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能的应用愈加广泛,电能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因此增加了电能消耗,同时,触电事故也相应增多,加剧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李庆如 《科教文汇》2014,(21):227-228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能的应用愈加广泛,电能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因此增加了电能消耗,同时,触电事故也相应增多,加剧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改善电能质量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8-18,115
生活中,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电能质量的指标若偏离正常水平,就会给发电,输变电和用电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改善电能质量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绿色清洁环保的能源供电系统,该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系统运行过程中为零排放,且运行效率高,电能输出稳定,完全可满足不同电能需求者的需电要求。广泛作为市民生活用电、娱乐活动、计算机、通讯及路灯、市政道路桥梁照明、不间断供电系统等设备的供电电源。该系统由光电转换部件、电能存储部件、控制及转换部件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14)
在当今社会中,电能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人类对电能的研究仅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供电技术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社会在发展进步,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当代人们对电的要求是摆脱电线,使用无线电。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当代人们的用电需求,实现了无线供电。当代无线供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波方案、电磁耦合方案以及电磁谐振方案。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将主要讲述一下对电磁耦合理论的无线供电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们来说,电能的使用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电能的使用对于社会的推动以及在影响人类进步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动机则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此在人类社会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目前的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虽然在应用中较为广泛,但是它还有一定的缺点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如何确保电力线路及设备"三夏"期间电网安全平稳运行,成为了电力系统思考的问题。:客户要依照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按一定的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来使用电能;客户受电装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客户的用电设备运行是否安全的检查;客户用电具体状况的检查;客户电源的保安措施检查:客户进网作业电工的资格、进网作业安全状况及作业安全保障措施;客户执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情况掌握;电能计量装置检查;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调度通信等安全运行状况。供用电合同及有关协议履行情况;受电端电能质量状况;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检查等。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电气工程对于社会生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的范围愈加广泛,直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心所在,将电能的产出与用电进行连接,起到传输电能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重要性简要概述;其次,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本文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优化措施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电能计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电能计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着手,分析了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推进了我国电气工程技术进一步的前进和发展,促进了社会使用电能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然而我国的电力建设的水平在进步,电气工程中构成部分种类繁多,错综复杂,新型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研究和生活当中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例如,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电气工程当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本篇文章根据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上政府各种补贴政策的颁布,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销售量和电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庞大的用电需求会出现电负荷增加、负荷结构发生改变等情况,还会出现谐波污染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电网规划的难度,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充电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影响着电网电能质量,不同充电站类型或充电方式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经过研究,合理运用储能式充电站能有效缓解以上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各项指标都有所提升,电能一直存在在于自然界当中,只是没有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电机工程学的发展,才将电带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现如今工业方面和家庭都离不开电力的使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力,用电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所以电能的计量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以电能计量的误差和电能的计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point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管理和节能的意识越来越强,电能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智能用电管理已成为能源管理的一个研究热点。智能电表实现了电能量的计量,电能质量的检测,家用电器的用电智能检测,与用户双向互动等功能,构建了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一代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2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电力信息发电、输送以及配电用电双向流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效率较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在不断的进步。针对用电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用电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用电信息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费用智能控制技术、用电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电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电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电灯、电脑、手机等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电。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能来自涡轮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发电机,这两种设备一直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途径。而现在,科学家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利用摩擦来发电的途径,这就是传说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联合作用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摩擦起电是初中生都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3)
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电网建设中,有利于促进智能电网的形成。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包括FACTS、直流输电技术、电能技术、能量转化技术。本文通过对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上运用的必然性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说明该技术对智能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线损率是体现供电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随着技术进步,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已在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为线损的自动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就从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功能特点着手,对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荣艳 《科技风》2012,(24):41+4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电力供电系统中运用的设备也向着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当前电能计算中常用的两种设备,二者虽然都代表了当前电能计量仪表的最高水准,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就主要针对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自动化需求不断提高,以“安全、经济、可靠、优质”为指标的电能需求已成为用电客户的主要目的。现在大量先进的电气设备和装置已经开始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成为电力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也是衡量工业生产质量的标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组成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应用与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电气自动化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并阐述了自己的浅薄建议,希望能偶为电气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能的开发和应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然而,在用电的同时,如果对电能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控制和管理不当,防护措施不利,在电能的传递和转换的过程中,将会发生异常情况,造成电气事故。总结了住宅建筑中电气设计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各种保护措施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指出了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