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劫乃双刃剑,唯善舞者胜。 没有劫争的对局可以诞生名局,但奇局却总是会出自于劫争诡现的棋局。当年罗洗河对曹薰铉有名的“捉放曹”以及大破崔哲瀚三劫循环的“天下棋谱”,皆因诡异绝伦的盘中劫争而为棋迷所铭记。劫争集判断、计算、感觉于一体,聚敛着攻击、治孤、腾挪、弃取等围棋中最深奥的技巧,堪称弈技中的上乘之术。对于围棋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二度胜负劫     
生死劫是围棋中视觉冲击力最强的劫争,用最直接、原始的方式将对手提取,一气之差、一劫之差决定着胜负的归属,可谓痛快淋漓。纵观半年中的实战对局,这样的劫争类型不在少数,但在近期丁伟九段的一局棋中,竟然出现了两度生死劫的精彩场面。  相似文献   

3.
在围棋中,『劫』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业余爱好者的天敌。『劫』的确有些麻烦,但是,业余爱好者中却存在过于恐惧劫争的倾向。俗话说,『只要了解了幽灵的真面目,就如同枯萎的芒穗一般』。所以,只要知道了劫的真面目,对于劫争的恐惧心理也许会大大降低。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期讲座由结城聪九段来讲一下『劫』的问题,希望籍此将业余爱好者从劫争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消除劫争的烦恼,弄清楚劫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在围棋中“劫”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业余爱好者的天敌。“劫”的确有些麻烦,但是,业余爱好者中却存在过于恐惧劫争的倾向。俗话说“只要了解了幽灵的真面目,就如同枯萎的芒穗一般”。所以,只要知道了劫的真面目,对于劫争的恐惧心理也许会大大降低。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期讲座由结城聪九段来讲一下“劫”的问题,希望籍此将业余爱好者从劫争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消除劫争的烦恼,弄清楚劫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劫说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1):85-87
在围棋中,劫争、打劫、劫活、劫杀这些名词里的“劫”字,几乎不具备“劫”在字典上的词义,而是一个符号。对于围棋盘上的“劫争”现象,初学者觉得怪异、难懂,会下围棋但水平不够高者感到困惑(即如不敬的俗话所说“臭棋怕打劫”),其部分原因,恐怕是照“劫”的字面意义去看待盘上“劫”的现象吧?如果最早的发明者不是将其命名为“劫”,而是谓之“结”,或者干脆称作“五粮液”,那么我们的心理状况就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6.
劫负棋胜     
王元 《围棋天地》2008,(16):56-56
第一谱1—100 别致的开局。至白42,白方实利领先。 黑53,强手。之后,是双方在劫争挑起之前的有趣角力。  相似文献   

7.
三劫循环波     
因劫争出现的无胜负棋局,多是三劫循环和四劫循环,在日本棋界多以无胜负解决,而在我国的比赛中,更多的是实战解决。  相似文献   

8.
生死缓气劫     
缓气劫是劫争最“顽强”的部分,历史上有名的缓气劫是第1届富士通杯林海峰在官子阶段打赢缓4气劫逆转徐奉洙之局。不久前本刊采访林九段时,他还谈到该局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9.
劫材说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3):83-85
在前两期中,谈到了“劫”。“劫”的问题,说它复杂,真可谓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要说它简单,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从认识劫争的价值入手的话。对于围棋的初学者或具有初级水平的棋友来说,只要不忘“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我肯定,你认识和处理“劫”的能力,甚至你的棋力,都已经进步了。  相似文献   

10.
中盘劫布局     
在特定局面下,寻劫是劫争中困惑的技巧,面对广阔的局面,如何借助手中的两手棋将局面重新打乱,不仅要计算目数的得失,更要判断局面的流向,不亚于“中盘布局”。即使是一流高手,也常有在寻劫中失误的例子,昔日高川格的本因坊九连霸就是在胜负关键处拣了藤泽秀行一个瞎劫;不久前,韩国农心杯选拔赛中,李昌镐九段对姜东润,竟也在寻劫中找了瞎劫而败北。回顾中国棋手2008上半年有代表性的寻劫战例,当属名人战常吴对邹俊杰之局。  相似文献   

11.
老劫·老庄     
我的一位棋友,下起棋来,肚子饿了也不知的,老婆孩子也不要的。棋友棋艺虽然一般,但造劫功夫绝对达到专业水平。与他下棋,下着下着就被他弄出一块劫棋,常围着一个劫争来争去。所以,我从不喊他名字,喊他老劫。老劫和我一样,是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小男人,浑浑噩噩地活在俗世。也许是常输给现实输给生活,只好退到棋盘上去寻几把赢的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劫争的周围     
王磊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5,(24):31-40
劫争的周围到底有什么?是陷阱、是战场、是死地、还是大道? 一个初学者,或许从他学棋的第3天起就要接触劫争这个课题,一直到他成为顶尖高手仍为劫所困。围棋的“劫”在棋盘上有着广阔的领地,交织着攻击、治孤、判断、转换、收官等诸多战术,因而就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劫争名局。 对于一些不善于劫争的爱好者来说,甚至包括喜好盲目打劫的爱好者,每每面临劫争,不是担忧就是迷茫,既怕对手打劫自己又不敢挑劫,普遍有一种“下手怕打劫,遇劫乱方寸”的心态。对此,抚戈棋话专门策划了一个有关劫争战术的课题,由力战派的王磊八段为读者讲述劫争周围的故事。 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使爱好者棋的韧力、弹力有所加强,从而提高综合战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手割分析法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0,(12):91-93
打劫可以说是围棋中最复杂的,在劫争转换后得失的判断一直是个难题。本期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用手割法来分析劫争后的得失,看看对我们作出判断有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元 《围棋天地》2008,(19):66-73
如果要估算一下这个劫争的价值,那么,结论是令人震惊的和极具幽默感的:200目——以上!这一劫争,绝对是两个世纪以来的最大的劫争!  相似文献   

15.
基本图一有趣的劫争在围棋这个领域里,劫争是最复杂的战斗之一,有时它使人心烦意乱,有时又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它的乐趣。劫争常常也与胜负紧密相连。基本图一的局面,是我执黑在今年的甲级联赛中对董彦六段遇到的。轮白走,现在问题的重点应该是白棋如何处理下面的白子。实战图一:我们先来看看实战双方的争斗。白1虎,3做劫,开始了白方的腾挪。白5扳时,黑6经过判断机敏地消劫。白7扳时,黑8断白9虎,黑10打吃是必然的。白11又以劫争来与黑棋周旋,白11如果在12位粘,则如图一。图一:白1粘上软弱,黑2长,白3,黑4拐…  相似文献   

16.
吐血劫争局     
三星杯三十二强战第2轮,王雷在战胜陈耀烨后与击败刘昌赫的朴永训在胜者组遭遇。本局恶战257手,棋谱却颇显稀疏,双方有51枚棋子在激烈的劫争与对杀中被提掉,至终局仍有29枚棋子被围,还有一个角的生死劫争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8):93-93
本题创作于2007年。本题对解题者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解题的手法。本题的解法虽不是常见的下法,但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却又是有力的搅局方法;而黑棋的应对也有多种选择,如何从中选择最有利的变化,那就是本题考验解题人的第二点了。特别是最后的结果,如果对于劫争不熟悉,黑棋即使前面都下对,还是有可能会弄错最后的劫争类型。  相似文献   

18.
第52条 运用"劫争",可以让棋更加强硬 围棋、象棋虽然棋种不同,但是棋理相通。像“劫争”这类非常典型的围棋术语,在象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不同之处。当一方棋子被捉,选择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对捉”“保护”“逃离”,三种解决办法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请您脱先     
打劫可以说是围棋中最复杂的技术,复杂的劫争每局棋情况都不一样,不过一些简单的劫争则是有规律可循。本期我们来摸索一一下。图一白1退后黑2做劫,到黑8时白棋没有劫材于9位立下硬撑,现在黑棋该怎么办呢?图二先来看一下实战.实战黑棋直接于1位开劫,可惜时机不对。黑3白棋没法应了,只有消劫。不过结果黑棋只是吃掉白棋两子,所得并不大,反而是白棋消劫后在左上所得不少.是白棋不错的结果。黑棋开劫着急了。  相似文献   

20.
计算与评估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1,(12):98-99
图一 这是上期给大家留下的问题图,黑1长后白棋该如何处理右边的劫争呢?本期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