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以其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爆发的罕见性、代价的惨重性成为了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的“香馍馍”。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能否客观公正地报道、及时全面地分析、冷静负责地引导,是衡量媒体能否扮演好“船头嘹望者”和“理性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媒体如何引导人民正确地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是媒体必须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央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报道方式可以说开辟了中国媒体生态环境的新篇章,对其他媒体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及时播报突发性事件对吸引观众、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否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成功的报道,也是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高度使命感、政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和敬业精神的综合考验。突发性事件新闻在媒体报道中具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认真搞好。  相似文献   

4.
刘新宇 《新闻传播》2006,(12):72-72
突发性事件。一方面是对媒体实力的考验,另一方面是对从业者素质的考验,一方有疏漏。都会错失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好机会,也就很容易地失去媒体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减少其公信力。那么,面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一旦发生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 今年2月24日,巴楚、伽师突发6.8级强烈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全国57家新闻媒体的216名记者赶往灾区采访报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组便是其中的一支队伍。由于他们的出色工作,获得自治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荣誉。 本期发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撰写的4篇文章,我们除了被新闻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外,在新闻业务实践中还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要求新闻媒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抉择、策划、组织、实施;记者在采访中充满困难、艰辛,甚至危险,能否完成报道任务,是对记者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同时应该看到,一次成功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会显著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记者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困难实践中,展示才华,建功立业。实现这一切的必然前提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遵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直播报道在全国地方城市媒体中尚属首次,创下了成都电视台直播的纪录。  相似文献   

7.
刘冠华 《今传媒》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冠华 《报刊之友》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多频发生。在新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媒体越来越多的受到冲击,如,报纸报道就受到电视、网络的冲击。那么,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那么在各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准确的报道突发性事件成为报纸媒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马超群 《今传媒》2016,(1):35-37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人意料.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远大于预知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剖析当今传媒环境下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突发性新闻事件策划与报道的成功因素,从而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以期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欣沛 《新闻窗》2010,(1):81-83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几年,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传媒对突发性事件的公开报道也日见密集。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难以预测、时间紧迫、变化多端、连锁反应、风险性高等特点.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刘冠华 《新闻世界》2013,(12):131-13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客观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报道策略,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1·2"大火的新闻报道,将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进行对比,从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危机意识两个层面,论述地方媒体在报道当地突发性事件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供参照的经验。希望对各类地方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徐伟 《新闻世界》2012,(5):57-58
突发性事件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电视媒体对新闻的掌控能力和报道能力。电视媒体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都尽可能地挖掘内在潜力,追求特色,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出彩,以此吸引观众,对突发性事件及其处置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20.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