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抓好机制创新 发展高校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办产业改革,关键还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前些 年改制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努力按现代企业制度方式改造校办产业,通过产权评估,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股份制改造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通过股份制改造,高校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把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的专家推上领导岗位,并加强培育,使之快速成长,涌现出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 一、困扰高校企业发展的几个深层次问题 …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在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等方面着手,建立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有利于推进江西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所作为高校重要的科研基地,如何加强对研究所的宏观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定期对高校研究所进行评估,是加强对高校研究所管理和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讨论了高校研究所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指导思想,设计评估指标应遵循的原则,高校研究所的多样性及评估方法,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发展科技企业是高等教育职能扩展与完善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战略的客观要求。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高校办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障碍。提出今后我国高校兴办中试型科技企业的一些设想,以此探索出一条扬长避短的兴办科技企业之路,使高校既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又可以使自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理论在高校科技创新链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链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各种问题和矛盾仍有待解决,而采用引入供应链理论的方法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链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应当积极吸收供应链理论的优秀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采取多种措施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供应链,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达到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投入能力、研究能力、实现能力和管理能力来表征。该文结合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提出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并对广西高校的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在高校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是当前制约高校科技企业改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的理论 ,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差异 ,阐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地位及趋势 ,对在高校科技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借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建设、优化科技信息资源保障平台,以达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秋华  李铁范 《考试周刊》2014,(98):152-154
高校是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的统一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结果,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高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评述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产业跨越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少、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针对高校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创办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企业,依靠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的对策,才能实现高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校办企业经过近几年社会化改革,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技术服务做出了不少贡献。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加强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高校企业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增加效益,规范服务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一意识被越来越多的校办企业领导和职工所理解。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营造出良好的公平的企业氛同,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员工士气,留住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可以使全体员工清楚地知道企业对他们行为和业绩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制度选择角度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两个“链条”的观点,建立了反映企业生存与死亡状况的一般模型,进行了高校科技企业的退出时机选择和高校科技企业生存与死亡状况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创新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创新产出能力低、创新转化度不高等问题。要构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各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分层次发展;要加强研究基础平台建设和学科建设;尽快建立技术转移体系、产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体系以及适合河南省省情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研究也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匡正高校德育教育理解的基础上定位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对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德育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学研合作,国内许多高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了科技创新机构。这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也提高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办学水平。通过对珠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成效的研究发现,这些创新机构虽然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重视和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定位不明确、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勇于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产学研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出发,探讨了如何建立政府战略支撑作用、高校建设科技创新的平台、企业指导培养高规格人才等,其目的确保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高校自身发展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因而不断研究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过程,探索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高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教育》2010,(5):68-69
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重点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不断提高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业已成为绝大部分企业的选择。校企合作是拥有科技资源优势的高校与拥有资金、市场以及产业化经验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强强合作,目的就是要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真正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评价方法。描述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级评价问题,针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评估的需求、特征与要求,从等级评估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划分标准,并进一步给出指标隶属函数,提出科技创新平台评估模型与等级评估方法,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法构造模糊综合模型对五个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