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叙事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广泛运用于演讲等非叙事语篇,即修辞叙事。演讲修辞叙事的从属性和修辞性使其建构模式违背经典的叙事结构原则。演讲者在淡化背景和事件过程的同时,又有意凸显个人的态度评价等结构成分。此外,为了简化情节,演讲者充分利用典型事件以点代面的功能,并常用概括性表达方式、从属句、甚至名词短语等来叙事。  相似文献   

2.
革命的想象: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示文艺的叙事修辞方式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彭丽媛在联合国教育演讲为语料,从提供事实论据功能、表达情感功能以及主题升华功能,探讨演讲话语中叙事的劝说修辞功能,且得出修辞学的劝说策略对研究演讲话语中的叙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冠军的五篇演讲,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民众如何使用演讲策略以实现话语意图。研究发现,演讲者可采用主题建构策略、受众体验策略和叙事修辞策略来增强演讲效果。主题建构策略包括:主线明晰,旗帜鲜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热点元素,社会关注。受众体验策略包括:主动引导,润物无声;顺应受众,投其所好。叙事修辞策略主要有:正话反说,以迂为直;巧用互文,应情应景;借用排比,由情入境;巧妙设问,借问引思;类比联想,化虚为实。这些演讲策略的成功运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叙事批评的两次转向,可以发现,叙事学研究是叙事批评传统中的一个"典型",而修辞性是叙事批评的旨归。当代叙事修辞批评以文本的修辞特性研究为基点,注重批评视野的扩展和方法上的综合,极大地丰富了叙事批评,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6年7月13日召开的南海仲裁新闻发布会,本文以Walter Fisher的叙事修辞为理论框架,辅以Lloyd Bitzer的修辞情境论以及新亚里士多德批评,分析该新闻发布会是如何作为叙事修辞活动、实现其叙事修辞功能和效果的。分析得出,该发布会通过叙事达到了维护国家主权、树立国际形象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析兼具修辞学者和古典小说研究专家身份的吴礼权教授创作的史传小说《冷月飘风:策士张仪》,该文本在叙事修辞上呈现了三个特征:以线性时间串连块状空间的叙事结构,以全知的视角进行情节补缀和细节描写,在深层叙事理想的指引下围绕传主的主导特征进行详略调适。  相似文献   

9.
修辞叙事学十分重视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作者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修辞叙事理论解读小说《虹》中的主要叙事策略,并分析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虎妞作为"恶女"形象是文本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必然选择,但若把"性别"概念引入话语修辞层面,以此重读虎妞形象,可发现文本在完成对黑暗旧时代与国民性双重批判的启蒙叙事的同时,却因性别视阈匮乏而流失了对女性人性与生命价值的理性关怀。性别修辞凸现了现代性叙事的尴尬与局限,意识形态修辞淡化了文本应有的"复调"色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叙事可以作为修辞的论述,展开对文本《雪山飞狐》的解析,从文本的角度来对"叙事作为修辞"进行支持,包括叙事的角度、叙事的结构、读者效果以及叙事的意识形态等基本范畴,从而认为该文本是"叙事作为修辞"最好的文本体现。将叙事作为修辞对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费伦修辞叙事理论把叙事看作是读者参与的动态进程,叙事不仅依赖作者的叙事技巧和策略,而且需要读者投入情感认知等才能不断推进。"读者"概念的引入是詹姆斯·费伦与此前W·C·布斯修辞叙事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特色所在。有关"读者"概念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四维度读者观的论述中,但是其对"读者"概念的阐释只能算作一种理想的理论模式,不同读者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血有肉的实际读者的差异往往会渗透作用于其他读者身份,二是参与叙事的不同读者身份在具体转化时复杂难辨。  相似文献   

15.
万曦 《现代英语》2023,(8):60-63
国际文学中英美文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呈现出多个流派。布斯代表作《小说修辞学》提出采用叙述、修辞的方式能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模式,尤其是叙事技巧和修辞方式的不同呈现了英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基于布斯代表作中的理论阐述英美文学的修辞叙事方式,研究英美文学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模式,深入探讨英美文学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春泉教授《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是修辞理据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明确指出:语用逻辑是叙事对话的重要理据,叙事对话是语用逻辑的重要外在话语表现形式。全书首先论述了"语义"是"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的重要枢纽;接着以语体为专题,分别探讨了谈话体、艺术体、事务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该书在理论上,综合运用了叙事学、语用学、逻辑学有关观点、原则和方法,对修辞理据研究是一有力的推动;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助于文学鉴赏、法典运用和言语和谐的促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公益广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以修辞叙事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方法,对央视“关爱老人”系列两则公益广告进行了修辞叙事批评.研究结果显示,公益广告何以感人至深,引发公益行动,原因在于其故事,即“叙事”具有叙事的理性,既具有叙事的可能性,又符合社会大众的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邱吉尔战时演说"是演说辞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美学修辞为视角,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层面分析该演讲辞运用的修辞手段及实现的美学效果和演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借助分析O.Henry的著名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阐述叙事文本篇章隐语修辞的特征和功用。篇章隐喻修辞是一种形象思维,图式化地镶嵌或蕴涵在一定的文本结构当中,它包涵概念映射和影像映射,并遵从恒常性原则。在叙事文本中,篇章隐喻修辞及其隐喻类推帮助构建出相互衔接的句式和意义连贯的文本,可以用以激活学生的隐喻图式,帮助教师抓住篇章重点和线索,并用以进行文化讲解。  相似文献   

20.
饶冰玉 《海外英语》2011,(1):262-263
美国总统是一个通过修辞策略的运用而构筑起来的符号,其演讲影响着受众的认同,总统施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辞能力和技巧。该文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获胜演讲为语料,以当代修辞理论家伯克的"认同说"为依据,从奥巴马的修辞人格(ethos)和目标受众的情感(pathos)入手,深入分析奥巴马在公众演讲中如何投射出最佳的人格以促进话语效果:他从容自信的气魄,稳重大度的风采,唤起了听众的心理认同。这一分析将使我们有所借鉴,更好的推动演讲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