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个教师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地位的成员,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千万不要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鼓励孩子大胆去想象,鼓励孩子去做成人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乡村寿宴     
<正>一个学生,送来了大红请柬,很慎重地写着为了他父亲的七十大寿举行庆典,地点是在郊区县的一个村子里。细看学生的名字,很是陌生,要不要去呢?去吧,往下一坐,周围都是陌生面孔,明明很别扭,不自然,还要装得很雍容自如的样子,而每一句话却都要斟酌,既不要太随便,又不能太俗气。一顿饭吃下来,不  相似文献   

3.
孩子说谎是怕家长生气孩子讲真话,不要惩罚他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孩子的说谎行为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因为孩子不能区分真实和想象的不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四  相似文献   

4.
许多少年儿童常常在转瞬一分钟时间内遭受到多种伤害。近年我们发现用此法,使近 8000例15岁以下的孩子免遭可以防止的伤害。避免烫伤在儿科急诊中,受热水烫伤的凡乎占一半,常常是浴盆、淋浴器或洗碟机的热水。如水温为 98~100℃,若在孩子皮肤上停留 3秒种,就会发生3度烫伤。当孩子从微波炉中取出太烫的食物时也会发生烫伤。平时父母除叮嘱孩子不要擅自开启热水龙头,用热水须父母在场等之外,还应将微波炉、热水瓶等易致  相似文献   

5.
睡觉大约占了我们人生1/3的光阴。除了可以做些噩梦或者美梦,这段时间里人不能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了.这让人感觉睡觉真是太浪费时间了。可是我们似乎不能不睡觉,否则就会发困。人能不能不睡觉或少睡觉呢?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他们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发展。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可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家长一般都只是通过参加家长会和打电话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每次开家长会也只是看一下孩子的分数和排名。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工作,就连家长会都不能来参加,更不用说督促孩子的日常学习了。他们不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知道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不清楚孩子在学校是否有异常,不能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周露 《百科知识》2014,(1):43-43
正小孩子为何不爱吃青菜?很多小孩子都不太爱吃蔬菜,往往对餐桌上的青菜"敬而远之"。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孩子不爱吃青菜是远古时代"中毒"经验的遗留,孩子会下意识地避开青菜。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两位心理学家沃茨博士和韦因博士,找了47名8~18个月大的婴儿做实验。这两名心理学家拿出两样蔬菜、两样蔬菜模型和两样玩具给婴儿。结果发  相似文献   

9.
抢到的或许是块烫手的“山芋” 唐志尧(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在玻纤“池窑热”还是过热了。国有企业不必每个都要救活,应优胜劣汰。不要把发展池窑规模看得太乐观。目前我国有12家企业在做池窑,还有正在陆续上马的,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合资、独资的,这种局面不  相似文献   

10.
艾先立 《百科知识》2003,(10):60-61
如果说一个孩子有两个或不止两个父亲,请不要惊讶和争辩,因为它不包含生殖科学的概念,它完全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单纯从繁衍生息的角度看,它又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干百万年来遗留下的习俗,不能在一个早晨内就轻易否定了。  相似文献   

11.
要不要孩子是父母的自由,不能因为自私任性而禁锢自己的父母,况且,没有哪个父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而分散自己的爱,他们只会把自己的爱加倍复制,然后更加深刻的爱着他们的骨肉。  相似文献   

12.
正对自己的孩子,家长从不吝惜赞美之词。宝贝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哪怕只给出一个具有"杀伤力"的眼神,都会得到家长们的大力褒奖。"太聪明了"、"宝贝真棒"等语句时常被他们挂在嘴边,并且,为了让夸奖显得更加真实,家长往往还会加上十分夸张的、不太自然的表情。我们都知道,责骂孩子是不好的,但是,这样一味赞美孩子,就真的好吗?未必。赞美多了有害无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赞美也不例外。而这意味着,它带来的并不都是好处。如果让一组孩子同时做数学  相似文献   

13.
蛇·毒     
正有句俗语叫"条条蛇都咬人",是说不要因为自己被蛇咬了就觉得倒霉,因为蛇都咬人,寓意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功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不过话说回来,生活当中蛇咬人的事件的确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夏季,这不前些时H江苏的一位68岁老人手上被蛇咬了一口,因为伤口不太明显没太在意,结果蛇毒侵袭了全身,差点丢了性命。当毒液与血液相遇,到底会发生什么,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23,(1):62-63
<正>近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发布,不少有孩子的家庭纷纷询问,如果孩子流涕咳嗽,家长该如何给孩子用药?如果儿童感染新冠,家长能够做些什么?家中要不要“囤药”?给大人的药,哪些是孩子能用的?这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师为您一一解答。1.有必要囤药吗?很多家长看到网上流传的“新冠药品清单图”后纷纷收藏并开始“抢药”,但是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并不科学。药品都有保质期,储存有不同的要求,保管不当不仅容易变质,过多的药物长期存放还会造成浪费。有些成人适用的药不适合儿童,为了孩子的安全,儿科药师建议您不要跟风“囤药”,应当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适当“备药”。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应当适当储备基础病用药并规律服药,控制好病情。  相似文献   

15.
假如我重新做一次女孩,我一定不要太瘦。太瘦的女孩看上去像个精灵,别人都以为你聪明得不得了,会让你很心虚。长相倒无所谓,不要太丑就行,只是眼睫毛应该长一点,像个布娃娃,傻傻的好可爱。然后扎一把粗黑的马尾辫,再系上一只漂亮的蝴蝶结,玫瑰红色或天蓝色。当我在风中奔跑的时候,蝴蝶结像翅膀那样飞起来,我就变成了一只风筝。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不是生存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一个有品德的科学家才能受学术界和社会的尊重,他的工作才使人信服。有品德的科学家是严谨的、讲公德的、有诚信的、尊重事实并捍卫真理的。不要有了结果,即使数据靠不住,自己都不能信服的东西,也要出文章。今年这文章出了,下面做不下去了,别人不能重复,那你的名声就毁了。不要因为眼前要出一篇文章,将来后患无穷。严谨态度要从小事做起,你到公用实验室使用仪器,该签名时就签,应该怎样操作就怎样操作,要守规矩。图省事、走“捷径”和占小便宜,成了习惯,最后就会犯大错。我们在学习阶段,就要培…  相似文献   

17.
税收竟然影响人们是否结婚,要几个孩子,要不要做善事……纳税决定是否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千百年来的公理在英国却引出了副产品——结婚就要受罚,这是英国纳税人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8.
黄红营 《科教文汇》2013,(17):55-55,121
每天我们在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营养有没有跟上、学到了什么本领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懂不懂规矩、能不能遵守规则,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是不是懂礼貌、讲道理;是不是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是不是会判断对错;是否愿意帮助别人等等,这些正在被大家慢慢地忽视。现在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众多家人的围绕和宠溺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也许有的人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懂了,这是错误的想法。良好的行为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养成习惯。《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已有能,勿自私”,说的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的?真的不重要吗?重要的话,我们怎么把它找回来?  相似文献   

19.
正盛夏的夜晚,你躺在床上已昏昏欲睡,这时会有一两只讨厌的蚊子在你耳边嗡个不停,除非它吃饱喝足或者被你一掌拍死。臭蚊子让你不能好眠,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愤恨?不要担心,或许在未来,无论是嗡嗡飞的蚊子,还是盘子里的食物、偎依在你脚边的宠物、花园里的植物,甚至是你身体里的细胞、你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使得蚊子不吸血、植物更强壮、宠物更乖巧,以及你和你的孩子更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你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玩耍……" "你的孩子不太听老师指令……" "你的孩子不合群,集体活动时总要老师叫唤他几次才会跟着大家……" "你的孩子眼睛好亮,我和他说话时虽然行动迟迟,但总会盯着你的眼睛,有时还会绕着你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