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小云 《兰台世界》2005,(8):126-126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包括书目数据、条形码数据、读者数据、期刊数据及各类统计数据,它是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则是指数据只能在应用软件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正常控制下,正确而符合逻辑的增减和修改,避免遭受外界的破坏而损失。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目录的读者界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目录的读者界面分析汤竞南,沈国琴(杭州大学图书馆)所谓计算机目录,就是指图书、期刊或其它非书资料上的各种著录数据,以机读形式储存在能联机检索的计算机数据库中。读者用终端设备为媒介可直接检索这些数据.计算机目录,作为一种新的目录形式,跨越了传统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中文期刊数据库方面存在购买资源重复、资金浪费、资源传播和利用不便等现象.论文从当前数据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基本范式的一些建议,包括:建立图书馆信息利用的基本思想范式,对重复数据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读者决策购买为主的范式,加强学科专业及当地特色数据库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王吟 《图书馆界》2007,(4):65-67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宣传馆藏,方便读者查询,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与当代报刊数据库不同的特征,通过书目数据全面揭示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在每天的读者服务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隐藏着一些与用户相关的知识。而数据挖掘技术在分析处理数据方面有着自己强大的优势。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不仅可以得出读者的借阅规律、借阅特点,而且可以发现读者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为引导读者进行正确学习做出指导,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同时还可以为图书馆科学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图书馆读者权利的论文信息,综述近十年间有关图书馆读者权利的研究状况。从图书馆读者权利的概念、图书馆读者权利所包括的内容和在图书馆读者权利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几个方面阐述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读者权利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理工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在线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全国14所理工大学图书馆网页上可供读者查阅的数据库资源的调查,对图书馆所购数据库的类型、引进方式,重点数据库收录情况,以及其它试用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免费数据库等等,做一统计、分析,总结出目前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这一方面存在有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图书馆读者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晓玲 《图书馆论坛》2004,24(3):104-106
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一个规范而标准的图书馆读者数据库与之相衔接,文章在分析图书馆原有读者数据库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清理和完善该数据库的若干措施,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核心内容,数据为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数据库的两种法律保护体系,对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从法律角度和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对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的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概况 1.1 图书馆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实现了电子资源、图书馆记录和电子表格的一站式服务,极具个性化,每位读者可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帐号,从中读者可按名称列出最喜欢的数据库和期刊,按学科列出最喜欢的数据库和期刊、电子书,可得知来自图书馆的逾期未还和借阅信息,查询到自己在图书馆的借还书记录,这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了解图书馆最新信息和查询个人记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Big data, like MOOCs, altmetrics and open access, is a term that has been commonplace in the library community for some time yet, despite its prevalence, many i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ctor remain un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data and their roles. This editorial explores what big data could mean for the day‐to‐day practice of health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ers, presenting examples of big data in action, considering the ethics of accessing big data sets and the potential for new roles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ers.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RFID应用数据模型标准的进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明华 《图书馆论坛》2011,31(2):71-73,154
数据模型直接影响到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诸多方面,如馆际互借、设备采购、供应商更换等。文章分析了图书馆RFID应用数据模型标准国内外发展状况,并根据UHF 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发展前景,建议我国应尽快完成其数据模型标准的编制。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数据意识全面增强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科研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服务和业务管理也应尽快走向数据化和智能化。本文以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实施为契机,回顾我国图书馆业务重组的历史,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包括采访流程再造、馆藏模式再造、服务流程重组和图书馆人员再造等。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下,要革新图书馆服务理念,提供一体化的读者服务和资源发现服务,重构学术服务,强化数据管理。从全国图书馆发展的宏观规划来看,图书馆联盟也需重构,要探索向智慧图书馆联盟的转型升级。图书馆整体应该跳出传统的文献服务范畴,以数据智能计算为中心,着眼于数据的搜集、组织、挖掘、应用的全过程,将数据服务作为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2.0的建设和服务需要众多读者的积极参与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撑。挖掘读者信息和数据库资源,可提升图书馆2.0服务水平。在简述图书馆2.0和数据挖掘技术涵义的基础上,就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图书馆2.0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明理 《图书馆论坛》2012,(4):84-88,119
现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是以自建、购买、获赠、试用以及网络共享等方式获得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web链接、资源整合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但是它存在着版权限定太多,利用不便、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网络发行滞后、标准不一、容易产生垄断等诸多问题,指出建立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和原始对象数据相互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化的出现,给整个图书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科学开展纸质馆藏管理工作,对于馆藏资源结构的调整、特色资源挖掘、电子图书建设、图书经费的节省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图书馆正经历资源重组的变革,借鉴国外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有助于推动我国图书馆纸质馆藏的管理。[方法/过程]通过梳理OCLC官网信息及纸质馆藏可持续收集服务(SCS)具体服务案例,从基本概况、服务要素、服务流程等方面对SCS进行分析性介绍。[结果/结论]SCS借助GreenGlass软件,通过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手段,利用数据驱动管理纸质馆藏,可以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纸质馆藏解决方案,指出纸质馆藏现状和发展趋势。其在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可在服务流程、管理标准、软件开发等方面,为我国图书馆纸质馆藏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RFID于图书馆应用实务之规划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FID具有条形码无法提供的整批读取、可擦写数据、实时性反应的特性。应用此特性的技术,能够提供图书馆内各种非接触式的管理,包括读者与馆藏的数据。近年来图书馆利用RFID取代条形码识别的功能,再配合RFID快速反应与非接触的特性提高作业效率与精确度,但服务型态本质却并未改变。本文主要描述世新大学图书馆实验超高频RFID于馆藏资料的定位与取阅率计量的创新应用模式。以数字科技应用的复杂度而言,实证其可行性分析的方式,可以分成模拟实境与实务建置,考虑实施哪一种模式会受限于许多关键因素如财力、开发工具与环境限制范围等,本研究通过实作过程的说明,分析卷标频率与型式的选定、多重收发器建置、结合TCP/IP网络桥接等解决方案,分析实务上遭遇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提供图书馆导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Programs for geospatial support at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evolved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campus needs and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Geospatial applications have matured tremendously in this time, emerging from specialty tools to become broadly used across numerous disciplines. At many universities, the library has served as a central resource allowing students and faculty across academic departments access to GIS resources. Today, as many academic libraries evaluate their spaces and services, GIS and data services are central in discussions on how to further engage with patrons and meet increasingly diverse researcher needs. As library programs evolve to support increasingly technical data and GIS needs, many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simila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these themes, data and GIS services librarians and GIS specialists from five universities—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Texas A&M, New York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nd 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with different models of library geospatial and data support, describe their programs to help identify common services, as well as unique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 plans.  相似文献   

20.
Assessing library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 distance holds unique challenges in gathering data need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piloting virtual focus groups—fro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ults for a completely online student population. The virtual focus group method proved effective in getting qualitative feedback to spur library improvements, and it is transferable to many different library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