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如何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课堂心理环境?这是我们政治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现就思想政治课枷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谈谈近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构建良好的初中思品课堂心理环境?这是我们思品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将起到潜  相似文献   

3.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这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本文就思想政治课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师生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模式是以对话为手段,以构建师生课堂和谐心理环境为基础,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影响对话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心理及其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心理。要构建对话教学模式下师生共同交融知识的、和谐的、人性化课堂环境,教师优良的心理和教学理念是基础;教师贴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疏导是必要条件;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主要场地就是课堂,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是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在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取教师为主导授课,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8.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这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将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9.
师生的双边心理互动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教师的心理环境是决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情绪状态、激励措施及机敏应变能力等,都将对良好的课堂心理的形成有直接作用,对师生双方构建和谐、融洽课堂学习环境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策略,包括:完善课堂授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体育课程人文素质,营造体育课程发展的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课程意识;调整授课思路,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授课;优化场馆环境与设施,为体育课程发展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心理环境及思想政治课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是一种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7):89-93
以广东嘉应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听课方面。从学生个人、教师、课堂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建议从三个层面着手提升学生课堂行为:学校完善相关制度,为教师提供成长机会;学院加强课堂管理,规范课堂秩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专业认知和职业发展教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修养,提升授课水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课堂环境的协调统一,其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以生为本,构建师生和谐生态心理;立足生活,构建开放式生态教学;鼓励探究,构建动态化生态课堂;引入数学史,彰显课堂生命力.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把作好充分准备的课纳入学生听课的心理轨道是值得研究的授课心理技术问题。长期以来教师授课比较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学推向理性化,而忽视心理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容易枯涩而缺乏润滑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课堂原因。因此,重视教师授课心理技术的应用,从而增强教学的润滑性、感染力和穿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明  庄洁 《中国教师》2008,(2):39-39
<正>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数学授课除具有鲜明特点外,同时也是教师道德修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展现。授课的效果如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就授课本身而言,心理是决定授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里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心理素质,二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所营造的心理氛围。下面仅授课与心理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课前心理调节 为了授好课,教师课前要进行一系列准备,也就是备课。一方面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编写教案,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心理调节。只注意前者,忽略了后者,授课时往往会造成心理紧张说错话或对课堂突出事件无心理准备,处理欠妥等  相似文献   

18.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师生互动的环境,它能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心理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对教学效率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学生课堂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教师教学行为、同伴压力和学生自身的心理弱点等。构建有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教师是核心力量。教师要通过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及评价方法,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0.
心理状态与课堂心理气氛西南师范大学陶宇平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堂好课,课堂心理气氛必然是良好、和谐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