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垠昶 《兰台世界》2015,(4):105-106
铜镜和漆器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但二者最初的发展并无交集。春秋战国之际,漆奁作为盛放梳妆用具的容器开始流行使用,与此同时,铜镜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强化,使得漆奁与铜镜这对组合迅速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2.
临淄齐国故城内发现出土的汉代铜镜、镜范以及镜范出土地点附近的冶炼遗迹遗物,说明临淄汉代铸镜业的生产规模大,生产的铜镜数量庞大。临淄在汉代的铜镜铸造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抚顺市博物馆近几年来,先后出土和征集了从战国至清朝的铜镜数十面,现选有代表性的铜镜分别介绍如下。一、战国镜一件蟠螭纹镜:战国、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座外围以弦纹圈带,间饰细密的栉齿纹,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圆涡形云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铜镜始见于齐家文化时期,明清时随着玻璃镜的出现而衰落,历经将近四千年的时间,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古代铜器种类之一。中国古代铜镜多为圆形具钮镜,材质主要为铜锡、铜锡铅和铜铅合金,且含锡量较高。宋以后,铜镜的含锡量下降,铅与锌含量上升。铜镜镜面光滑度较高,修复时要求的碎片对接平整度和准确度很高,缝隙遮盖难度很大。本文总结了中国铜镜的材质和型制特点,损坏的原因、特点和修复的难点。从力学分析的角度说明了铜镜修复工艺的选择,并对铜镜修复的理念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铜镜修复方案的确定不仅要根据镜体的型制、镜面的锈蚀状况和镜背纹饰综合考虑,还应掌握铜镜的考古发掘信息,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村彦 《档案与史学》2007,(10):53-54
此次去哈尔滨,我在当地的古玩市场,购得了一面双鱼铜镜,后又去逛了逛金上京遗址,回沪后,便有了读金史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铁岭市所在的辽北地区陆续发现多面金代铜镜,其中20余面镜子的边缘刻有官府检验刻记,文字最后有一个画押。这些检验刻记,对确定镜子使用的年代、流行的地域、铜镜的特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对了解当时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情况,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金是女真族于公元1115年建立的与南宋对峙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存在的100多年时间里。女真人与汉人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金代文化。金上京会宁府是金代的早期都城,座落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约2公里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的考古发现及文物征集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地区出土文物日渐丰富。在纷繁的文物品类中.既有粗朴之作,又有精美之品。其中,金代铜镜一支独秀。继唐、宋铜镜日趋衰落之后,在北国疆域却日渐兴起。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常见于秦汉以来古墓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瓦当、铜镜等器物上。最初四神是区别方位、观测天体运行、表现天象的一种图画形式。因此又称做“四象”。后来随着人死后能够升天思想的流行,四神成为护送死者升天的神灵,所以又叫做“四灵兽”。魏晋以后,四神又往往用来表示祥瑞、驱邪厌胜,成为镇守四方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华文明史,能够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从未缺失从未断流的,似乎只有铜镜和古玉。从某种角度上说,一部完整的铜镜史也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  相似文献   

10.
张家堡村汉墓群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七路与未央路十字路口西北角,行政隶属于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2.3公里。2013年3月7日至3月31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厚鑫实业旺景国际大厦项目建设过程中清理西汉墓葬42座,出土一大批精美文物。这处墓地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个别为竖穴土圹墓。其中洞室墓以竖穴墓道土洞墓为多,依据墓道和墓室宽度之比分为墓道宽于墓室、墓道与墓室宽度接近、墓道窄于墓室三型,个别墓道内或墓室带小龛;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大部分墓葬有棺椁痕迹。该墓地墓葬规模较小,排列密集,方向以西向和北向为主,时代自西汉早期至中晚期,推测应为一处汉长安城内居民墓地。另外,M29出土的彩绘铜镜直径超过27厘米,为研究西汉彩绘铜镜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两面鼎形铜镜,分别为双龙丹鼎镜、河澄皎月龙凤镜,以往其年代被笼统地定为宋代。通过对目前收集到的15面鼎形镜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南宋较为流行的双龙丹鼎纹饰做进一步考证,可知国博藏两面鼎形镜的年代约为南宋中期偏晚,铸造地点应是在南宋统治范围内的南方地区。两面鼎形镜的性质不同。双龙丹鼎镜的性质应与道教有一定关联;河澄皎月龙凤镜则属于世俗性质的铜镜,是文人尚古倾向的反应。鼎形镜的出现,是北宋朝廷礼制改革、古器物学盛行的结果。除鼎形镜外,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钟型、盾形等异形铜镜,皆可视作北宋金石学对南宋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魏紫路蒋沟段基建考古过程中清理了4座墓葬.其中C4M1020为西晋墓,形制为竖穴墓道方形单室土洞墓,出土有陶罐、碗、盆、灶、井、圈厕、马、帐座及2面连弧纹铜镜等.C4M1019、C4M1021、C4M1023为唐墓,形制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C4M1019出土有陶侍俑、天王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一件馆藏汉代连弧纹铜镜的保护修复过程为主线,通过介绍该件器物的基本信息、保存现状,病害检测分析等状况,确定了具体的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使一件残损严重、濒临完全矿化的青铜镜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以此来简单介绍此类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代铜镜上的纹饰为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思想意识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材料。钱纹题材来源于社会流通的钱币,是汉代铜镜上一种并不多见的装饰纹样,它的出现是人们追求财富心理的一种表达。从目前比较可靠的资料来看,汉代铜镜上的钱纹有五铢和大泉五十两种,前者发现的数量最多且形式多样,后者所见寥寥。本文搜集大量考古出土和博物馆收藏的饰有钱纹的铜镜材料,首先依据钱纹上文字的变化进行简要的类型划分,同时将与钱纹组合出现的纹饰及组合情况予以分类介绍;在此基础上,考察钱纹在铜镜上出现的时间,并挖掘其传递出的汉代人的财富观念以及阴阳思想对这一观念的影响等文化内涵;最后从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求富心理与习俗信仰以及铜镜铸造业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探讨铜镜上钱纹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5.
鄂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曾是东楚六朝君王的都会和三国孙吴祖孙三辈的帝里,是湖北省省级文化名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直到清代,共出土铜镜500余面,以其铜镜数量多、本地生产的产品多、墓葬发掘出土多和倍受科技界关注的"黑漆古"铜镜比例大,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古铜镜之乡".  相似文献   

16.
略论图书馆善本古籍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善本古籍因年代久,历经磨难,虽留存在世,但往往破损严重。古籍修复作为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之一,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善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善本古籍修复的材料要求和修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略论述。指出古籍修复是图书馆善本古籍保护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具钮镜与带柄镜分属古镜东、西两大系统,分别以中国和西亚、中亚、地中海地区为代表,两者各有渊源,使用方式亦不同。甘肃敦煌文献所见"鎶鑑"专指唐代经由贸易传入我国境内的西方系带柄镜。考古资料证明最迟在盛唐时期,中原上层社会已经开始使用鎶鑑。通过写本文献中借贷契约文书的记载,亦可以了解鎶鑑在敦煌地区的时价,作为日常用品,其价格适中。鎶鑑特殊的样式启发了中国工匠对其进行仿制,以宋代湖州镜为代表,仿制出的带柄镜在铸造工艺、纹饰风格上与传统具钮镜别无二致,成为传统东方具钮镜系的补充形式,不但丰富了中国传统铜镜的样式和种类,对邻国铜镜的铸造也有深刻影响。自平安时代开始,宋式湖州镜便大量输入日本,包括带柄铜镜在内的各式铜镜被认同和沿袭,对日本和镜的铸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古籍修复之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中,古籍修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相当专深但又不可缺少的特殊技艺,其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如何挑选待修古籍、如何制定修复方案、如何选用修复方法、如何提高修复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古籍修复的特点,简略地概述了古籍修复的一般流程,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本文重点强调,修复人员素质的好坏及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修复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应引起特别注意。因为只有提高修复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才有可能将古籍修复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完善、才有可能抢修更多的珍贵古籍。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孔宙碑》拓本为珍贵的字资料,其修复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通过《孔宙碑》拓本修裱实例,介绍了具体的修复和保护方法,总结了拓本物修复保护的一些体会。[编按]  相似文献   

20.
谨防纸质档案修复中的保护性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纸质档案修复的目的原本在于给予受损档案以“新生”,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不经意或被人们忽视的因素的存在以及不恰当的修复方法,反而使得修复工作对要修复的纸质档案产生了新的意想不到的破坏。在本文中,笔者谈了纸质档案修复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