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挫折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挫折心理表现及成因,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应对挫折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历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因此,历史学科应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现代教育的重视。本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体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挫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如何在中小学开展挫折教育这一议题,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做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中提到,可从"引导学生形成接受现实、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善用他山之石、寻求心理与社会支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高中生应对挫折的能力[1]。本文以"‘画’"说挫折"一课为例,阐述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如何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催眠等心理辅导技术组织课堂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整合过往挫折经历与创伤体验,提升抗挫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常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更多的挫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事件为学业挫折、人际交往挫折、自我实现挫折、身体缺陷挫折、来自社会环境挫折、家庭学校引起的挫折等。影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社会支持、挫折认知、生理条件、期望水平等。常采用的挫折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应对等积极策略和幻想、退避、发泄、忍耐等消极策略。教给学生正确的挫折应对策略,提高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是中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缺乏已导致中学生严重缺乏经受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此家庭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学生的自身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家庭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不仅如此,他们在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对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本文结合在支教生活中的体验,主要从农村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当前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山学院学报》2014,(6):61-63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挫折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诠释和分析,然后对中学体育课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中学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则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几年来,结合教学,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挫折承受差异,即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中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避免心理失常的能力有高有低。挫折承受力高的学生能从挫折中激发斗志。逆境成才;挫折承受力低的学生则会因此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了解并掌握中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拖教,提高教育成效。 一、中学生挫折承受差异的形成因素 1.自然因素 由于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或因病长期缺课,失败的恐慌使这类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自卑心理。他们精神萎靡、心理脆弱,缺少精神支柱,挫折承受力低。  相似文献   

10.
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普遍存在的,它对人生的影响又是双面的(积极的和消极的)。中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面对挫折,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要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端正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增强其挫折容忍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2):163-164
<正>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将决定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将来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中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学生从学校中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影响,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校园中布局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中学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则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几年来,结合教学,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客观分析中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科学把握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表现,是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提高中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要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合理调节抱负水平,帮助学生自我疏导排解,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恒强 《成才之路》2012,(8):14-I0009
现在的一些中学生心理非常脆弱,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当他们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讽刺打击,比赛没有得到名次,遭到老师、家长的批评等情况时,学生普遍较为冲动,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绝食、攻击、逃课,甚至是自杀。中学生如此的心理承受能力难以适应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挫折教育是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教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强调对中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职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具体表现,探讨科学有效的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对提高中职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国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承受力不强。文章从学习、人际关系、愿望和兴趣、自我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学生自身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减压等对策,提高意志力,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抗挫能力。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出新时代具有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德。研究探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及其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轻则会导致其思想波动,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和生活;重则会导致心理变态,甚至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父母的过分宠爱 ,激烈的学业竞争 ,学校教育的欠缺等 ,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 ,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应积极开展挫折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认识挫折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必然性、普遍性、随机性和两重性 ,夯实学生随时迎接和从容应对挫折的心理基础 ,降低受挫损害程度。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社会生活纷繁…  相似文献   

20.
剖析大学生的习得无助等挫折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引导高职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遇到挫折时进行合理归因,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挫折教育,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挫折商,充分研究挫折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