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2007,(11):3-3
11月7日 新华通讯社成立 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同时宣告了它自身的成立。通讯社创建初期只有几名工作人员,用一部从国民党军队缴获来的电台抄收消息和发布新闻。1937年1月25日起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建国后改建成国家通讯社。如今已成为世界六大通讯社之一。  相似文献   

2.
1931年11月7日,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受命发布这一惊天消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这一天,就成了新华社的起点.从缴获的一部半电台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乡僻壤到都市大邑………新华社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患难与共,风雨同行.在作为党和国家耳目喉舌,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讴歌和颂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的同时,也成就和壮大了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树立并强化世界意识,是新华社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对新华社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新华社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67年的光辉历程中,新华社肩负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殷切期望,从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从瑞金走向延安,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从党的通讯社,到国家通讯社,到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作为国家队积极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激烈竞争,影响世界舆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这十几年,新华社人紧紧盯住走向世界的目标,不断强化世界意识,自我砥励,不断进取,终于“基本实现了1983年初提出的在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既要充当国家的耳目喉舌,又要作为通讯社面临来自国内同行和国际世界大通讯社对新闻信息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环境,必须尽量提高决策效率和新闻营销管理服务水平,同时买方市场的形成,也对营销过程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  相似文献   

5.
汪联权 《新闻窗》2008,(5):124-124
新华通讯社,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通稿、专线稿、专特稿,国内、国际参考报道等传统形式的报道和以网络、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新形式的报道,担负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能。这些报道形式以及各种新闻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新华社全球卫星广播网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新时期新华社的职能主要有四种: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国家通讯社;三是消息总汇;四是世界性通讯社.从新华社的性质和功能可以看出,它的"国家意义"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想就近几年党组对新时期加强新闻信息报道的思考和探索做些归纳,以进一步交流、沟通,不断充实完善. 一、新华社必须坚持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 新华社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世界性通讯社",这四项职能就决定了新闻信息报道始终是全社工作的中心.为此: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新华社创建70周年,作为一位老新华人,我同在座的和未能到会的老、中、青三代新华人一样,深深感到自豪和振奋。 从瑞金的土屋、延安的窑洞,到今天的新闻大厦,从手摇马达、摩尔斯、海尔,到电脑、卫星,从《每日电讯》到国家通讯社到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事业迅速发展壮大,成就辉煌,值得热烈庆祝。  相似文献   

9.
<正> 新华网是由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新闻网站。 新华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早在1997年11月7日,就开通了新华社网站(www.xinhua.org),将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与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内外网络媒体竞争,开始了新华社新闻发布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中央对新华社的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留下了大量关于新华社工作的指示、撰写的新闻作品和修改、审批的稿件。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作为世界性大通讯社和中国国家通讯社,在新闻报道特别是网络媒体舆论导向方面承担着特别重大的责任,因此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迎接时代挑战,主动参与网络行业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在竞争中更加壮大。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我们的行动。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利用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与拥有强大通信网络优势的信息产业部实现强强联合,开通了新华社网站(www.xinhua.org),其接入因特网的带宽为2兆。同站成立后,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进步,免费测览的内容数量从每天更新两万多字逐渐增加到几十万字…  相似文献   

12.
国家通讯社承担着授权发布国家权力机关、政府部门或执政党公布的重大新闻的职责,这是国家通讯社权威地位的基本构成。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和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授权新闻报道是新华社的传统和优势,也是新华社怍为权威新闻机构和“消息总汇”的重要基石。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传媒业的生存竞争与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3.
从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诞生至今,新华计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70年的风雨岁月,新华社的社址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辗转迁移,从江西瑞金,历经瓦窑堡、保安城、延安、西戍、西柏坡,最后进驻北京。回顾新华社社址的变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华社70年事业发展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新华社坚定不移地当好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中国特色的新闻规律.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励精图治,加快战略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努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种精神引领,是中国新闻同行的榜样.我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工作设想》明确了新华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回答了新华社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近几年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新华社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了崭新气象.一系列重大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圆满完成,一篇篇精品报道的打磨推出,视频报道、金融信息平台、新华网、现代多媒体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对外合作项目的如期启动……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通讯社日渐突显.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文字广播,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成立,并首次对外播发新闻.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文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通讯社,新华社在奥运新闻大战中自然不能失语。尤为重要的是,新华社必须在这种重大赛事中掌握话语权,从而引导舆论,真正体现国家通讯社以及世界性通讯社的地位和作用。成功的奥运报道要见人见事体育新闻报道不能拘泥于体育,应当跳出体育写体育,奥运报道亦如此。奥运会的赛事进程、组织、场馆等各方面新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抢滩互联网,新的国际传播体系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www.xinhuanet.com)于7月12日全新改版,面向国际新闻竞争的大舞台,积极发挥“网上国家队”主力的作用和职能,主动参与网上新闻竞争,加快实施其总体战略构想。 据分管新华网工作的新华社副秘书长王礼贶介绍,此次改版是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网站开通以来,在大规模技术改造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改版。新华网新版整合了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国家通讯社在网络新闻报道领域的权威性和整体实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新闻的对外传播,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其前身在江西瑞金诞生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多年来,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新华社都在党和国家的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她与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1937年1月在延安改称新华社.1979年新华社经过调查和考证,向中央递交了报告,提出原来流行的新华社诞生于1937年4月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新华社的诞生时间应改为1931年11月7日其前身红中社成立之日.这个报告经中央批准后,新华社的诞生时间也由此正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20.
“快笔小新”冲击波 “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写作也不例外——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同时宣告它本身的成立.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