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刊2001年4月号、5月号、6月号推出了大型“母教”话题,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我们把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电及稿件作了选编、整理,及时与大家见面。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一些读者来信说,读了《关注母亲,呼唤母教》,让人“真正懂了母亲的含义,感受到世间母亲的崇高与伟大,并引发起对自己母亲深切的怀念”。山东威海二轻幼儿园的郑福华老师在信中说,她的性格与长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主张,所有的妇女应尽可能地成为多子女的母亲,斯特娜夫人认为这是谬论,孩子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希腊妇女在怀孕期间习惯观看美丽的事物。福禄贝尔说,国民的命运把握在母亲的手中。请继续关注本期大型母教话题。  相似文献   

4.
母教在清代盛极一时,陈书等人即是其中代表,从她们的事例以及时人对此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清代母教所具备的一些文化因素。母亲将知识与家族文化传授给后代,并因此获得社会认同。清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文化传承中担负了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王莉 《今日教育》2023,(5):75-78
<正>又到五月,又到母亲节。每年的母亲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都会写一些文字,记录这一年来自己在做母亲的路上是如何成长的;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会回顾一年里自己接手的家庭教育咨询中最有特色的案例,记录自己对亲子关系、母亲角色的新思考。这二十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我常常问自己: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母亲?母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母爱、母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影响、起到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尽管《三字经》上写着“养不教,父之过”的箴言,但中国女性却有着“相夫教子”的传统,故“教子”的重任,大抵落在母亲的肩上。历史上,有“孟母教子”,择邻三迁的美谈,有“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的佳话。这些故事,已耳熟能详了,但“顾母教子”却鲜为人知。“顾母”,指顾炎武(明代思想家、学者)的母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顾炎武6岁时,其母就亲自  相似文献   

7.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中,国民形象是建构女性民族国家身份话语的重要内容。在"女性回家"的社会潮流冲击下,"五四运动"以来的"新女性"话语逐渐让位于新的"贤母良妻",母教主义成为"女国民"的时代标签,1930年代社会教育机关创办的母教比赛会是其代表性的外在表现。通过对母教比赛会考察发现: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对女性社会角色定位是传统的,声势浩大的母教比赛唤起社会对母教的认识和赞助,新时代"贤母"理念发荣滋长,女性的话语秩序中心逐渐被"贤母"所主导,母亲/主妇的家庭角色被凸显,女国民话语被悄然置换和解读为培育下一代合格国民的单一取向。  相似文献   

8.
本期话题读书,两代人新世纪的共同选择1.4心理焦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8关注母亲呼唤母教4.4教育先从改造母亲开始5.4今天的母亲究竟怎么了5.4服三年“母役”5.5民族的未来把握在母亲手中5.6生活中的十四种妈妈5.7最不受欢迎的妈妈5.7把“母亲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社会工程6.4未来,怎样做母亲6.5我是这样做母亲的6.6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7.4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8.4父亲———一颗永恒的赤诚之心9.4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10.4少年儿童消费大扫描11.4孩子最想对父母说什么12.4“…  相似文献   

9.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全人教育理论家,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提出了系统的母教思想。文章对其母教思想做了介绍,并阐述了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型“母教”话题之三中国历史上,“母亲群体”从未成为社会话题。我们创立了“希望工程”,却还没有看到比“希望工程”更为重要的“母亲素质工程”!把“母亲素质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这是母亲素质的一次革命,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在21世纪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给一个梦想,让它照进现实;给一份希望,让它美丽芬芳。大地有耳朵吗?有。我相信有,是因为母亲说它有。母亲绘声绘影地说:"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天上的云有眼睛吗?有。我相信有,是因为母亲说它有。  相似文献   

12.
(一)让梨邱成立有弟兄俩,是双胞胎。弟兄俩不但相貌长得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特别爱吃梨。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拿出来两个梨,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弟兄俩嗷嗷叫着,就要扑过去抢那个大梨吃。母亲连忙拦住说:“你俩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弟兄俩一齐点点头,母亲接着说:“人家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们俩今年都八岁了,也该学学孔融让梨吧?”弟兄俩又一次点点头。母亲先问哥哥:“你是哥哥,你先说,你想吃大梨还是小梨?”哥哥看了看桌子上那个黄澄澄的大梨,又看了看母亲和弟弟,说:“你让我说实话还是说瞎话?”母亲说:“当然说实话!”哥哥使劲…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胎教近年来,胎教热在我国社会上和心理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里正在升温:介绍胎教的文章、书籍、磁带陆续出版;新式的胎教方法不断推出;模仿美国做法的“胎教学校”也应运而生。虽然,胎教之说在我国古已有之,但传统的胎教理论主要遵循的是“外象内感说”,即遵循的是外界事物作用于孕妇,引起孕妇的生理或心理变化,并以此影响胎儿发育的学说。这类胎教实为母教,也可称之为间接胎教。母教式胎教论者倡导的主要是怀孕的母亲应有何种环境,受何种教育,保持何种情绪,吸收何种营养等来间接影响胎儿。现代科学证明,…  相似文献   

14.
晚清学者、诗人郑珍,幼年获得母亲良好家教。因此,学贯古今,著述宏富,后世誉为"西南巨儒"。为纪念母亲生前教诲,他撰写《母教录》,记录其母教子读书、教子做人等内容,成为西南边陲家庭教育之典范。其中,郑母注重环境教育、人格教育和为子女树立榜样,对今天独生子女父母开展家教提供良好的借鉴,对研究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仉氏。孟子姓孟名轲。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出生于邹(即现在的山东省邹县)。孟子3岁丧父,自幼受母亲教养。由于孟母善于教子,孟子长大成材,并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 孟母善教子,千年传佳话。这里记述的是孟母教子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春蚕》详尽叙述了母亲养蚕的全过程,深刻表现了年年养蚕苦,殷殷慈母情。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母亲”形象,进行整体教学。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感知“母亲”形象。 先抓审题环节。问:看了课题,想一下本文该写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出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5,(8):4-5
<正>"……好。"母亲略显疲惫的声音仿佛从天际传来,有些飘渺,又像是惊雷,让她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近来,她总是梦见母亲,梦见儿时的场景,还有自己离开母亲来外省时的场景。是否想念母亲了?她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母亲……过得还好吗?她的童年是幸福的。她出生时,父母在庭院里种下了一棵石榴树。等她能蹦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师:你们理解了史铁生,他听不进去。母亲是怎么做的呢?读读课文。生: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师:你怎么理解的?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呢!  相似文献   

19.
孟母教子的故事开创了中国母教文化的先河,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育德、勉学、垂范等主要内容,培养了无数圣贤才俊,奠定了母教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国传统母教的精髓要义包含立志、重德、明理、礼敬、谨慎、勤俭等教子追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助于孩子成人成才,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也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直都被这篇课文感动着。作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抱母亲,来传达内心对母亲的感激,用朴素却饱含真情的语言娓娓道来。母爱,直抵心灵!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关注细节,用心灵去触摸语言,让爱温润,让爱弥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