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世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在独立王国中“世外桃源”的状态,成为世界文学百花园中一簇奇葩。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把外国文学引进中国———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走的就是这条路。由于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本世纪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两次历史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这部《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影响最大的一部断代文学史,在俄罗斯的发行量已超过150万册。它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评介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历史,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把握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本读本。书中所展现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图景,比起我们以往心目中的印象,更要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书中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对地下文学、侨民文学的系统研究,更是以往文学史所罕见。通读全书,读者将从中深深体会到一种非常独特而深刻的俄罗斯文化精神。 该书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福贵、靳丛林著《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中日近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是一个新起的领域,吉林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心得和体会的结晶。它的出版代表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回顾一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到,它大体上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就现代谈现代;现当代文学整体观;世界文学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由微观的具体研究到宏观的整体把握,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给濒临僵化的现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特别是“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引入和兴…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出 于各种政治宣传的需 要和文学理解自身的蜕变,从前被 视为“小道”的小说逐渐取得了文 学主流的地位,对古代小说的研究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 篇章。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无论是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 是学术研究对社会造成的反响力 的强度,古代小说研究可以说都是 最雄劲的文学门类研究之一。一百 年过去,时逢世纪之交,站在中国 学术去从的十字路口的学者们掀 起了编纂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热 潮。就古代小说研究而言,近年来 不仅大量单篇“综述”、“述评”、 “回顾”类论文时见报刊,而且各 种专著也出了不少,有的是一部古 代小说名著的研究史,有的是古代 小说研究的通史。傅璇琮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6.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伯元身后的版权纠纷李明山中国历史演进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晚清出版界发生了新变化。由于输入了新式印刷技术,出版业出现空前繁荣,版权问题便应运而生了。不仅广学会传教士林乐知要求保护版权,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严复也呼吁政府重视版权。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  相似文献   

8.
论中学西渐中的陈季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闽人陈季同以法文撰著的作品在欧洲影响巨大,他是中国以西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到西方去的第一人。陈季同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矫枉”心态、对话意识以及世界文学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9.
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科技革命的浪潮必然推动新闻和文化的变革。正如15世纪现代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文字传播方式,使得文字走出贵族的堡垒而进入民间生活一样,20世纪影像复制和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然宣告了一个读图时代的到来,电视传媒和互联网络成为数码科技最主要的信息和文化传播途径,人们越来越习惯以图像(相对于文字)和“看”(相对于“读”)的方式来接受信息、认识和解读世界。传统的纸质媒介如报纸、杂志等,也因此而纷纷加大图片的比重(其实,早在晚清时代,当时的文化人就创办了《点石斋画报》,试图开辟“以图叙…  相似文献   

10.
帕氏辣手著巨篇震寰宇天上人间叹沧海变桑田王清鲍利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O),前苏联俄罗斯作家,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20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誉之为“唯一的一位以独特方式把现代俄罗斯诗歌的三大流派的精华融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来看“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共通性?80年代学人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努力,为何虽卓有成效地通向了“晚清”,却不容易通向迄今已经双倍于“现代”文学时长的“当代”?“当下”“当代”与“现代”文学构成怎样的历史连续线条?能否用比较贯通的专业话语来描述和整合自近代中国以来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盛洪岩 《兰台世界》2015,(4):149-150
小说兴盛是晚清文学的一大特色,晚清小说在文学格局、观念、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迥异于往古的特点。报刊小说是晚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它对文体形式的综合考虑,颠覆了流传千年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姜华 《中国图书评论》2011,(11):120-122
中国文学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古已有之。但若论交互影响之大、之深,恐怕非20世纪莫属。因此,陈思和教授特意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理论建构,在这一理论构想中,他特别强调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地位上的对等性,而摒弃了中国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学思潮影响下发展的“世界/中国”的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汪兆骞陆续出版的《民国清流》系列丛书九部,上溯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用近300万字描绘出百年文学家的精神图谱,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百年中国文学辉煌殿堂,为我们留存个性化的百年民族文学记忆。  相似文献   

15.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它的衰落、简单化和全盘西化以及后来的多元化无不反映出20世纪碰撞、解构与重铸的文化现象。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绘画。20世纪中国绘画的碰撞、解构与重铸主要体现在关于中国画地位、前途和价值的论争之中,这种论争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世纪。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打倒文人画”口号,将传统的“国粹”看作是普及科学与民主的最大障碍。徐悲鸿留法归国,将他的“徐悲鸿教学体制”在中国深深植根,中国传统水墨画也就此以素描造型法为基础,改变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确立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颇为兴盛。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术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它面对悠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学传统,有着两千多年漫长的思索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学在走过了两千多年曲折复杂的演变进展历程之后,跨入十九世纪中叶,由此拉开了崭新的“近代意识”序幕。随着此间国门的打开,林则徐、魏源等人为长期闭关锁国的旧时代介绍和引进了世界文化。大量的外来文化思潮蜂拥而来,尽管引入之初,其目的主要在于催醒昏睡的旧中国,而并非单纯为了改革中国传统文学的体式,但客观事实上,世界文化思潮的涌入所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冲撞,以及对中国数千年来亘古未变的传统文学形式与文学内涵的冲击;它为中国传统文学变革创造了客观的前提与条件,也从而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说:“世道改变,文亦因之”。文艺是心灵意识的流露发拧,而内在心灵意识变化的根据是外在世界的变化。唐代二百八十九年,国势屡变,唐诗因而有初、盛、中、晚的分别。明王朝虽然衰弱,也维持了二百七十六年。在这长达两个半世纪多的历史时期中,社会状况也发生过重大变迁,所以不仅是文学,传统文艺样式之一的书法也相应发生变化,述其大势,约可分为初、中、晚三期。一、明初书法明承元而来。元是中国历史上虽然统一却较为短促的一个朝代。元代所继承的局面,基础并不太好,书法也是如此。其前朝的书法盛世是在北宋,有…  相似文献   

19.
一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正在崛起的电视剧,按照文学艺术研究史的发展规律,它必定会建立起自己的史学和美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小说创作历史渊源流长,到晚清年闻仍为雅人墨客观为卑微之作,不能进入艺术殿堂。直到“五四”以后,才由鲁迅写  相似文献   

20.
广州十三行及其清宫档案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波 《中国档案》2004,(2):56-57
广州十三行是18、19世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透视中国的一大枢纽,在“海上丝绸之路”及清前期中西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清宫档案,真实地再现了这个盛极一时的早期东方世 贸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