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早恋是个棘手的问题。许多教师和家长谈“早恋”则色变,总是摇头、叹气,甚至会强行阻挠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以致孩子与家长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使问题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对待此问题呢?我们如果换种思维、换种方法解决,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早恋”是人们谈论青少年时的主要议题之一,不少人认为中学生早恋现象极为普遍,甚至谈虎色变,这使得不少学校和家长日益担扰。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中学生早恋决非普遍。恋爱是男女双方相互间在感情交流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行为活动,它包含着男女双方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真态度。而中学男女生间的频繁交往大体都未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早恋问题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敏感区,早已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学生早恋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中学生早恋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而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对策主要有:严防死守型;推波助澜型;预防疏导型。对于中学生的早恋行为,学校的对策主要应该以预防疏导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位教龄有20多年的中学老师告诉我:中学生谈恋爱已是较普遍的现象,在中学生活中,爱情已经不是禁区,它是活生生的现实。为了了解中学生早恋问题行为的状况,最近我在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部,采取问卷、访问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646名高中生的早恋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认为早恋其实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所谓早恋的种种“罪恶”,只不过是人为地给异性中学生之间的一些正常行为和现象贴上了早恋标签,再加上广大教师、家长、社会对这些现象的高度恐惧。进而采取不恰当的应对措施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王威 《教育》2011,(30):42-43
<正>早恋问题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家长和教师的难题。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时期,早恋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本文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早恋现象,分析和探讨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中学教育中处理早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生的早恋已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普通关注。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不仅成为困扰中学生精神的动因,而且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中学生的早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清危害,防微杜渐,转移情感,正面疏导,主动预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则真实的中学生早恋案例的处理和分析,指出了教师处理学生早恋的关键: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及时走出早恋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则真实的中学生早恋案例的处理和分析,指出了教师处理学生早恋的关键: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及时走出"早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已成了家长及教师普遍关注及担忧的一个社会问题。有些家长及教师对中学生的恋爱一概采取禁止的态度。一旦发现,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有些则对他们的恋爱漠然置之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做的结果并未使中学生的早恋之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学生的早恋已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普通关注。中每生的早恋行为,不仅成为困扰中学生精神的动因,而且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中学生的早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清危害,防微杜渐,转移情感,正面疏导,主动预防。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需不需要爱情教育 ,中学课文该不该录选婚恋作品 ,如何正确进行婚恋作品的教学 ,这已是摆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面前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有些教师认为 :男女爱慕之情本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 ,但对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 ,为时过早 ,加之中学生早恋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教师如果在讲台上还和他们“谈情说爱” ,会对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并非这样 ,生理学、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 ,由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 ,中学生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当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的时候 ,他们就把寻找的目光投向社会 ,…  相似文献   

13.
所谓早恋,即过早的恋爱,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如果对策乏力,治理不当,就有继续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4.
早恋一般是指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进人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日趋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极可能导致他们恋爱行为的产生。我们既不认为中学生早恋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也不承认中学生早恋是完全合理的表现。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当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时,往往会忽视或否认因早恋带来的自身危害.那么中学生早恋会带来哪些自身危害呢?  相似文献   

15.
汪湘云 《教师》2020,(4):5-6
早恋在中学生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相对来说,农村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会多一些。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学校对学生的生理教育缺乏系统性与时效性,农村家长对学生监管疏忽,一些媒体宣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中学生早恋给他们的生理、学习、家庭都带来了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正确预防早恋的方法,即家长正确引导、学校及时劝导、媒体健康导向。处理早恋问题,关键在于做好问题学生的引导工作,其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影响力更大。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6.
杨锋 《文教资料》2011,(9):140-141
作者针对中学生中比较突出的"早恋"现象,从早恋的定义、原因、危害、如何正确处理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做法,以使教师能对中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学生早恋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学校的发生概率在逐渐提高.目前,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显示: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学生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学生之间对于早恋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那么,如何应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这是我们亟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质生活提高,爱情剧泛滥,情感世界“丰富”,菁菁校园里的“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预防中学生的“早恋”的教育工作越来越棘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心理和生理  相似文献   

19.
早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早恋是指发生于20岁以前异性之间的过分依恋行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心理上既有独立意识,又有依赖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分析学生早恋的动机,指出早恋的危害,让学生自觉杜绝早恋。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