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访谈,收集了影响衡阳县洪市镇农户旱灾脆弱性因素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影响农户旱灾脆弱性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对当地的旱灾脆弱性进行总结与讨论,并提出降低当地旱灾脆弱性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家庭的收入不确定风险增加,而可以反映风险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福利影响的家庭经济脆弱性此时将发生何种变化呢?研究发现:以对数收入方差衡量的收入不确定冲击显著增大了家庭经济脆弱性;脆弱性的各分解部分中,贫困部分的风险对收入不确定冲击最为敏感;相较于持久性冲击,暂时性冲击测度的不确定风险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作用程度更强。收入不确定冲击通过进一步强化流动性约束而最终作用于家庭经济脆弱性。对于农村地区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以及社会资本匮乏的家庭,收入不确定冲击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分析雨水管网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初步拟定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再根据专家经验进行打分评估,采用模糊优先排序的方法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了解各初拟指标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和重要程度,建立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进行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等级评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流域主要的以河湖系统为主的湿地分布区。由于人类长期垦殖活动,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因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的影响,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本文在此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主要脆弱性影响因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以及过度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湖泊资源、超标污染物排放。然后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优化乡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是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基本诉求。本研究借助DPSIR概念模型设计了包含师资配置风险水平和应对能力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6-2020年31个省份城镇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数据训练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乡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脆弱性进行评价,进而通过权值系数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明:2016-2020年乡村师资配置脆弱性呈下降趋势,但存在“东低西高”脆弱性局面;小学阶段乡村师资配置比初中阶段乡村师资配置更加脆弱;11项评价指标对乡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脆弱性的影响有主次之分。为此,应努力缩小师资配置的空间差异,提升小学阶段师资配置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脆弱性与南北关系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弱性是发展中国家国际行为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克服国际脆弱性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 ,发展中国家克服国际脆弱性也将对南北关系和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发展中国家减轻国际脆弱性的现实途径 ,分析南北关系的现状 ,指出当前区域性南北关系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改制与转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人口从农村逐渐迁移是大势所趋,家庭生计脆弱性是这一变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研究主体,结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动力机制以及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脆弱性的治理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地区的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脆弱性问题日益严重,包括城市发展带来的结构型脆弱性问题和自然、人为灾变因素引起的胁迫型脆弱性问题.作为目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解决城市脆弱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即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城市内在安全性和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电力系统脆弱性并服务于电网规划和系统安全运行,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角度探讨连锁故障的发生机理.基于复杂网络脆弱性理论,考虑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采用最小失负荷率建立电力系统脆弱性模型.然后基于协同效应理论,考虑N-k故障情况,建立电力系统线路关键性模型,以分析影响脆弱性的关键线路.通过设置允许切负荷水平值,建立电力系统过负荷情况下的连锁故障模型.采用IEEE39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电网结构的薄弱点及重负荷是诱发大规模连锁故障的主要原因;高脆弱线路能够直接导致大停电事故,而低脆弱线路能够导致大规模连锁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网络脆弱性评价是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分析了现有的评价技术的缺陷,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校园网脆弱性等级评价模型.构建了灰色理论的评价架构.列出了基于灰色理论的评分矩阵、三角权函数、灰色评价系数、权重矩阵、评价向量矩阵和评价结论值,为校园网脆弱性等级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草原牧民对气候变化没有太多的感觉,随着畜牧业生产制度的变迁,新的网围栏和圈养生产方式的引进,致使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逐渐显现.由于草原类型的不同,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也有所区别.尤其极端天气是危害草原的第一杀手.气候变化不仅对草原有影响,对牲畜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直接导致牧民脆弱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脆弱性的表现、带来的影响、分类、影响因子和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系统论观点,金融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可看出金融体系脆弱性风险是由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脆弱性环境两部分构成,经深入探究,可建立一种包含外部环境输入和系统内部组成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等5个量表考察了749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诱发源、危机脆弱性及自我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主要分布在学习压力、人际问题、受惩罚等方面;且他们的危机脆弱性较强,心理压弹能力较差,仍有一部分同学采用逃避等消极处理方式应对心理危机.此外,危机源、危机脆弱性及危机处理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应加强训练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策略的能力,有效提升其心理危机自我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技能与管理的发展,国家现代化电网以高压、容量超大、输电距离大和区域联网为主要特点,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凸显,亟待解决,所以对电网运行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和可靠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下文就结合实际情况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配电网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浅析,其次阐述和探究了脆弱性相关问题,最后对其脆弱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合理分类,并分别详细论述。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脆弱性研究与可靠性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于电力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脆弱性分析是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关键技术,系统的脆弱性是也反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脆弱性的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网络中访问路径上的节点脆弱性,并给出了分析模型以及计算关键节点和访问路径综合脆弱性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孙疃煤矿104采区10煤底板的突水危险性,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的地质概况,选取了影响突水的七个因素,用GIS做出了各影响因素的专题图;接着构建AHP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将各影响因素数据归一化并建立归一化专题图,得出突水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最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专题图进行叠加,形成综合评价分区图,得出10煤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脆弱性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来源上对银行业自身脆弱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当前我国的银行危机不容忽视 ;在分析我国银行业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为例,根据台风灾害承灾体特征,构建了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动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脆弱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三个时段承灾体脆弱度统计表明,脆弱度差值和平均值呈不太明显上升,但高值县数明显增多,而低值县数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不均,脆弱度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体现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明显。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趋势评价可为福建省制定区域防灾政策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建议脆弱度高值区应该成为福建防灾减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以Landsat8OLI/TIRS遥感影像和DE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以福建三明境内的莆炎高速公路YA12标段两侧1000m路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对南方红壤丘陵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应实际需要,基于遥感影像采集不同等级的样本点,确定植被、土壤、湿度、温度指数、高程、坡度作为路域生态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构建路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总精度为83.33%,Kappa系数为0.79)。结果表明,研究路域的微度、轻度脆弱区占总面积的84.90%,说明该路域生态脆弱性程度较低,公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而中度、重度、极度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5%,需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环境保护,及时进行建设后生态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