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历史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成果,但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史学研究人才。因此,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唐宋变革论”这一史学研究理论与成果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唐宋变革论”这一学术研究成果。高中新课标及历史新教材也已充分吸收了“唐宋变革论”的有关内容。教师通过系统梳理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适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术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更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就是教学与新的史学研究紧密联系。史学研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术的下移,是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学术研究成果,如果只能局限在狭小的专家圈子,质量再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中学历史教材由于篇幅和内容的限制,有的历史知识表述得不是很详细,造成了学生认知理解上的缺失,所以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尊重吸收人类有些文明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相  相似文献   

3.
学科"核心素养"一经提出,迅即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热点,取得了成果,也存在遗憾,譬如,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往往不自觉地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分别对待、单独处理,造成了素养的割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新的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基本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历史沦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近些年来,史学研究已经返璞归真,求真与求实成为学者普遍认同的治学态度。中学历史教学,或囿于传统史观的影响,或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产生对教材"贴标签"式的解读,对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过不利影响。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在多元史观视野下,以全球、文明、现代化等新史观去解读教材,依托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5.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史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构建以测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目的的命题框架,从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分析高考化学命题中对应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体现的学科大概念思想,旨在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马朋 《学苑教育》2019,(12):23-2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历史史料的充分展示和利用,打破单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实质。这既是"教学合一"思想的践行,也实现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合一"。  相似文献   

8.
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最主要的教化功能。追求个性化,即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效益(学习目标达成率高),深具灵气(教学思想深邃)和形式新颖(教学过程别出心裁)等,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最大追求。将发展学生史学素养与追求个性化教学融为一体,应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史学素养以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意识与融合意识为核心内容,呈现出由主体内容(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历史评价等)、核心要素(时间、空间、人物、史料等)和主要方法(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等组成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凤光宇 《上海教育》2012,(18):56-57
在新课改步步深入和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十分重要。学科素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就历史学科而言,包含史德、史学、教学素养等许多方面。如何提高学科素养?多读书、多听讲座很重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提高更重要。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最终提高学科素养。夯实学科素养的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我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从工人转变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走上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岗位后,我发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为了做好一名教师,我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  相似文献   

11.
凤光宇 《上海教育》2012,(27):56-57
在新课改步步深入和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十分重要。学科素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就历史学科而言,包含史德、史学、教学素养等许多方面。如何提高学科素养?多读书、多听讲座很重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提高更重要。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最终提高学科素养。夯实学科素养的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我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从工人转变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走上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岗位后,我发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为了做好一名教师,我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培养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对于历史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在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学老师自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通过高质量阅读以及学术视野的开阔来将成果渗透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落实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故而,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进而达到真正的历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2):125-126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引入史学阅读,既能推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又能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中分析高中历史课堂上史学阅读的作用,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给出基于史学阅读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实现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逐步推行,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高考考核的重心,考试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驱动力,在此情况下,历史教师更需要利用和挖掘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而当代历史记录显然是其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文章结合当代历史记录的特点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点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当代历史记录,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5.
苟龙涛 《亚太教育》2020,(3):139-14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的发布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成了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指向和轴心,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展开设计,促使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中外历史纲要》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结合课程标准,运用史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前沿成果;如何解读、研读、取舍和整合新教材内容,确定教材主线,整合单元主线,并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扩大和外溢、内敛与外溢、崩溃与扩大、成熟与隐忧、危机和新生、复兴与崛起”进行相关教学设计,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例对以上问题予以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况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被提出的创新型教育观念。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初中以及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深刻解读,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本文就从学生素养的角度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秀梅 《广西教育》2022,(2):109-113+117
本文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从历史学科的本质出发,对中学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历史阅读课堂”的教学主张,指出教师可通过话题式导入、批判性阅读、开放式讨论、表现性评价四个环节,以史料阅读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像历史学家一样的思考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①本文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问题等设计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史料实证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源于史料具备的历史学科属性和史料自身在教学中的功能。而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与史料的选取密不可分。一、史料的功能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史料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取决于史料在教学中的功能。从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出发,史料的功能主要有两种类型:重构史实与生成历史解释。(一)重构史实。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完整地把历史的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将其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选取能反映历史真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