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国60年工农业发展成就、基本经验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年来,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农业养育工业是建国后工业迅速崛起的主要路径,工业化中期特别是农村内部改革的能量释放后,工业适时反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工促农将是实现工农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剪刀差”的表现及影响,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界,不少人认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比例不合理,存在着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即工业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价值、而农业产品的价格普遍低于价值。他们主张要使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正常、迅速的发展,必须尽快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政策,如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业采取轻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们更加强调发展农业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放开了农产品价格,调整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原因分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工业化的成长必须依赖于农业的增长。但因农业的自然特性和产业特征,决定了农业发展滞后于工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剖析了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指出,制订我国今后的农业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农业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6.
客观地讲 ,传统户籍制度对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等 ,确实起到了“铁篱笆”似的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滥觞于农业社会计划经济的传统户籍制度已经明显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铁篱笆”似的户籍制度不仅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且在客观上伤害了一大批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感情。作为户籍制度配套实施的农业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制度 ,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无疑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动力。毋庸置疑 ,广大农民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界对"现代化"的名称问题存有异议,或谓"现代化",或称"近代化",应该统一正名为"现代化",建国以前的现代化可称为"早期现代化"。现代化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内外两条路径实现,对内剥夺农民,对外掠夺殖民地或举借外债。晚清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内外两条路径上均出现失误,导致了早期现代化的失败。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外援即苏联援助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以牺牲农民的利益筹集社会主义工业化所必需的大量资金,并由此建立起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工业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其原因在于早期发展经济学片面强调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盲目工业化倾向不仅加剧了结构性矛盾,而且导致整个经济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停滞现象在工业化进程中也有相当明显的表现.尽管改革以来农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因素没有被克服.农业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显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同时,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为了充分利用WTO对我国农业有利的条款,克服和转化其不利方面,我国的农业政策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发挥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应有优势,继续保持我国农村和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价值取向问题在教育政策中具有核心地位。对我国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发展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偏重社会需要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从强调整齐划一到推行个性化教育、关注儿童特殊需要的价值取向转变,反映了社会发展、体制变革、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等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工业从农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地价"剪刀差"由传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引申,是在被扭曲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发展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地价"剪刀差"的形成源于征地法规及程序的不完善,地方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激励,土地市场二元结构等。只有从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理顺地方与中央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逐渐统一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方面着手,才可能扭转地价"剪刀差"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同时,回归土地征用价值,减少土地供给,调控过热经济,从该意义上讲,我国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可以起到冷却过热经济,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WTO对农业支持的“四项政策”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是要增加农产品贸易的透明度,使各国农产品贸易能获得公平的竞争。入世后,我国必须按WTO规定的一般原则对农产品的支持在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整,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运动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以及农业环境治理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芜湖是安徽近代唯一的约开口岸和工商业中心,该地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安徽的批发价格指数。通过数据收集和插值法,测算出芜湖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总的价格指数,并对价格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安徽,工农业剪刀差并不存在,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有利于发展近代经济的资本积累,但却未实现。自然灾害与政治动荡对经济只有暂时性的冲击,长期影响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由于安徽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相当的规模,商品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缓冲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使价格水平的涨跌幅度比工业化国家要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末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较快上涨,其中主要推力来自农产品价格。近阶段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超过CPI增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国际国内农产品性质和价格变化、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变化、我国经济周期、农产品价格历史因素和一些政策安排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次涨价给我国农民和农业、通货膨胀以及广大居民造成的影响,应当理性、辩证的看待,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农业政策的调整范围主要有:调整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鼓励兴办农会;奖励垦荒;提倡改良农业技术。它在四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促进中国新式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良、引进农产品种和生产工具以及改进农业技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经营出现了有限资本主义化。但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产品相继出现了流通不畅、价格下跌的情况,农产品"卖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严峻的挑战。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及其加工,以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使"三农"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首次出现了逆差,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我国农业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主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改善农产品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18.
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者就要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进行整合。当前,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是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它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城乡二元结构中不平等的户籍制、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及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来探讨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的治理机制与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进程缓慢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做好质量认证和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