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文希 《培训与研究》2006,23(4):18-19,56
古人从汉字的排列和检索的角度归纳出了部首。“手”在汉字中是偏旁,是部首,是部件。本文探讨了汉字中关于“手”的表示法及其形变的源流,既有历时的梳理,也有共时的比较,同时对现代汉字中“手”的部件的简省、代用和混同现象也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2.
先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手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汉字中也多有体现。汉字演变至今,"手"仍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汉字之中,下面进行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3.
党静 《现代语文》2010,(6):130-132
汉字发展到今天已经产生了大量形声字。声旁表音,可以启发留学生类推示音;形旁表义,可以帮助留学生掌握一些形声字的类别意义;另外,声旁的相关表义功能对留学生识记汉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中,要运用好形声字"见形知音"和"见形知义"的特性,尽力帮助学生走出"汉字难学"的困境;还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教会留学生自觉运用声旁策略和形旁策略解决字音和字义问题。既然是形声字教学,形和声都需要重视,尤其不要忽略声旁表义。  相似文献   

4.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5.
陈晓芳 《成才之路》2013,(23):53-53
不经意间,读到于漪老师关于汉字教学的一段话:"你看,依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没想到,这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古文字教学法"是运用古文字字形学知识来辅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汉字的形象性,增强学生对汉字同义字的辨识和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学习中遇到的通假字、形近字,增强对文言文关键句和整体文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古筝弹奏时放松的手型必不可少,然而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手型经常处在紧张僵硬的状态,久久体会不到何为"放松"。通过分析产生紧张手型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主观上的"肢体呼吸放松"训练法和纠正客观上不良姿势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遵循汉字规律学识字,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呈现,可大大提高识字效率。一图字对照,学习象形字象形字来自于图画。随着汉字的发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象形字发展到楷书,已经不再"象形"。识字活动中,象形字要"象形",必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学习。《赠汪伦》中"舟"是象形字,教学时,笔者图字结合,形象地将木船的样子展示在学生面前,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冷冰冰的方块字,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汉字习得偏误规律及原因,并尝试把"六书"、"文化"、"声调"与汉字教学相结合,探讨针对性的汉字认知教学策略,希冀能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可教性假设"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在汉字教学设计上顺应了"可教性假设"的预设,使二语学习者更易于实现汉字的有效输出和进阶。汉字教学"文""语"分离、认写分流是降低汉字学习难度的前提,汉字部件概念的教学输入是突破汉字教与学瓶颈的关键。汉字教学遵循汉字造字原理和由独体而合体的习得顺序,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程度上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及汉字学习的事半功倍。"趣味性"与"功用性"是汉字"可学性"持续的两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古人留下了许多汉字简化的经验与理论,或"省声",或"省形",或"通假",或重组。汉字的书法艺术促进了汉字形体的变化,把图画文字系统变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催生出一批简化字。简化字里有会意字、形声字、通假字,也有记号字、半记号字,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汉字难"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不解决汉字难,汉语国际教育难免会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不符合汉语国际传播的宗旨。文章尝试更换视角,寻找解决方法。文章首先探讨"汉字为什么难学",指出其原因涉及汉字自身特点和主观因素。文章就主观因素的原因,提出: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盲区不少,教学方法内外无别,文字理论还不够完备。要改进汉字教学,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提出海外汉字教学应该突出"听说读",淡化"写"。减少写字量,增加识字量,尽早形成汉语书面阅读能力。文章建议汉字教学实施"两步走"新模式,设置"汉字预备课程"。最后介绍新型教材《汉字ABC》。这个教材凝聚着对改革汉字教学的一系列想法,核心理念是"汉字教学必须从外国学生的特点出发"。教材的创新之处有:汉字教学新模式;汉字教学新方法——字感教学法;汉字形体新概念——"字域";汉字笔画新理论——"九笔画";汉字练习新题型。  相似文献   

14.
据中新网消息,日本文化审议会日前就"新常用汉字表"向文部科学相川端达夫作了汇报,建议新收录"俺"、"熊"等196个汉字,同时删除5个字,表内汉字总数调整为2136个。报道说,这是自1946年"现用汉字表"(1850字)、1981年“常用汉字表”(1945字)之后。日本时隔29年进行的第三次汉字使用标准改革。结合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复杂汉字也变得易用的社会现状,审议会历时5年进行修改,决定新收录196个汉字,大幅超出增加95个字的1981年。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而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写(指手写)又是最艰巨、最费时的"任务"。对于母语为拼音文字的西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手写汉字一直是影响教学进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致使许多学生对汉语望而却步,甚至最终放弃继续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利用电脑"书写"汉字,必将为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前景。和以前的纯粹手写汉字相比,利用电脑"书写"汉字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作者简略论述了电脑"书写"汉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优势,并对通过电脑"书写"汉字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麦琼 《考试周刊》2012,(35):55-56
早期汉字往往具有"因义构形"、"以形表意"的特点,即使是现代汉字,多数字仍保留着相当多的表意痕迹。识字教学应溯源分析,遵循汉字形、音、义结合的构形规律,使小学生明白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掌握所学汉字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迅速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词是根据中国汉音、吴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现代汉语的发音与"汉音"、"吴音"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使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发音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寻。论文主要从拨音、长音、"イ"收尾音、口付き汉字、拗音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当用汉字》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六书"汉字理论是古文字的造字类型的分析原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的重要参考,现代汉字虽然形体上多演变为记号字,传统"六书"汉字理论对汉语教学有一定影响。本文以HSK甲级字中的部分现代汉字为参考,还原古文字形体,利用"六书"理论建构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习者在直观感知汉字形义关系,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汉字兴趣;感受汉字的"形"美,体验汉字的魅力;编童谣区分形近、同音的汉字;处处是认识汉字之处,时时是认识汉字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