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言延安时期是一个宽泛的时空概念,时间上指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党中央东渡黄河离开延安,空间上指此时党中央的活动区域。延安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但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十三年中探索着革命的步伐,指引着革命的方向,成功实现了长征以后的壮大和逆转,陈毅赋诗云:"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清凉山  相似文献   

2.
延安日报     
《采.写.编》2008,(1):F0004-F0004
延安日报是中共延安市委机关报,也是全市唯一正式公开发行的报纸。延安日报前身是原中共陕北区党委的机关报—《群众日报》。1950年,在些基础上创办了延安地委机关报—《延安报》。文革期间曾停刊,1979年4月10日复刊,为四开四版周三刊,1992年改名为延安日报,四开四版周六刊,1998年改为对开四版,并实现了激光照排,编采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16):26-28
正2012年5月5月优异策划:☆《谁的建筑》,《中国周刊》,5月23日简介:是谁建造了那么多奇怪、备受争议的新建筑?又是谁拆掉了那些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建筑?是建筑师?还是资本和权力?后者有权在这块土地上肆意搭建他们想要的建筑吗?平民在公共建筑上又应该有怎样的发言权?建筑应该属于谁?《中国周刊》5月刊封面故事"谁的建筑",对当前中国建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专题由"如果建筑有恙""谁的‘福禄寿’"、"平民建筑匮乏症"、"九十五级台阶"、"如  相似文献   

4.
《申报》两记者延安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知道,抗日战争前,《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访问过延安;却不甚知道上海《申报》有两位记者也秘密地访问过这革命圣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条件以后,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爱国抗日的情绪普遍高涨.可是,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一向被国民党当局封锁,怎样进入"禁区",了解共产党对抗战的态度,帮助读者提高对抗战的认识,鼓舞人民抗战的热情,这在上海《申报》馆内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该派记者到延安采访,派谁去呢?《申报》总经理马荫良认为,要无党无派的,思想进步,有正义感的,会摄影的,最好懂得一些外文的.再三考虑之下,由《申报》记者孙恩霖和《申报.  相似文献   

5.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同志《七大开幕》一诗中的后两句,前两句是:“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清凉山屹立于延安城东,隔延河与风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山上草葱木秀,文物众多,风景宜人,为历代游览胜地,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都驻此地,每天由此发出的正义之声传遍环宇,就更不能不被“万众瞩目”了。由于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关系,就“瞩目”又加“敬仰”,产生寻踪觅源的兴趣。实在感谢《延安报》的同行,由副总编苏若望同志陪同前往。《解放日报》旧址在清凉山的东  相似文献   

6.
延安脱贫     
正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世纪70年代末,新华社记者冯森龄的《延安调查》中,记录了这里"有很多农民上街要饭"的苦难过往。要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一直是萦绕在中国共产党人心头的夙愿。改革开放后,延安驶入发展快车道。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让延安至2014年底,仍有693个贫困村,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3.2%。  相似文献   

7.
延安交际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十年的闲暇时间里,1937~1942年前后六年的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革命队伍里时兴交际舞。陕北黄土地上,宝塔山上,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这是严肃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另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画面。 1942年夏秋之际,整风运动全面开展以后,这种革命队伍里的交际舞渐次稀落。经过短暂的沉寂,1943年元旦开始,革命队伍里再次时兴的是军民同乐的陕北秧歌舞。 延安交际舞最初是由外宾传授,从上层领导开始,并作为向封建势力的挑战,而逐渐时兴起来的。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  相似文献   

8.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9.
高方  王大璐 《传媒》2016,(13):24-27
2016年6月19日至25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开展了"中央和行业类编辑记者延安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们伴随着64名编辑记者的步伐,在革命老区延安接受洗礼,共同度过了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难忘的7天.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延安新闻纪念馆开馆》消息称:“由中宣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单位共同筹资八百八十万元建造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今天在延安清凉山麓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以下简称《边区群部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办,由周文主持的大众读物社创办,主要面向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群众.《边区群众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在8年的时间里,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在办报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其具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4月10日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延安日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日,全省新闻界代表以及延安各界人士近千人参加了庆祝活动。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保庆等分别题词祝贺。 李建国的题词是“宣传党的主张、贴近人民群众”。程安东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办好延安日报”。邵华泽的题词是“春风时雨”。张保庆的题词是“坚持正确导向,服务经济建设”。延安日报纪念创刊50周年@艾庆伟  相似文献   

13.
银笙 《新闻知识》2005,(2):34-35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首《延安颂》深切表达了在那难忘的岁月里革命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当悠扬辽远的歌声响起时,我无数次地看到那些老延安眼中的热泪在闪光。那是激动的泪、真挚的泪、是从心灵深处流出的泪。  相似文献   

14.
四.期刊出版从1937年到1940年,延安创办了许多刊物,繁荣了出版事业,使延安发展成抗战宣传中心,领导着各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出版工作。《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创办于1937年4月24日,终刊于1941年8月31日,共出版134期。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列。1939年5月1日在该刊创刊二周年的编者文章中称:“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二年,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延安开始了伟大的整风运动。贯彻整风运动的精种和根据整风运动的需要,延安解放日报于四月一日改版了。二月八日,毛主席作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主席宣布党八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从孩子的8个好奇的问题出发,组成8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分册名为《假如大象没有长鼻子》《要是人长尾巴会怎样?》《喜欢?不喜欢?》《亲一亲又怎样?》《谁说的?》《好吃吗?》《谁在生气?》《好玩吗?》,故事以古灵精怪的提问游戏为切入点,涵盖动物的认知、观察和对各种事物的探索、生活的思考。每个故事结尾都巧妙转折,出人意料地结束,启发式的结局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相似文献   

17.
延安行记     
童年,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和探求文明之源的冲动。9月10日,为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观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安排,内蒙古档案局全体人员赴陕西延安进行“红色之旅”的学习考察。“梦里寻它千百度”,这次延安之行,使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令我心驰神往的延安。  相似文献   

18.
时下网络信息时常可见耸人听闻的标题,例如《水浒传》是"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八仙过海是"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风流韵事";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则被描述为"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的惊天血案"等等。请问,网络"标题党"为何大行其道?这种现象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延安潮     
您好,听众朋友,请听《今日又相逢》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一周年编制的特别节目《延安潮》。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毛泽东办刊思想初探王新民自1937年至1940年,在物质条件极端匾乏的情况下,延安陆续创办了《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等几十种期刊。延安时期,革命期刊之所以能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