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否要加强,最具体的体现形式就是语文教科书中文言选文的比重是否要增加。而文言选文比重增加与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内容。当然,文言选文比重增加还涉及到选怎样的文言文,怎样教这些文言文等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语文教科书中现代白话文的比重。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于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母语教育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发展的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社会、学生和课程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变化是从纯粹的文言文教学逐渐过渡到白话选文占其中一部分的文白混合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完全从文言文转变成语体文教学的单一性,中学阶段文言和白话的混合教学使这一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呈现了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对于文言选文的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法;另一方面,当认识到无法用文言文教学法来硬套白话文教学时,人们开始探索适合白话文特点的教学法。因此,二三十年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主要是在文言文教学重压下挣扎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学白话文教学方法。一、困境中的中学白…  相似文献   

3.
中考文言文复习,师生最头疼的就是课外文言短文的选文,很多学校在复习时,一些教师对选材的盲目性、随意性,往往选择十分艰深的课外文言文让学生练习。因为试题选文漫无边际,使学生对文言短文的学习要求无从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时失去方向,多走了不少  相似文献   

4.
严春红 《文教资料》2010,(35):48-49
近年来,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本着"言""文"并举和有利于引导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原则,选文逐步走出了史传作品的藩篱,开始另辟蹊径,扩大选文范围,同时,考查重点、命题方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坚持以往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固定书面语,主要以表达思想、记载史实为基本特征.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从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文为研究对象,就文言文的人文特征和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探讨,从而提出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方面的编排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有以下特点:一、选文篇幅不长,内容相对完整;二、符合考纲要求,语言规范;三、选文内容上多为浅易中夹有艰深;四、选文尽可能联系学生学过的文言知识,并注重考查这些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199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总体设计充分贯彻了《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要求:“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测的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强调的是串联大意和领会主旨,取消了以往常有的文言复句辨析题,在题量减少、分值降低的情况下,题型相对稳定,并且突出对句意、文意的理解把握。从选文的体裁和范围上看,正如《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5期《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向》一文所言:考的是故事段子,取材是历史典籍中的人物传记。选文范围以两汉以后的文言文为主,思想性强。另外,选文情节相对完整,语句规范准确,没有复杂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王俊 《新高考》2009,(9):17-17
综观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18套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600~700字,涉及人物传记、文言说明文、文言说理文(议论散文)、赠序、人物小品等,选材多样,不再局限于纪传类阅读,但是选文中仍有叙事成分。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的"文"即文章。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一是要着眼于理解"文言"的词句,二是要读懂文章的内容。通常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规定都是——"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这就非常明确地概括了文言文教学这两个基本点。文言文教学要"字字落实"特别是要把常见实词和虚词解释清楚是无可非议的,许多中学  相似文献   

10.
<正>[锁定考点]1.理解文言词语。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等。2.翻译句子。理解句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句式。3.理解、概括选文内容。理解选文的基本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或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意图,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作用,评价人物形象等。4.品析写法。品析选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5.谈阅读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阅读选文的感悟。6.迁移与运用。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夏朝阳 《考试》2008,(3):10-12
近几年,有几个省市高考命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或单独选文要求考生断句,如2004—2007年北京卷、2006年福建卷、2007年浙江卷;或在考查文言文其他内容的文段中抽出一段要求考生断句,如2006和2007年辽宁卷、广东卷。无论如何考查,文言文断句实际上都是考测学生在读懂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对文言句子形式的把握。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谈一谈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技巧,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断句是考查学生文言综合能力的好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教学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文言断句时必须首先读懂文言文,其次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法则。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除了学习文言文知识外,还要多读文言文,在读中融会贯通,培养语感;多做练习,在实践中取得经验,逐步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高考文言语段选文特点 了解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基本特点,就能在阅读及做题中有的放矢,缩短考生与选文的距离。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短文,几乎无一例外均选自人物传记散文。其主要特点是:①内容比较浅显,文笔较为流畅,很少用历史典故,大多不需要了解历史背景,符合《考试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开始接触文言文,他们的文言词汇积累的甚少,独立阅读很是困难,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教材、教辅等资料的辅助和教师的讲解才能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因此,选文的课下注释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选文注释言简意赅,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教材、教参中误解的现象也并非不存在,这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下  相似文献   

15.
孔菲 《教学随笔》2014,(8):20059
新课改教材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选文的篇目,文言文的文体差异在教学实施中问题突显。论述类文言文在教材选文以及历年高考的文言选文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史传类文言文占有多数篇目,但是诸多史传类游记类文言文中潜藏着论述的因素。论述类文言文多阐释某种人生或社会理想,寻求人生困境出路或找到"经世济民"的良方,这些内容正是新课标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学生"高尚情趣"和"道德修养"的绝佳范例。本文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论述类文言文教材整合与教学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按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里教文言文,旨在要求高中毕业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提“浅易”文言文的难易不以历史时期来判断。根据这样的教学目的,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就必须介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及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在此,仅就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这里所说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词的活用,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常见通假字(以上知识点见高中语文课本的“说明”第三部分)。这些知识点,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排,是分散…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畸形的现状,即只注重词句解释,而完全忽视文言文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特点。由于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和目标取向上的偏差,加上考试的误导,文言文课堂往往支离破碎、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正确审视中学文言文的价值,准确定位文言文教学内容,使文言文教学少一些匠人气息,多一些对文言经典语言文化内涵的领悟。  相似文献   

18.
张献礼 《快乐阅读》2011,(11):128-128
1.选文标准——突出浅易。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透视高考语文卷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选文,"浅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①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②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句式。③从文章的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十年来的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量化分析,总结出选文体材单一、与教材严重脱离两个重要特点.针对这两个特点提出选文要遵循广泛、易懂、有审美价值的原则、选文要与高中语文课文有一定联系、试题要减少对文言语法知识的考查、增加对审视文章思想及价值的考查四项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积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就行了,就可以去应付考试了。结果现状是,教师喜欢串讲古汉语知识,而对挖掘文章中的精巧构思和人文内涵、美学熏陶等,采取淡化甚至抛弃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对繁琐的字词句意的积累感到畏惧甚至厌恶,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中学教材中的文言选文经过了编者的千挑万选,是古文典范之中的典范,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它对学生人文思想的濡染与美学熏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