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校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去行政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是以知识为操作材料,以学科为基本构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高深知识的特征决定了大学组织是柔性化的组织;学术组织与科层组织的交叉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职能的糅合性;掌握高深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对象的人本性.下面我们从组织学角度出发,探讨作为一种柔性化组织,其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对象等与行政化管理体制的背离.  相似文献   

2.
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催生原创性重大科学成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了许多有意的探索,但总体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笔者2014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澳大学领导能力建设项目,赴澳大利亚对墨尔本大学等10所大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做法进行了考察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大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经验,我国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当前国际上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社会或重要学术领域的挑战,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变得愈来愈紧密;同时,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综合性,学科间必须相互碰撞、渗透。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学科建设,应遵循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学科间依赖程度越来越深、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采用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方法,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适应当代科学发展的要求,实现科研的新突破,促进学科建设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高校科技平台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大学的科技体系,迅速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高校近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紧迫任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科技平台的运行机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一、我国高校现有科技体系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未能有机统一。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大学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相互交叉与联合的三个方面。但在管理体制上,我国从上到下都存在着严重的分离。根据对我国211工程高校中的85所高校的调查,关于学科建设与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设立单一职能的部处,如学科建设办公室(多数与211工程办公室合…  相似文献   

5.
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路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分支,如何依托现有学科结构和组织特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C大学为案例,基于学科生态系统视角建构了分析框架,对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案例高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逻辑:以突破学科边界为目标,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以人事制度与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逐步完善学科交叉制度支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外部社会生态系统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度演化,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探索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8个案例二元交叉和文本内容分析显示,MIT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项目具备七个重要特征:面向全球招生,注重人才特质与项目的匹配性;以多学科交叉能力为核心,突出领军型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导向;以多样化学科交叉组织架构为载体,突出联合管理;以交叉和个性化为导向,强调课程设计的融合性;以学术大师为核心,注重师资的多学科交叉整合;以联合管理为主,重视管理协调性和高效率;以课程和协作平台为抓手,统筹大学内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7.
加快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优化高校基层学术组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大学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系统是树形结构,教研室是最小基层学术组织,这种结构对组织教学是有利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膨胀,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综合越来越突出,使各门学科由离散状态向集约方向过渡,逐步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网状结构。因此,两种结构之间需要一种机制来匹配。这就需要通过基层学术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管理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管理目标。一、当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形式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是一种组织形态,它将在未来越来越成为大学实力竞争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本身的发展逻辑与历史统一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科学联盟成为必然。两大科学联盟使两在概念上相互借用以及方法上相互移植,学科之间也可以相互交叉渗透,组织和社会建制上的相互沟通。要实现两大科学的联盟,还必须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不断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以及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作为庞大社会体系的普遍性特征和新的发展范式,在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正影响着大学组织的内外变化。在大学组织内部,知识的形成与更新方式、大学组织的类型、"教"与"学"的内容与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在大学组织外部,在诸如社会实践主体性、文化的自主迁移、人文情怀彰显等问题方面的调适与改变也尤为迫切和必需。关注并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发生在大学组织中的这些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对大学组织规划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章程是表达大学本质的一种大学制度现象,制定和实施新的大学章程,实质上是一场大学制度的变迁过程。基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学章程的制度变迁功能,溯源大学章程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历程,可以把其分为学者组织法人制度的确立、校长权力(自治)制度的演变和大学委员会制度三个变革维度,这三者相互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学者组织法人制度具有习俗、契约、自洽的功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大学,大学校长权力(自治)制度起着法治、约束、强化的作用;现代大学委员会制度则带来了创新、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研究型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特征来源于大学的基本职能,研究型大学应该成为保障和讲究学术自由的组织,而不应该是一个行政化的组织。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民主组织应保障大学自治的实现。作为民主组织的研究型大学,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建构起符合大学法人性质的法人机关。研究型大学同时是一种松散式的组织,大学内部有着不同的自治组织,也有不同的财团组织。这些组织对保持大学本身一定程度的独立,既相互独立,又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互联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的演化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 ,为组织内外部的双重因素形成的合力所推动。它包括宏观环境的驱动力、微观环境的驱动力以及来自于研究型大学组织内部的发展动力。研究型大学演化的动力机制 ,包括社会系统发展层面的动力机制 (竞争与协作、需求与供给、系统自组织演化和人为干预的统一 ) ,来自于科技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学科的高度分化与交叉融合 )和来自于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系统的多样性、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清华大学为案例,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中的基层学术组织——研究中心的主要特征:从设立历程来看,研究中心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学校战略规划的引导;从研究类型来看,应用型研究中心占主导的同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从组织类型来看,跨学科、跨组织的研究中心协同发展成为主流。由此得出对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三点启示:一要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二要实施跨学科交叉融合战略,三要在知识生产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科交叉模式研究不仅能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有益借鉴,更可以为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并培育普适性的科技创新生态提供有效支撑。文章采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一所“双一流”综合性大学B校2017—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文本进行了语义分析,探讨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的模式样态与可能动因。研究表明:学科交叉已成为普遍趋势,但不同主题、领域、院系的学科交叉强度和均匀度有所差异,优势学科更多以院系内交叉的模式开展,而相对弱势学科更多呈现跨院系交叉的模式。针对这一特征,提出通过加强高校对本校交叉学科模式认识、优化科研评估、促进交叉领域研究、科教融合发展和导入优势资源推动合作等路径强化科研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场域理论对学科交叉进行研究,提出学科交叉场域是“知识生产组织建构行动者参与”三元关系嵌套的结构空间。本研究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大学为典型案例,对其学科交叉场域存在的创新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失灵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应对学科交叉场域功能失灵并促进学科交叉场域与外部系统需求的动态平衡,我国可从理念重塑与模式变革两个方面完善大学治理机制。在理念重塑方面,我国大学应转变学科观念,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重塑价值追求,从形式交叉转向交叉创新;拓宽战略格局,从仅立足学科转向立足内生资源、制度环境和外部产业三维坐标。在模式变革方面,我国大学可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将学科交叉深度嵌入大学创新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面向成果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坚持以赋能为核心,助力教师在场域转换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进化机制的学术团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多学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渗透,使学术团队成为在科学技术探索中的新的组织模式之一.大学学术团队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关系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基于多智能体协调机制原理与方法,结合大学学术团队在组建、管理的实践,就建设高效的学术创新团队的方法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为尽快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亟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研究型大学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支柱作用。该文基于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突破、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主要作用和责任担当,分析研究型大学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所发挥的不断扩大数量的规模优势、丰富科技创新资源和学科体系交叉融合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设备自主研发、科研成果重大突破和建设有组织科研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以更好地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学科组织是大学中以学科为直接操作材料的学术组织,它的变革是大学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处于学科和事业交叉矩阵的交叉点上,学术性和科层性导致两种权力交织,同时还具有松散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集机、光、电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专业之一。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创建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服务振兴东北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正在迅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现行大学科技管理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凝聚机制,高校的科技工作整体表现为规模较小、力量分散,队伍整合比较困难,不易形成合力,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科技资源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急需进行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将打破原有的封闭局面,建立全新的合作与运行机制,并通过争取和承担重大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