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治华 《学语文》2013,(1):54-5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庄平 《河南教育》2004,(12):31-3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韦智勤 《现代语文》2014,(7):146-147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一、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社会,取得第一手的写作材料,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提高,将写作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应该通过与"听、说、读"教学紧密结合,使写作不仅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达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是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的写作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赵桂珠 《教学随笔》2011,(11):19-21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个目标,作文教学就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思想的樊篱,摒弃单一化、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模式,置学生于写作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张扬其写作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与交流的实践性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达到上述目的,笔者以  相似文献   

9.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必修课的教学”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新课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以及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郑尚芬 《成才之路》2013,(28):I0005-I000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成才打好基础。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促进自己成长成才。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王启平 《成才之路》2012,(16):23-23
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写作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可否认,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综观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现实却不容乐观。完全封闭式教学导致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当大;重课内轻课外,  相似文献   

13.
陈喜荣 《考试周刊》2014,(55):52-52
<正>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新课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创造性表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轨道思考问题,只是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同等重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5.
吴燕清 《学周刊C版》2014,(1):152-152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听、说、读的思维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是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基于此,怎样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摒弃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音像、网  相似文献   

17.
任铁良 《考试周刊》2013,(89):54-5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识字用字不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能不能进行写作练习呢?写作训练又该从何人手呢?能不能用写作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力‘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做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广泛地进入课堂,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