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志坚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52-56,111
在"季节系列"小说中,王蒙大胆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在叙述视角使用方面,王蒙采取日常生活中人物的亲历亲为的方式,既使人物活跃在故事中又能使人物跳出故事以反思者的身份引导读者不仅要关注故事本身更要关注其意义;人称使用则突破常规,随着抒情和议论的需要,三种人称灵活自如地交替变化,方便了抒情和议论,也扩展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而使小说主题变得复杂和多义;这些特别的方式和技巧也决定了叙事手段方面的特别,那就是在叙事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抒情和议论;作家直接介入小说,不时地提醒读者,作家所写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所表达的意义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汤星珍 《语文知识》2000,(11):52-55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但也可以抒情议论,在记叙文中适当地抒情议论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感染读者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那贯穿于记叙之中的发自肺腑的抒情议论就曾征服了几代人的心。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常常  相似文献   

4.
高琴 《辅导员》2012,(2):28-29
在记叙文中,当然是以记叙为主,不过,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要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和抒情。不过,你可千万别大意,议论和抒情,可不只是个"跑龙套"的啊!如何恰当的议论和抒情,使自己的情意得到更优美、深刻的表达,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使你的作文"丰满"起来?常用的技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在记叙文中适当地运用抒情和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但许多学生运用此法时往往不得要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看法,谨望同行指教. 一、结合课文反复比较,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以及它们的位置安排和作用. 1、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在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  相似文献   

6.
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进行新闻报道时常用的主要文体,它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正确运用抒情和议论手法,是写好通讯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但倘若一篇记.叙文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中心就无法突出,内容地会显得苍白。如采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地嵌入抒情语句,则会让人物的情感自然真切地流露,文章的主题也会更加鲜明;而适当地在记叙文中嵌入议论性文字,则可以起到揭示本质、凸显主题的作用。那么在记叙文中应该怎样嵌入抒情、议论比较合适呢?  相似文献   

8.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题得以明确,主旨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正>文章妈妈有四个儿子,分别叫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这四兄弟能说会道,出口成章,文章妈妈十分喜欢它们。四兄弟的个性都很强,常常因语文老师的评语,引出矛盾,闹不团结,赌起气来。譬如:当老师写"记叙详细具体"时,描写、议论、抒情就噘起了小嘴;当老师写"描写形象生动"时,记叙、议论、抒情就涨红了脸不服气;当老师写"议论水到渠成"时,记叙、描写、抒情就脸上露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当老师写"抒情恰如其分"时,记叙、描写、议论就各都憋了一肚子气, 自言自语地发牢骚……有一次,因为写一篇竞赛作文,四兄弟都想好好  相似文献   

10.
【小引】大家都熟知《画龙点睛》的故事,写记叙文也是这样,除了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具体叙述描写外,有时在适当处加入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警策语,做到记叙与抒议相结合,用抒情和议论来揭示主题,这就如同画龙点睛一样,让文章更加灵动,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下面用一篇例文来说明。  相似文献   

11.
金良学 《现代语文》2009,(12):126-126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思路堵塞、选材单一,硬着头皮想一句写一句,结果写出的文章干瘪、空洞。记了一篇流水账,主题得不到很好地表现。这部分作文具体表现为:记事则只会叙述事情的经过,不会描写、议论、抒情。  相似文献   

12.
题目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一、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二、以“友爱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 提示: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与巧妙穿插,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文采斐然、锦上添花。记叙、抒情、议论在穿插运用时要注意: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的度。上面两个文题都属于情感类记叙文,前者着眼于写人,后者着眼于记事。抒情与议论只不过是点缀方式,适可而止,万不可喧宾夺主,如“为什么他(她) 会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友爱好不好”、“什么是友爱”等大篇幅的议论和抒情,易陷入空洞无物、空泛议论的境地。其次,要从表达上体现“穿插”的妙。叙述中穿插议论,可以表达作者的观点,点示文章的主旨,蕴含一定的哲理,可以出现在结尾收束处。或用富有哲学色彩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或采用延宕、间歇、含蓄的语句,意味深长,让读者想象故事的结局,思考“友爱”的深刻内涵。叙述中穿插抒情,让作者把生活中的主观感受激发表露,传情达意,使读者在情感的自然进发中引起共鸣。借景抒情,亲切呼告,内心独白等手法均可在“记忆”长河中闪亮,在“友爱”中共鸣。再次,我们写作时还要力求在“结合”处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使语言跌宕有致、起伏变化,让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汪明)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谓的人物专稿,是对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的统称。与人物消息相比.人物专稿可以用更多的笔墨,更详尽、更生动地描绘新闻人物,可以用叙述、笔录、描写、议论与抒情多种方法并举的方式写人、记事.这是人物专稿的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题目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一、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二、以“友爱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本单元的这两道题目都要求写记叙文,不同的是第一题要求写人,第二题要求写事,但不管写人还是写事,我们都要找到具体的、典型的、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几个事例来充分抒写。比如“他(她)”做了什么事,从而“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些事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题的空白处可选择填入的词语有很多,如下文的“班集体”,或其他表示地点的“家庭”“团队”,或表示动作的“交流”“批评”等。补充好了题目,确定了写作范围,就要在自己脑海中搜集体现“友爱”的具体事例了。在记叙事情的时候,可以结合抒情和议论,使文章更生动、活泼。(简英)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写人个性鲜明,叙事首尾完具,取得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常用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更能通过聚焦事情进程的典型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还出色地融鞭辟入里的议论和意味深长的抒情于写人叙事。这样就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所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进行新闻报道时常用的主要文体,它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正确运用抒情和议论手法,是写好通讯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对症:手法单一,表达乏力。[误区扫描]我们都知道,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在一种文体的文章里,当然应该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如果记叙文中从开头起,一直叙述到结尾;议论文中,从开头起,一直空讲道理到结尾;散文中,抒情不断;如此这般的作法,只会适得其反;带给人的是单调,乏味,表达效果差。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写记叙文,不用描写和适当的议论、抒情;他们写议论文,不用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写散文,不写景,不叙事,结果文章毫无生气,呆板沉闷,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因此,文章大多被判到中等及以下之…  相似文献   

18.
施靖虹 《文教资料》2008,(17):144-146
学写记叙文是学习正确使用语言、准确反映生活、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训练.而一篇好的记叙文,首先应该以真实为基础;其次,要以善为内容;再次,要体现题材新和构思巧;最后,记叙文的美还要体现在通过适当的议论抒情上,使主题有所升华.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准确地反映生活,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文章也才有深度,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角度之一:运用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本文以叙述为主,议论有两处。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深化。在叙述基础上的议论,深化了叙述部分的思想意义;在叙述或议论中结合抒情,使全文充满赞美之情,更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与过程通过反复自读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一、初读课文,识字,解词,释句,弄清文意。二、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文体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记叙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人称,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