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飞 《钓鱼》2011,(23):24-25
“水底开花”是笔者起的名字,此钓法是笔者在结合原有钓法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水底开花”不是新发明,而是“老钓法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海飞 《钓鱼》2011,(24):22-23
“水底开花”是笔者起的名字,此钓法是笔者在结合原有钓法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水底开花”不是新发明,而是“老钓法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9):26-27
再看看一触一拖状态,两者的灵钝比较。"调4钓2"的一触一拖状态,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2目=8目。"调8钓2",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6目=12目,当都是最小值时,两种状态的短子线钩饵都不压水底,要使它们离开水底,  相似文献   

4.
2.系沫钓法 此种钓法主要是用于垂钓水底觅食泛起泡沫的鲫鱼。 系沫钓法所使用的钓具与戳拱钓法所使用的钓具完全相同,两者所不同的,戳拱钓法是钓浮,而系沫钓法则是钓底。 系沫钓法所选水面距离水底的距离不宜深,一般以1~1.5米为宜,钓线要略长于水深,配一小坠,用小虾或蚯蚓作钓  相似文献   

5.
台钓之我用     
笔者对台湾钓法十分欣赏,但因调漂复杂十分反感,一度曾放弃了台湾钓法。但我发现,使用台湾钓法时,不论上荤饵还是糊饵,总是悬钩上的鱼多。 是不是悬钩的饵吃起来更方便呢?传统钓法在钓鲫鱼时,钓钩一般为卧钩、斜钩或立钩形式,接触水底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因鲫鱼鱼体高,鲫鱼摄取饵料时就必须头下尾上,与水底呈45度左右的夹角,吞饵后抬头、正体,此时鱼嘴就要承受钩饵的全部重量甚至铅坠的一小部分重量,这往往使鲫鱼受惊弃钩。  相似文献   

6.
悬坠钓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上鱼率、较为科学的一种钓鱼方式。其主要是将浮漂在水中的浮力通过线组的连接,能够把坠悬浮在水中。实现钩、脑线弯曲在水底或刚触底及离开水底的钓法。  相似文献   

7.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挂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空;又因饵重不同,下钩饵的重量或全部压水底(以下称“沉底”)或部分压水底(搁底),或只与水底接触而对水底没有压力(触底),两钩饵呈现“一沉一悬”、“一搁一悬”、“一触一悬”三种状态。用上钩挂铅皮测水深(以下称“上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上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钩饵一定沉底;因饵重不同,上钩饵或搁底或触底,两钩饵呈“一沉一触”、…  相似文献   

9.
肖红卫  昕东 《垂钓》2007,7(7):28-29
所谓“引逗”,就是指在施钓中以各种手法使水底的钓饵由静态变为动态,促进鱼咬钩,提高钓获量。喜欢传统钓的朋友对引逗一法并不陌生,但下面我要说的是如何将引逗应用在悬坠钓法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巧用炸弹钩     
符兴肃 《钓鱼》2009,(4):49-49
海竿装上炸弹钩,由于钩多,诱钓合一,抛得远,因此很适合在江河水库里钓大鱼。底钓时,一般都是在钓线上先穿一个大活坠,然后紧挨着坠挂上炸弹钩。这种钓法有两个缺点:第一,饵团投出后横卧在水底,有半数钩被压在泥沙里,只有嵌在饵团上半部的钩才有中鱼的可能(图一);第二,收线换饵时钓线被坠压在水底,钩只能随坠沿水底滑行。  相似文献   

11.
海竿串钩钓法,是大家所熟知 的。因其钩多,分散布置,目标大,底钓效果不错,笔者也常用这种钓法钓鱼。但时间长了,钓的次数多了,也就发现它自身尚有缺点,即因海竿抛得远,主线斜于水底,串钩也贴底,只对钓底层鱼有效,而对中、上层水域,特别是湖、泊中鲢、草、 、鳊、 等鱼种,就不那么灵了。 如何才能发挥串钩的优点,克服缺点,使它既能适应钓底,又能钓中、上层水域鱼类呢?这就成为钓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笔者曾做过多次直立串钩钓法试验。如在无锡太湖东五里湖、圆明园内的湖泊中钓上过大白鱼(翘嘴 )、草鱼、鳊鱼、鲤鱼、鲢鱼…  相似文献   

12.
颜恒 《钓鱼》2009,(7):42-43
关于对复杂水底鱼情的描述,有这样一些钓谚,如:“钓乱钓脏,不钓光光”、“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水底复杂,鱼把堆扎”等,都表示鱼是喜欢呆在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里面的。  相似文献   

13.
颜恒 《钓鱼》2010,(16):40-41
面对江河湖海一派苍茫之水,钓鱼人不断总结出了许多观察鱼情、了解鱼情、认识鱼情的钓谚,如"鱼有鱼道,鸟有鸟路"、"鱼星冒,鱼儿到"、"小鱼跳,大鱼到"、"鱼儿嚼水,顾命不顾嘴"、"水底泛青苔,必有大鱼在"、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复杂水底鱼情的描述,有这样一些钓谚,如:"钓乱钓脏,不钓光光"、"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水底复杂,鱼把堆扎"等,都表示鱼是喜欢呆在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里面的。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钓法中,钓鲫的好诱饵是酒米,但垂钓于草窝中,如还使用酒米,则酒米常会沉入水底暗草及淤泥中,酒味很快散发完,效果就不好了。  相似文献   

17.
钱邦伦 《钓鱼》2012,(22):38-38
现代流行的钓法,诱饵抛投在何处,就以其为钓点垂钓。这种诱、钓同窝的钓法,往往钓获的鱼个头小,钓绩欠佳,有时打窝,用了五六千克诱饵,还"光头"。笔者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喂近钓远,诱钓分离的办法,鱼获颇丰。现代网捕、电打,鱼类生态受到破坏,钓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因此鱼都被钓猾了。大鱼(鲫鱼、鲤鱼、草鱼等)老奸巨猾,停滞在窝点外等待时机,一般不轻易入窝觅食。  相似文献   

18.
台湾钓法(悬锤底钓法)浮漂调整的正确与否是垂钓成败的关键。造成浮漂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由钓饵对水底的压力大小决定的。 众所周知,垂钓中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请看图1。F漂4是调四日时坠的重力(以下同)。F漂4=G坠4①  相似文献   

19.
在有船只往来和有漂流物的水面抛投底钓或沉底浮钓时,为避免钓线被船只和漂流物挂住,钓者往往采用把钓线从岸边压入水底的方法,称为压底线或沉底线。 常见的压底线方法有四种:其一是把竿尖插入水底;其二是把竿尖压入水底;其三是插入法,用双股刺或多股刺叉(如鱼叉)把钓线夹在两股  相似文献   

20.
一、打窝。1、窝点的选择。鱼获量的多少,取决于钓位的选择。什么样的钓位上鱼多呢?根据笔者的垂钓经验,首先要看水色。水色以青黄色微浑浊为好,其次是黄泥浆色也不错;再是要看水域环境,地形地貌;第三要看水面水草及障碍物情况;第四要探明水下水底情况。水底情况好坏是钓鱼多少的重要因素,要选水底干净无障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