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结合生活元素来学习地理,感受地理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2.
巴根 《内蒙古教育》2009,(16):58-59
《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显然,这是要求在教学中要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并体现了在教学中联系社会实际对于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地理知识中蕴含着人类的实践经验活动,蕴含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入挖掘地理知识的现实生活意义,建立学生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和地理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地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随处有地理知识的存在。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多种媒体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观看一些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郝莲 《考试周刊》2011,(22):171-171
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这是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6.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掌握"为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受益终身。在分析地理与生活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若用脱离社会生活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会使学生将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到"学习无用".借助地理科学的特征,则可实现"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这一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门艺术,要努力追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境界,就要实现生活化、实践化。通过教学活动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生活实例,把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走进课程。  相似文献   

9.
张俊飞 《学苑教育》2012,(20):80-80
新课程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体验、感悟和自省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地理知识,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1.建构"问题支架",开启潜能探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常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系列理念无一不是在强调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地理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意知识背后的生活意义。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地理课堂的教与学要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在联系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黄雷 《地理教育》2008,(1):32-32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以“中国的天气与气候”为例: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相关地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合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学习生活实用的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实践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各项优秀思维及能力,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大帮助。地理又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许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对应体现或应用,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会对其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从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正负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业丰 《新疆教育》2012,(18):101-102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密切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笔者通过拉家常式提问、再现生活情景、穿插新闻热点、抓住学生议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降低地理知识学习难度,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的地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对于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地理课程就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下马威——地球的运动,这是一章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如果教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照本宣科灌输知识,那学生接受起来一定很迷茫,觉得地理离我们很遥远。那如何使课堂更能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激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正让生活的问题进入地理课堂,促使教师从生活中捕捉地理现象,在地理教学中与生活联系的问题,挖掘地理知识的生活内涵,进行综合变形处理,让地理贴近实际生活,达到生活自然地理化,学生生活地理化。实现人人学地理科学的价值观,走自然科学的发展道路,在地理教学中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生活与课堂再现。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观察、实验、发现、猜想等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与实验,猜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内容过于侧重知识传递,而忽略知识运用,特别是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得到体现。地理新课标提出最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地理课堂的生活化和现实化是新时代地理教学的要求,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生存环境,增强生存能力。地理课堂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会有无穷的地理资源可供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