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生代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整个农民阶层的主要群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是我国社会,特别是城市阶层构建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完成市民化的可能性最大,同时市民化的过渡也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本文将在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的基础之上,阐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作者的研究经验和调查事实给出几点建议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姜乐军 《成人教育》2019,39(3):49-52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市民化"的重要群体,是国家战略范畴内精准扶贫的特殊对象,而教育程度、职业生态和情感归属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中国特色市民化的三大"壁垒"。职业教育公平性、技能性和发展性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职业能力和辨识能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和价值的市民化,并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布局、精准设置等策略和路径,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农民工”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的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怎样帮助这部分人融入城市,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以传播社会学为视点,从文化水平、经济收入、闲暇时间、精神需求等几方面考察了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论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民工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不同于原有农民工之处。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完成市民化、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教育需求,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让新生代农民工的潜在教育需求顺利转化为现实的教育需求、转化为教育行为,就需要政府、社会、用工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相比,对城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希望能够通过阶层流动,在身份上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并得到市民化发展。文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阶层流动的基本诉求,从理论上探讨了教育培训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实施教育培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大转变的当事人和见证者,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渴望融入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但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阻碍他们梦想的实现.本文试图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找出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越来越庞大,其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对城市的管理和秩序的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要解决这一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种重要且必然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又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形式,必不可少。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在社区教育体系下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问题是我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关键所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收入偏低、居住条件差、社会保障缺失等市民化进程困境,为此政府要发挥基础性作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要采取多项措施调动积极性,事业单位要发挥公益功能服务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要做好社会服务、保障、教育工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我们应以社会公正为理念支撑,以消除农民工遭受的社会歧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能力为重点,完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教育培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全面构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甫英 《成人教育》2013,(10):28-31
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产业工人中活跃的生力军,将决定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未来。文章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策略,旨在呼吁社会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关注他们的文化与精神需求,以实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仅要解决好他们的务工问题、社保问题,更要关注他们的素质提升问题,逐步达到将其城镇市民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幸福感增强,但幸福指数不高;行为消费更倾向于城市化,但支出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创业热情高,但失败率也高。因此,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研究,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期盼。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推动力,价值追求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实践起着目标定向和宏观调节的作用。"以人为本"要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的实现、加速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逻辑起点;"人的发展"要求拓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层次,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关键环节;"教育公平"要求破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进行的障碍、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权利,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他们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和个人等诸多因素上的挑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多管齐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力量,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学习权行使是其改变弱势境遇的有效途径。基于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及学习权行使情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对提高这一群体学习权保障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年龄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市民化意愿及市民化能力相对较强等特点,制度障碍是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市民化"状态的主要原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快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能进得来、留得住。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继续教育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市民化.“互联网+”时代,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继续教育中打破时空界限、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产品的优势,突破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局限.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使用技能,激活继续教育产业、净化互联网环境等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近年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城乡二元分割的各项制度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易事。从制度层面、农民工自身层面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城市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愿望强烈,但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资本及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使其处于"经济接受、制度排斥"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张浩 《天中学刊》2012,(1):57-6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关系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现实问题。制约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文化和农民工自身。因此,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从"二元对立"到"一体化"的思维转变,并通过制度创新、培训创新、激励创新和观念创新等路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