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常见的文学意象,“月亮”在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早已被吟咏千年:不论是抒情达意式的写景状物,还是寄托愁思般的咏物感怀,月亮总是能在中国作家的意气才情中呈现出氤氲朦胧的古典之美。然而自五四新文学以来,随着国人心灵的现代性裂变,那种唯美优雅的“秦时明月”已不复见于今日。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范围记叙文,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描写为主,间以说明、议论、抒情;在内容上,则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本单元重点突出“写景状物”。“写景状物”有一景一物的叙述描写,有一景数物的叙述描写,也有数景数物的叙述描写。例如《长江三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再驶行一段,  相似文献   

4.
散文写景状物、记事述人、说理抒情,目的是抒情言志。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因此,在鉴赏散文时,把握散文中的写景状物、记事述人、说理抒情,就能准确理解散文的核心、主题。写景状物。写景文和状物文是抒情散文的两个重要门类。写景,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唐诗作为整体在抒情达意、写景状物上所采取的特殊句法修辞策略。重点考察了唐诗在抒情达意、写景状物与部分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的运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唐诗抒情的句法修辞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7.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教学,遵循其“形散神聚”的基本特点,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其表达方式侧重子记叙、抒情、议论的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托物寄意的散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章不少。这类散文,不是单纯的写景咏物,而是在咏物写景之中,赋予景和物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它的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由具体事物的描写与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也就是通过“托物”的手法,达到“官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姜夔词风格鲜明而独特,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张炎以“清空”两字作为其词风的总评.所谓“清空”是指不对具体的物象作迫近的、形似的描写,而是在在自我抒情与意象选择之间产生适度的模糊、朦胧、变幻.在写景咏物上体现为更重形似与寄托,在抒情上更重自己冲淡的胸怀.姜词在艺术上“清空”的特质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新诗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作者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倾泻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和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和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融合 ,即为“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是你河边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  相似文献   

11.
如若散文是美文.最能彰显其美质的.那就是写景状物类了。这类散文最具美景美致、诗情画意.最受中学族青睐。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美文.大多属这类写景咏物散文。近日从《文汇报》上捕捉的一篇《秋风野菊》,可以说是写景状物散文的又一好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青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这里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这种“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任务是练习写新诗。具体内容是“写景或咏物”。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于写诗都是有兴趣的,但苦于不得门径。为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施救: 一从咏物诗练起诗歌是一种强烈的抒情形式,无论写景或咏物,都是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当然,这二者也有区别:景,往往不是由一个事物构成的,所以写景的诗往往涉及许多山水楼台、花草树木,而咏物诗的吟咏对象往往只是某一件具体事物。从这个角度讲,咏物诗比写景诗更容  相似文献   

14.
摹声修辞格运用得巧妙,不但能增强写景、状物和抒情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能深化主题,加强感染力,收到“闻之者动心,味之者察情”的艺术魅力。在讲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摹声之妙。一、传播声音,闻之见景 (1)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燕子》) (2)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小英雄雨米》) “唧”,形象地再现了燕子轻巧有力的飞行之貌。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仿佛体态轻盈、矫健之燕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二、引出考点我国古典诗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意象,而这些意象成为推动诗词发展和丰富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对意象的鉴赏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冰心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除人们通常谈到的以外,还有一些容易忽略、而实在值得注意之处,即:抒情叙事委婉透彻,“针针见血”;写景状物注重主观印象,画面光色交融,鲜艳明丽;某些散文于清丽柔媚之中,还透露出一股豪爽雄健之气。  相似文献   

17.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层蓄势,写景状物自然转入抒情高潮——“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这慷慨悲歌猛然爆发,看似突兀,实为水到渠成之妙笔。作者的匠心在于艺术地处理了今与昔、实与虚、详与略、情与景的关系,让写景文字成为直唱悲歌、声薄云天的必要铺垫,成为震撼山河的悲怆情绪勃然而起之前必不可少的积淀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19.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正> 何谓诗歌“理趣”呢?简言之,就是诗歌说理而有趣,即既饱含哲理,又富于形象,它是诗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抒情手段表达精警的哲理而形成的美学特征。中国的诗歌传统素来崇尚“吟咏性情”,叙事、写景、咏物等等总是与抒情融为一体。然而,诗歌传统是一个积淀着诗歌创作整体经验的多层次结构性系统,“吟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