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2015,(6):9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方案有重大调整,成绩排名不再作为报名条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往年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某一个联盟中的几所学校,2015年自主招生"北约""华约""卓越"等联盟已取消。招生专家认为,今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安排较集中,考试形式又有调整,不建议考生"多头准备",报名前应锁定目标学校。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自主招生为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民国时期的自主招生也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是由学校"自由招生",也有一些"成法",应正确认识自主招生的正面与侧面。对于现行自主招生存在的自主招生权有限、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性等问题,可适当吸收民国时期做法,适当降低自主招生的高考门槛,强调自主招生须以教育家办学、社会经济发展为条件,并设立自主招生委员会,统筹不同行政区之间、政校之间的招生事宜,同时兼顾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使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正>据《安徽商报》报道,安徽六安市苏埠中学的近40名学生今年4月份"应邀"到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参观,并参加了一场自主招生"考试",十几天后竟莫名其妙地被录取,且被告知不能再参加今年的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这完全是欺骗。自主招生本是利于考生、利于学校的好事,但好事却办成了坏事,主要原因是学校在执行自主招生政策时走了样。一是宣传走样。明明是自主招生考试,却故意不明说,硬说是"邀请同学们到学校参  相似文献   

4.
现实习作教学中,教师抱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视习作为"拦路虎",无奈之下运用作文书"东拼西凑"。师生双方视习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提出从班级故事入口,运用观察方法,从而使习作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杨修曰:"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修之言最近在市场内被多次的引用,何出此言?曹操分析之:因为最近市场的走势让很多人迷惑,每日热点的变化非常之快,指数呈现窄幅波动,指数的走向趋势非  相似文献   

6.
朱永新 《成才之路》2012,(4):98-I0015
正日前,清华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中面向指定中学实施的"领军计划",敲定一批中学名单。看一下这些名单,都是全国各地的名校。其实,不仅清华、北大的眼睛盯着这些名校,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把主要的自主招生名额投向了这些学校。难道大学选才范围该如此狭窄?难道中学优秀人才就一定出在名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已成为"鸡肋",食之无味(收效甚微),弃之可惜(分值较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让考生获得统一考试之外的展示综合素质的机会,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让高校在全面了解考生的基础上取舍,并便于发现具有特殊才华的智优生.这项改革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几年的试点反映,自主招生越来越背离当时的初衷.从学校方面看,自主招生已愈演愈烈生源大战;从学生方面看,自主招生名目繁多的考试,使他们本已沉重的高考负担之上又加了码.为了让自主招生回归改革的初衷,真正成为高考改革的推进器,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01年东南大学等南京的三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为计时元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进行了13年,自主招生制度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推进,在规模、范围、数量、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改革的实践渐渐偏离初衷,政府过于重视对权力的控制,在公共管理中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忽视了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建设。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并不是"换权",而是对高校的"还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理性回归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杨春琼 《人民教育》2012,(Z2):54-55
2007年我被三江县教育局任命为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副校长,原来学校的一正三副4位校长全部就地免职。新任命的一正两副校长中,只有我是本校提拔的。当时,学校中学部被通知"停止招生",教师被告知要做好"分流到其他学校"的思想准备。这个状况足以说明我们学校当时已经走入低谷。接受任命的那一刻,我真有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感觉。新上任的吴校长宽厚地鼓励我说:"中学部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大胆地干,我不插手,出了问题,我负责。"面对教育局的重托,面对校长的信任,我  相似文献   

11.
周惠娜 《地理教育》2012,(Z1):65-67
目前,各学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招生方案不断出台。全国自主招生学校数目不断增加,而且各学校自主招生规模比例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背景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命试题在加大对传统的"大科"、"强科"、"主流学科"等的关注度之外,也日益强化了对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地理作为承担"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学科在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越来越显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变化和转向的过程,自主招生联盟的解体顺应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但联考解体后将面临加重考生报考压力、高中学校缺少应考经验、高校招考不堪重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难以监管等问题。欲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顺利实施,必须在分合之间进一步明确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新使命,利用动态平衡思想,实现高校自主招生管理现代化,发挥群体协同效应,构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监督新体系,从而搭建"主体协同创新监管平台",构建分合有度的自主招生考试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一次"突破",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高校发展特色化大学的积极探索。然而,随着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考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导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缺失的成因有权利破坏公平、经济制约公平、漏洞影响公平、感情破坏公平。为此,要使高校自主招生权力法治化,加强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指导解决区域经济限制,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以及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应自觉树立社会公共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19-19
2007年,各校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展开,其中标志之一就是各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纷纷出台.这些大学究竟想招什么样的考生,以及报名、选拔、录取如何安排,这些"细节",可能就是事关每位考生可能成功的关键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一些高校2007年自主招生政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考,在我们这个国度,是众多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是他们人生路上最初的"博弈",成功了便有这般那般的好处。如今,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又为他们的人生博弈加了一重砝码。对于自主招生不管是"保险绳"还是"肥皂泡",学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毕竟自主招生为上大学开辟了一条小径。  相似文献   

16.
曹茂甲 《职教通讯》2011,(17):61-66
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在建国初到"文革"的这段时间里我国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实行"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模式;"文革"之后到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体制并存,招生就业制度体现了"双轨制"特点;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双轨制"的招生就业模式逐渐解体,中职学校招生就业面向市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招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是一块难啃的鸡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一上到作文课,就会有生涩艰难之感,一提起笔写作,便会眉头紧锁,无从着手。而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兴趣的作文教学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似文献   

18.
陈毅敏  郭蔚臻 《大学生》2012,(17):34-35
今年年初,我们两口子带着孩子一路北上,到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其实我对孩子的自主招生考试没有太高的要求,我只希望她能顺利通过高考。我们是山里人,早就知道北大的自主招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我当时特别心疼孩子,参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路     
我的妈妈曾是广安丝绸厂的一个小员工,待遇微薄.在岗时,她曾抱怨工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当下岗人员名单公布时,妈听见了"饭碗"砸碎在地上的声音.她低下了头,看着自己一起一落的沉重的步子.  相似文献   

20.
1995年的湖南商学院,一方面是湖南省第一批实行"并轨招生,自主择业"的高校,一方面"年纪尚轻"、缺乏名气。如何"做大做强",和那些名校、老校竞争?可以想象当时的领导们肯定是"压力山大"。所以,学院当时颇有些独具特色的土政策,各个专业略有区别,比如对于我们市场营销大专的学生们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