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中,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视域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它忽略了现代化及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性条件,即独立自主、完全主权和领导有力的民族国家,这一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的合理部分,摈弃了其历史唯心主义的成分,指出世界一体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封闭自守、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指出了对外开放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已为当代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所证明.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科学阐释了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科学预测了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思想和政策,成功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党正确制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根本依据。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奠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初级阶段理论,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开放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依据.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从此,中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有了历史理论根据,进而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时空范畴,使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观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背景中萌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探索,在世界历史潮流中创造.世界历史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前提、历史依据和历史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着力点,在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认为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冲击下,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召唤下合乎历史必然性的跨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不仅闪耀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光辉,而且为这一理论注入了时代性的特点,填补了像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和理论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理论观点,结合中国国情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是他的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更是从深层次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整个世界观代化进程的整体思维和中国观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原则,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开放的得失,纠正了我国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系统的对外开放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化的理论源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探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延续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道,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之道。确立"群众标准"命题,解决检验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标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延续;而确立"检验社会主义"命题,回答"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问题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颜旭  张汝朵 《天中学刊》2010,25(1):41-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研究涉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及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与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今后应注意以下几点: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相结合,现实需要和文本研究相结合,创新理论研究与元典精神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差异性,特别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最后得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以"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又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把西欧历史发展的事实作为分析和结论的依据,指出资本生产方式是“按劳分配”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且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性质问题。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内在逻辑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在萌芽、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起止时间上应有一个新的界定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三大块的科学体系.它的理论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的理论基石,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的基本理论和一国两制、依靠力量、党的建设、国际战略等条件保障层面上的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光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极大地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