘器,通过扭转来摘取水果,而不是传统的拉拽,很好地避免了损坏果树;另外抓手采用自适应机械手,可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水果进行采摘,也可以控制力的大小来避免损坏水果。分析了驱动单元和欠驱动自适应机构的几何参数,应用simulation仿真了齿轮、齿条、第一指段和旋转轴的弯曲变形。旋转式欠驱动自适应采摘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可用于发展人工辅助采摘机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受到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加以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与其操作性能和移动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机器人机械手爪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类似于人类的手,是机器人系统重要的执行机构之一。本文开发研究的机器人机械手爪,是一种二指平动手爪,以电机驱动,以机构为基础配合丝杠实现手臂的摆动、手爪开合等一整套的手臂运动。从应用效果来看,本文涉及的机器人机械手爪具有机构简单、抓取性能可靠等特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用步进电机驱动的三维机械手的装置。机械手手臂和躯干的运动用步进电机驱动,依靠接近开关以及光电编码器的精确定位,利用S7-200作为控制器来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控制方案中详细论述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软件实现方法。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1—2015年收录的1756篇创新驱动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 Space等可视化软件,对中国创新驱动研究总体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十八大"后,创新驱动研究文献呈迅猛增长趋势,表明中国进入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创新驱动研究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有较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群;研究机构大部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省会城市,西部地区明显偏少;研究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驱动的科学内涵、区域创新、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制度创新、绿色创新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最后,结合经济新常态对创新驱动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六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工业机器人手爪主要是握持工具来执行命令,能够感知到周围的工作环境信息,进行命令的执行,因此,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爪属于感知功能与智能化集成一体的机电系统,并且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学科十分广泛,有机构学、仿生学、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本文主要是对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爪进行了设计研究,这种机械手爪十分方便灵活,能够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与其它类型的研究机构相比,大学的科研具有学科较齐全、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达国家一直将大学作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主要的力量。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我国大学学科布局不够合理,特别是条块分割的现象仍很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跨学科重大课程的研究。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机械手作为自动控制行业一项十分重要且相对新的技术,将PLC控制技术作为指导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有机融合的结果。通过阐述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对系统的PLC控制设计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机械手系统合科学理设计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才和学科的双重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在以学科建制的大学体制下实现问题驱动的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面临学科壁垒和僵化体制所带来的人员流动、评价考核与人才培养等核心制度缺失的困境。分析了跨学科内涵和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面临的障碍及根源,并在剖析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尝试为创新驱动环境下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七自由度水下机械手作业系统的相关特点为实现机械手位置伺服实际控制系统建模,研究相关的稳定性、频率特性。特别针对此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异常的问题,设计了处于水面位置以下的机械手自适应相关控制系统,并且建立了仿真实验;最终,为实际的仿真比较设计了有效的PID控制器。综合有关实验所得数据:上述实际控制系统中前者较于后者适应性更高,对模型化误差减免产生较好作用等,使实际被控对象与理论参考模型在输出数据方面相同,全面有效的完善了相关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精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问题、模式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科交叉研究的意义重大,研究型大学最有责任也最有条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文章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比较了三种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机械手是现代自动化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液压式机械手具有较大的扭矩、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宽泛的工作速度调节范围,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四自由度机械手是常用的类型,设立圆柱形坐标系,实现机械手手腕垂直旋转、机械手手臂伸缩、机械手基座水平旋转、机械手基座上下运动,往复线性动作采用双作用单活塞油缸驱动,旋转动作采用内曲线径向马达驱动,保证机械手动作的稳定与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陈劲  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内涵,最后针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在 总结其成员国创新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其成员国 倡导的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项战略举措。它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3部分构成。在这里,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目的,制度创新是纽带和指挥系统。国家创新体系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执行主体各不相同。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包括国家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所的一部分;技术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企业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本身以及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中的技术开发中心等;制度创新系统的执…  相似文献   

14.
杨骏进 《大众科技》2009,(5):159-162
针对一阶直线倒立摆欠驱动系统,研究了在考虑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的情况下,一类欠驱动机械系统基于参考模型的鲁棒控制问题。其中利用时滞滤波器来对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进行了估计,并利用状态反馈得出了系统的参考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生产线常用气动机械手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基于PLC和触摸屏设计了一种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简单介绍了气动机械手结构及气动控制回路。论述了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包括PLC输入输出接口分配、触摸屏控制界面设计、PLC与触摸屏之间变量连接等。同时详细介绍了PLC控制程序。最后,进行了测试和应用研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所述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气动机械手运行的平稳性、准确性;确保机械手能够较好地完成搬运任务,可以满足控制要求和生产需求;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讲述的气动机械手有气控机械手、XY轴丝杠组、转盘机构、旋转基座等机械部分组成,并对控制系统电器进行了选型。并设计了程序。  相似文献   

17.
罗捷 《大众科技》2014,(1):62-64
以某型搬运机械手为仿真原型。对其机械结构、运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创建其三维零件模型,在Unity3D中完成零件模型的组装,利用物理引擎实现碰撞与摩擦的仿真,使用脚本仿真电机与气动的驱动方式。在Unity3D引擎中实现了对搬运机械手这一较复杂机械的仿真。其仿真效果与实际设备有着较高的一致性。相比于传统解决方案,本搬运机械手的仿真方法在实现的方便性,仿真的交互性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基础研究薄弱、高校科研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缺位等现象。在科研主体分类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以基础研究为主、其他高等学校以应用研究为主的主张,原因在于基础研究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相契合,而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应以满足学术系统正常运行对知识增长的需求为首要任务;同时,提出改进科研管理体制、促进学术自由等措施以释放研究型大学开展基础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醉酒驾驶日趋严重,为了在源头能够杜绝醉酒驾驶,本文将酒精检测技术与智能机械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套自动化的酒精检测智能机械手系统。并设计了系统中机械手的结构以及硬件与软件控制方式,从而达到自动化检测的目的。该系统的实现也将是车载酒精检测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基于统计年鉴主要数据,研究分析浙江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整体情况,通过与江苏、广东、山东等国内其他先进省份的比较分析,发现浙江企业研发机构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加快浙江全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