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团结教育是增进民族情感、促进社会稳定的活动。民族高等院校因其学生民族成分多元,一般又处于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西民族大学通过制度建设、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仅使在校大学生了解民族差异、增进民族情感、做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实践,更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朝阳区瑞祥民族小学是一所回族聚居区的民族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民族知识,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传承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预备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四个认同"教育是贯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向,是课程现实作用的体现之一。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围绕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属性,以专题化教学为主要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内外的参与度,强化"四个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性需求是一脉相承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红色文化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重视基地文化环境建设、挖掘师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基地制度管理等实践是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发挥效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重要基础。对保山市12所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和民族学校,10所汉族聚居地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和民族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目标设置、课程、活动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而汉族聚居地学校基本上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讲授优秀的汉文化,也要注重讲授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民族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效能,服务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民族民俗文化教育将增进各民族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民族大团结是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大团结,是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宣传党的民族思想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加强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思想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正式课程之外,能使学习者获取非预期、非计划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即隐性课程。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是国家以及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纳入课程建设范畴。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民族高校民族特征、团结特征、高校特征。根据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普遍意义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民族文化的教育开展也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园成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最主要的阵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克服困难,将当地民族文化融入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的边境民族文化课程,将它们渗透在主流文化课程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实践,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是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是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治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因此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党的民族思想政策宣传和青少年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的功能及特点,通过贯穿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科学生活观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环节,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是广东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广东省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需要。广东省以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文化强省为契机,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并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兴起。  相似文献   

14.
教会孩子尊重多元文化余海波在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党一贯主张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里,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繁荣发展。鉴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既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探索并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路径迫在眉睫。本研究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院校对新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入学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推动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杨云慧)“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相互离不开。”如何让各民族学生坚定地树立起这个思想,拥有最多民族种类的西部省份云南,广泛开展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与此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教育,把党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各民族群众心里,为民族团结教育夯实基础。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特有民族15个,16个民族跨境而居,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在中小学生中做好民族团结教育事关重大。1999年开始这项工作的试点,2001年在全省全面推开,从国家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高度来认识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为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全社会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当今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对全社会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通过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深入民族地区宣传等途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