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勇 《今日教育》2013,(7):69-70
毋庸讳言,当下的语文课程被强大的“应试教育”夹裹,其价值取向、判断‘标准、存在方式拘囿在“应试教育”之中.“应试”也就成了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尺度”,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  相似文献   

2.
<正>思考之一:“素质教育”概念何以在20世纪末的中国教育界受到极大关注.(一)“素质教育”是作为改革“应试教育”的重要出路和归宿提出来的.众所周知:改革“应试教育”的呼声由来以久,早在30多年前,毛泽东就对考试的种种弊端作过尖税的批评,由于学校“教”与“学”跟着考试走,学生便成了考试的奴隶,历史表明,诸如“高分低能”现象等,皆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升学率竞赛和以分取人,势必导致“唯分数论”的思想认识和倾向.结果是,片面教学以应付考试,必然束缚师生的手脚,影响了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要求改革“应试教育”,又一直苦于无策,于是就找到了“素质教育”来作武器.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以观念的改变为先导。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而我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育的现状是:教的方法根据考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5.
沈荣 《云南教育》2002,(16):32-35
大家知道,“考”应该服务、服从于“教”,“怎么教”就应该“怎么考”。但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老师往往颠倒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服从子“考”,“怎么考”就“怎么教”,试卷中所透出的各种信息成了无声的命令,指挥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及具体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虽然它已没有了选拔功能,但作为对学生六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转轨”的浪潮,促使广大农村复式班教师也在思考和探索:复式班存不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复式班里“素质教育”怎么搞?为引起有关方面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下面谈点个人的思考。 一、“考什么教什么”是“应试教育”影响的突出表现 我从调查中发现,复式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的复式班教师抱着“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的态  相似文献   

7.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还是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他们的区别在于:应试教育:1、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选拔适合教育的人而不是创造适合不同人的教育。2、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应试教育造成怎么考就怎么学、怎么教就怎么学的现象;3、在教学过程中的表面性。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深度;4、教学效果的虚假性。为应…  相似文献   

8.
数学公式教学应包含两个部分 :公式的论证教学和公式的运用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前者往往被“轻描淡写”,而后者却搞得“轰轰烈烈”,这显然与“重结论 ,但更重过程”的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 .其实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是在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伴随下产生的 ,可以这么说 ,谁忽视了这个“产生过程”,谁就忽视了数学的“精髓”,谁就忽视了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下文叙述的是一堂“点到直线的距离”研究性学习课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见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版 )第二册 (上 )第 5 1~ 5 2页 ) ,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公式的论证教…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革,摸索出一套新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笔者现阐述如下: 一、改变平均的主体 传统的评价,在应试教育机制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只要能够考高分就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我们就应当承认,我国初中教育质量大面积低下,而且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分歧是对少数学生负责还是对全体学生负责的问题;是教师教少数学生还是教全体学生的问题。要实现“转轨”,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变对少数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加强青少年创业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创业意识,以素质教育带动创业教育,将青少年的求新特性引导为追求创业,从而提高全民的创业素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青少年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创业教育在现实的展开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别是青少年创业教育遭遇了诸多困境。1.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妨碍青少年创业教育的开展我国的传统教育本质上是守业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是注重学习继承已有知识和方法,忽略创新能力培养,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教师围绕考试而教,学生围绕考试而学,这样势必束缚教师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应试教育观念与创  相似文献   

12.
由“应试教育”变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 ,正确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顾红梅 《双语学习》2007,(6M):58-5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与学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教与学分家现象的尖锐批判。他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先生要边教边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真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教育报刊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枣庄市教委荣学龙当前,“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还相当普遍,也相当深,在许多党政干部、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思想中仍有相当大的市场。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因此,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相似文献   

15.
从考试问题看“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应试教育”实质上是指基础教育中的考试病,“素质教育”则被认为是医治这种病的良方。然而,不管教育贴上什么标签,由于考试是教育三要素(教、学、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受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干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严重影响了儿童和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这种状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要》就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进一步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河北省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修订稿)中提出“九五”期间要实施好10项教育工程,其中第一个工程就是素质教育工程。这就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是不是一个转轨呢?只重视智育或者是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重视全面发展,这是不是转轨呢?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压题,使学生处于极端的被动地位,转向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不是转轨呢?笔者认为应该承认这都可以说是转轨。真正要把素质教育搞好就应当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同时还要继承现行基础教育的很多优良的传统。只有继承现行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否定现行教育的某些弊端,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师——人类智慧的开拓者,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材的历史重任。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就是知人善教。“知人”是对人的深刻了解,是“善教”的前提;“善教”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和恰当的教育方法,二者的结合就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这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横遭“四人帮”践踏,至今余毒尚存,如教育工作上的“大锅烩”、“成人化”、形式主义等就是。我们要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研究和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年令特征。青少年期(十二、三岁——十七、八岁)相当于初、高中阶段。这是一个过渡期,即由少年向成年过渡,在此期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起着急剧的变化。总的说是:既带有童年的痕迹(孩子气),也出现了成人的萌芽(小大人)。新中国的青少年的年令特征,指的是在社会主义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当前教育事业存在“四重”“四轻”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存在“四重”“四轻”问题:(一)重视正规学校教育,轻视业余教育.这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存在.(二)重大学教育,轻基础教育.我们的大学里有助学金,而中小学反而交学费.(三)重大专专业教育,轻中等职业教育.我国大学招生每年五十余万,剩下的一千多万人没有受过职业教育就参加工作,影响服务质量.(四)重理、工,轻文、法,造成文、法人才奇缺.  相似文献   

20.
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建设意识。传统教育的精神潜流永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渊源,素质教育的绿荫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教育精神资源的深层沃土之中。不能因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片面的“应试”意识就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应试教育”,也不能将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定性为非此即彼的关系。片面应试倾向的根源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重教”而不“尊师”的社会心理倾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强化尊师意识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