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随着产学研联盟创新的不断深化,在联盟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资本对联盟创新行为及绩效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基于最优投机视角及模型,探究了产学研联盟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剖析了不同投资模型下,产学研联盟社会资本的形成路径,根据仿真结果,为产学研联盟主体及政府相关政策制订者,进行社会资本的投资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桂菊 《科研管理》2012,33(4):155-162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汇率持续攀升、贸易摩擦日趋频繁,诸多因素使得代工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提升代工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产学研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出发,对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中小代工企业研发联盟的构建与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科研机构发起和参与的研发联盟有助于解决中小代工企业的短期利益导向问题;明确的制度规范以及长期合作的约束有助于解决代工企业研发联盟的信任危机问题;共享人才、资金与信息等相关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弥补联盟成员之间资源的稀缺性与同质性问题。有效的联盟构建与治理可以促进中小代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3.
战略联盟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波  魏江 《软科学》2003,17(4):24-27
战略联盟是全球化竞争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联盟企业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影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存在于联盟企业关系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转的社会基础,因此培育它对提高联盟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有重大的意义。基于Nahapiet和Ghoshal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模型,本文研究了联盟组织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并相应提出提高联盟社会资本水平的几个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在以往关系资本与联盟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组织间学习这一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8家参与R&D联盟的高技术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资本对R&D联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间学习是连接关系资本与联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在中国复杂的经济环境中,R&D联盟应更加注重从关系治理及知识学习的角度协调与管理,以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方世建  刘婷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196-198,202
技术联盟是为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形成的企业间的合作组织,但较高的失败率一直是困扰联盟管理的一项难题。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即:结构维度、认知维度、信任维度构造了技术联盟的社会资本三维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技术联盟的影响,探讨促进联盟企业合作的社会资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发合作形成的信任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学者多从策略的角度研究研发合作,但在研发合作形成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信任的影响更为重要.从信任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别从路径依赖,交易成本,合作机会以及知识整合与扩散几个角度围绕信任对研发合作形成过程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效应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界定RD联盟网络的内涵并分析其社会属性,得出RD联盟网络是社会网络的一种类型。运用强弱关系和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理论,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揭示了RD联盟网络效应形成的微观机理,并对诺基亚如何获取RD联盟网络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RD联盟网络能够产生结构维度的知识转移效应和组织学习效应、关系维度的社会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以及位置维度的控制效应、信息效应和声望效应的结论。通过揭示RD联盟网络效应的形成机理,为网络环境下研发企业有效利用RD联盟网络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以知识捐赠意愿与知识收集意愿为中介变量,从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探讨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SPSS 19.0软件,对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152份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均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知识捐赠、收集意愿在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正向影响其创新绩效时均只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与研发团队内部竞争状况激烈、团队成员所分享知识的隐性程度较高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冗余度较高有关,因此企业在相关创新管理活动中,应更加注重研发团队氛围营造、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区域面板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对研发效率的影响。首先从构成社会资本的单个要素出发,分别考察了信任、规范、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研发的中间产出效率、"规范"对研发的最终产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无论对研发的中间产出效率还是对最终产出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后,通过因子分析将各单个要素凝练成为社会资本变量,并以此探讨了社会资本与研发效率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对研发的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战略联盟形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海燕  达庆利 《软科学》2009,23(7):61-64,67
基于产品差异化建立了一个具有R&D过程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促进技术进步、产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的战略联盟形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的战略联盟形式的选择不仅与研发成果溢出率有关,而且还与产品的差异度以及R&D的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Policy》2022,51(4):10447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value appropriation involving startups and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er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obtained by startups in R&D alliance agreements. We build on the bargaining framework for surplus division and propose that founder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a more expansive pool of partnering opportunities and thereby bestows bargaining advantages to a startup, leading it to obtain more value in an R&D alliance deal. More importantly, we develop a novel hypothesis about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founder social capital and a startup'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o suggest that the bargaining impact of founders’ social capital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when a startup is also endowed with superio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Furthermore, we suggest that founder social capital can be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startups to secure outside opportunities when there is weak institutional financial support available. Empirical analyses of R&D alliance agreement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furnish evidence for our theory.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跨越组织边界,通过研发搜索行为捕捉创新机会、激发创新灵感、培养新技能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但研发搜索行为是问题使然还是预知先知是企业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基于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研究了绩效反馈、审时度势以及在联盟惯例的调节下,他们对企业研发搜索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绩效反馈低于期望值时,企业会加强研发搜索;当绩效反馈高于期望值时,企业会减少研发搜索;当决策者预期未来绩效高于未来期望值时,企业会减少研发搜索。当绩效反馈低于期望值和预期未来绩效优于未来期望绩效时,联盟惯例在其中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但是当绩效反馈高于期望值时,联盟惯例强化了企业的搜索行为。研究结论对指导企业进行研发搜索行为的策略选择,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建影  黄瑞华 《预测》2005,24(5):20-25,43
由于研发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因此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微观机制,从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强度、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知识的壁垒属性、伙伴间的相容性水平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15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上述四个因素对研发联盟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发联盟改善知 知识共享绩效的措施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熊志根 《预测》2004,23(4):16-19
随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迁,当代跨国公司R&D投资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其主要特点包括:R&D活动逐渐由母国向他国转移;广泛建立R&D战略联盟;实施跨国并购,提高R&D能力;注重R&D储存和技术提升,讲究技术转让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外R&D发展历程及相应管理模式和方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R&D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R&D特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模型:虚拟五方R&D联盟模型、企业自主R&D模型和三层虚拟R&D模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学、企业研发与首都区域创新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玉鸣 《科学学研究》2006,24(3):398-40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大背景下,着重对首都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全域估计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局域地理加权回归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的企业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对首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首都强大的研发成果没能近距离扩散,对首都创新能力的形成没有提供应有的贡献。寻求建立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及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首都地区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联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R&D、国际技术外溢及人力资本一个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明勇  袁媛 《科研管理》2005,26(4):62-67
本文在创新驱动型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并将研究背景放到开放型经济系统中,考察R&D、国际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协整检验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国外研发则由于我国技术吸收能力的问题未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州34家外资研发中心的调查,在分析广州外资研发中心空间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州外商投资R&D机构的分异特征及分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