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娱乐大东北     
编者按近10年以来,来自东北的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乡土明星"娱乐"了大半个中国,使整个中国北方的观众对东北文化,尤其是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娱乐文化,逐步产生并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喜爱的心理历程。这无疑是给东北地区的电视媒体创造了一个天然有利的独特传播环境。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始在节目内容或频道定位上向传播东北文化靠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期杂志以东北文化为主题,通过东三省强势电视媒体——黑龙江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在节目策划制作及广告营销上的经验和成果,探究一下他们是如何借助东北文化的"东风"顺势而动,席卷全国的。  相似文献   

2.
赵本山热、二人转热、东北题材电视剧热。引发了目前愈演愈烈的一种现象——东北热。究其根源。这种现象是由东北文化所特有的地域特点、人文背景和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东北文化的特色在于幽默、热情、真诚、率直、质朴。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讲。东北文化个性鲜明独特。带有明显大众特征,能够寓教于乐。启迪人心灵的文化是易于传播和流行的.而东北文化正好符合这些特点.正是这股“东北热”.为东北电视媒体尤其是卫视频道借势营销、创造佳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赵本山热、二人转热、东北题材电视剧热。引发了目前愈演愈烈的一种现象——东北热。究其根源。这种现象是由东北文化所特有的地域特点、人文背景和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东北文化的特色在于幽默、热情、真诚、率直、质朴。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讲。东北文化个性鲜明独特。带有明显大众特征,能够寓教于乐。启迪人心灵的文化是易于传播和流行的.而东北文化正好符合这些特点.正是这股“东北热”.为东北电视媒体尤其是卫视频道借势营销、创造佳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王慧  刘乃仲 《新闻世界》2011,(7):220-221
近年来,随着媒体产品的兴盛,文化领域又一次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而地域文化,作为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由一整套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文化系统。①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制作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影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家乡文化。随着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系列小品在春晚上连年火爆,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入手,分析其广受欢迎的原因,再从传播渠道、效果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域文化传播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东北地域文化概念论域出发,将东北地域文化的演进历程划分为自律期、开放期和交融期等三个不同阶段,以此为背景系统总结不同发展阶段东北民居建筑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娱乐界,以体现浓郁东北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东北影视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以喜剧小品和影视二人转的形式,在赵本山等东北明星的带领下冲出了黑土地,不再是东北农村热炕头上的专有产品。在其他地方戏曲样式日渐低靡的情境下,东北喜剧小品能持续走红,确是一个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7.
杨翥鹏  梁春竹 《传媒》2023,(24):36-38
近年来,东北题材影视剧作为地域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地域性文化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从叙事拓展和符号构建的角度出发,可以在东北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窥见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东北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征借助东北题材影视剧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反哺了东北地区的文化自我完善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姜鑫磊 《大观周刊》2012,(21):33-33
《闯关东》作为一部历史文化巨制,它为我们再现了近代中国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一段移民史。闯关东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历史移民,也不是阎关东的人们在东北重建家园的经历,它应该是一次关于东北历史的重新整合。这次整合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最大的影响就是铸就了东北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宗浩 《新闻传播》2012,(9):101-102
近年来,一批以黑土地为背景,以农民为题材的东北电视剧在荧屏上屡创佳绩,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成为了每年春晚全国观众最为期待的盛宴之一,同时东北风格浓郁的"二人转"也风生水起。电视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东北文化现象"。本文在梳理荧屏"东北风"的概念、内涵衍化及其表现的前提下,从受众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着力对"东北风"火爆电视荧屏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科学把握受众心理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庆超 《兰台世界》2013,(11):117-118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社论是报刊评论体裁中最重要的评论形式,代表了报纸的立场与倾向。《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近300篇的社论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生产和党组织建设,成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特征的方言熟语、生活习俗,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作为日渐被大家接受和喜爱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尤其在人物的造型方面可谓独具匠心.本文从东北文化的语境中寻根,简析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人物造型最明显、最具分辨性的两个特征:"错位二人组的群体构架"和"作为个体的丑角塑造".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6年6月20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却注定要载入沈阳档案发展史乃至整个沈阳文化发展史的史册。因为在这一天,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铿锵步伐,沈阳人终于迎来了他们全新的档案馆开馆的辉煌时刻。  相似文献   

15.
刘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报业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必须做大做强报业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东北今天有四宝--评《到东北看二人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读了马秋芬同志的新著《到东北看二人转》,使我积存于记忆中的关于二人转的印象,一下子明晰起来,并深为这本以讲述式语调叙述东北地方文化的史传性的散文著作所感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互联网的利用已成为常态,不断追求新信息而忽视历史文化已成现实,因此,做为文献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的图书馆有权呼吁,红色文化一直是党和人民获得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应不断传承。本文以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小延安的本土特征、红色文化的历史作用及传承价值做了深入研究,更能体现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1946年至1949年,东北解放区为了及时总结成绩,鼓舞斗志,战胜困难,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展览会共计31个,其中以东北解放区的战斗业绩展览会比较突出.这些展览,大多是东北解放区军民在艰苦斗争环境中英勇奋战、取得胜利的真实写照,既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军民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和惊天动地的胜利业绩,也对广大解放区军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本文试图以1946年至1949年东北解放区发行的<东北日报>等新闻报道为依据,对该解放区鲜为人知的战斗业绩展览会做一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京旗东北回屯是清朝统治者为保障旗人的生活,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所采取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压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京旗东北回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成为开发东北的先驱,同时也形成了屯垦区为中心的京旗文化。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实现其对中国东北更加"有效"的控制,在大连建立了"满铁"。在继承、效仿西欧列强殖民统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北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以对社会生活实行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