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瓶梅》是一部表现“恶有恶报”的中国古典小说。按惯例,它应给人以喜剧的满足。但事实并不尽然。它夹杂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氛。何以会如此?本文从作品出发,对人物、作品的思想倾向等方面作了分析,探究了给人悲剧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货币观念的视角审视货币引起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不失为文化史和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方法。《金瓶梅》中人物的货币观念、消费观念、价值观与审美观已超出了传统的农耕文化体系,《金瓶梅》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近代货币一文化本质内涵的商业文学,即由以稳定性和道德至上为其精神特征的“发乎情,止乎礼义”、重义轻利的农耕文学,演变为以“寻新求变”和金钱至上为其精神特质的“发乎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屠隆与金瓶梅研究》专著中的一章。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屠隆是位“沿王李之涂饰,而又兼三袁之纤佻”的人物,是位与汤显祖、袁宏道一起,投身到晚明风起云涌的文学解放思潮中的勇士。屠隆性格狂放,又常以李青莲再世标榜自己,其狂放精神自然为同时代文士所瞩目。屠隆独具的文学解放思想是他创作《金瓶梅》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1.《金瓶梅》是一部浩瀚巨帙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自明代万历年间问世以来,差不多各个时期都认为“诲人淫作”,将它列为“禁书”,但它以自己的业绩和艺术成就,越来越吸引着专家和学者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思想的解放,文艺观念的改革,人们对它的研究越加深入和扩展。 自《评<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一文开始,这两年来,我们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对《金瓶梅》中的人物、技巧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社会意义等诸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我国专家和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有久长的历史,论文汇集,恐已达数卷之多,其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既没有扣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的艺术描写,而尽是些“市井之常谈,洞房之碎语”.而作品正是通过各种人物的闲言碎语,刻划了一群醉生梦死、“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宠春梅语)的市井闲人、淫夫荡妇,从而反映了明朝后期骄奢淫逸的社会生活.人物语言在《金瓶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品的主干,抽掉了它,作品便无法成立.这一点很不同于它之前的以情节取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然而,不无遗憾的是,随着海外《金瓶梅》研究热的兴起,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昔日的“禁区”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意义、审美价值等作了必要的探讨,而唯独对作品的语言很少研究,《金瓶梅》人物语言研究至今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6.
论《金瓶梅》的道德伦理辛文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注意到了温柔敦厚的教化功能。之后,历代作家都强调文学作品应成为“载道”的工具,作家应把自己的作品当作道德教化的武器,以达到“明人伦”、“敦教化”的目的。中国古典小说在其进入自觉创作阶段的时候,小说创...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因包含着诸多复杂而敏感的自然主义描写而成为一部有争议的古典小说,同时又因为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犯笔”、“灰线式三X体”、“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作方法上入手去认识这一部长篇名著。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海托华(James R.Hightower)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一文中认为:“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划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与《金瓶梅》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两朵奇葩。凡是从事古典小说研究的,总是把二者相提并论,进行比较评判,从各个角度探索其关系,品评其优劣。《红楼梦》尚在创作之时,脂砚斋阅评就多次指出二者的渊承关系。例如“庚辰本”第十三回写贾珍为可卿买棺一事,脂批云:“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的确,从作品题材到思想内容,从创作方法到人物塑造,都可以看出二者继承发展的密切关系。然而,从中医药描写的角度来审视二书的异同却是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两部小说对中医药的大量描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1《…  相似文献   

10.
<正> 《全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反其问世之前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格局,塑造出一批生动丰满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到此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古典小说向高级阶段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美学贡献之—,必须引起我们的注目。 中国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的六朝志怪志人,经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由人物轮廓的片断叙述发展到人物性格上某个方面的鲜明丰富,并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学习红学大家脂砚斋、诸联、毛泽东等人对《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两部古典小说文本内容,包括书名、题材、背景、结构、人物、性爱、笔法、细节、语言、结局、价值等11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比较论述,从而见出后者对于前者的继承、借鉴、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张竹坡时《金瓶梅》的评点,把古典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继承并发展了汉代“发愤著书”的学说,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之作。从创作的原动力是渊源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感受“喷”,这种感受化为不得不发的激情“泄”,到如何“泄”,即艺术表达方式要用“史公文字”,批判整个社会黑暗与人伦道德。他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创作时代的考订是研究《金瓶梅》的初阶,也是评价这部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历来文人的野史杂录,确认《金瓶梅》“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而不疑,历代的刻本梓行也都沿用此说。除了敷拟附会大名士为王世贞而外,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时代概无异议。1938年在北京发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是现存最早的《金瓶梅》刻本。一些《金瓶梅》的研究者根据版本的校勘与考究,开始怀疑“嘉靖间大名士手笔”之说,写成系统的考据论文有吴晗同志的《<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见《读史箚记》)。吴文旁征博引,考证详备,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和名物制度上找出例证,得出“《金瓶梅》是万历中期的作品”的结论。笔者曾接触到一些有关的史料,发现其中颇有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就《金瓶梅》的创作时代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中晚出的《金瓶梅》因其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新颖独创和语言方面的高度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赞誉此书“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从历史的眼光看,《金瓶梅》一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写人叙事细腻致密,生动传神,成就甚高。前人因其叙事能做到“情景逼真”“情事如画”,写人能做到“口吻极肖”“传神”“活现”,而赞其写人叙事皆能“妙得其情”,说作者“真炉锤造物之手”(上述几则引文皆见于《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之评点)。下面就  相似文献   

16.
也谈《金瓶梅》的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金瓶梅》的方言毛德彪(临沂师专教学督导室)《金瓶梅》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之一,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的古典名著,至今不知为何人所写。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为了解开这个...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中的点作,因其反封建名教的描写而被视为淫书,屡遭查禁。历代有识之士却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自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开始,对《金瓶梅》中人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中国传统思维倾向的新角度研究“淫妇”恶说的原因,有助于支深入地理解有关人物。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于60年代对古典小说《金瓶梅词话》作过简明扼要的评价,涉及到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不足。本文结合作品实际,从《金瓶梅词话》的历史真实性、写实艺术、“不尊重女性”和“光写黑暗”、整理出版等几方面,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论证和申发  相似文献   

19.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金学”研究的新贡献──评陈昌恒《冯梦龙·金瓶梅·张竹坡》陈东有在古典小说作家、作品和评点理论研究领域较有成就的陈昌恒同志,最近又出版了他的新著《冯梦龙·金瓶梅·张竹坡》(武汉出版社1995年出版)。这部33万字的学术专著把他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