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9):31-35,66
把纳米硅粉掺加到水泥土中,并对纳米硅水泥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借用地质学的矿物切片技术,对不同配合比下的纳米硅水泥土进行磨片,在显微镜下对薄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硅可以改善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对于增强水泥土而言存在一最佳掺量。小于这一个掺量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超过这一掺量反而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纳米硅水泥土为嵌镶结构,白色相和黑色相部分嵌镶于微透明的红褐色的基质之中。石英、长石为粘性土中较为稳定的成分,显微镜下边缘清晰,无色透明。它一般不与纳米硅、水泥的水化产物,石英表面为水泥的水化产物和粘土矿物等所覆盖。水泥土中小于50 um的小孔隙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分布较均匀,而到了强度的最佳掺量后,小孔隙减小而大孔隙增加,从而降低了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对纳米硅水泥土孔隙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对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固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7):102-106,129
将纳米硅基氧化物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作者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纳米水泥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机理,提出了纳米硅与水泥土相互作用的观点,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纳米硅水泥土屈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的基础上,首先描绘出纳米硅水泥土在子午面上的图形,假定偏平面上拉、压屈服点以椭圆线相连,建立了纳米硅水泥土的屈服准则。并与常规岩土材料的屈服准则进行了比较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屈服函数比较符合纳米硅水泥土的屈服性状。  相似文献   

4.
水泥土损伤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立峰  朱向荣 《科技通报》2003,19(2):136-139
假定应力主轴与材料主轴重合,并在加载过程中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水泥土的损伤模型,提出了针对水泥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对水泥土进行无侧限压缩加-卸荷试验,确定了水泥土损伤演化方程中的参数,对其进行了试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力学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弱碱性无机盐Na2HPO4的情况下水泥土的强度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水泥土无荷和有荷膨胀试验表明在Na2HPO4掺量0.25%(质量百分比)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膨胀控制效果;再次借助于失重法研究Na2HPO4对钢材的缓蚀效果,表明该配方可以有效的降低海水水泥浆液对#45号钢挂片的腐蚀作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直接观测法研究了海水混浆水泥土在添加缓蚀剂后的结晶状态变化情况,表明无机缓蚀剂Na2HPO4可以提高水泥土的结晶度,增强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添加适量Na2HPO4和超细硅粉的海水混浆淤泥土在提高水泥土强度的同时,能够将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起到了良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力学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弱碱性无机盐Na2HPO4的情况下水泥土的强度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水泥土无荷和有荷膨胀试验表明在Na2HPO4掺量0.25%(质量百分比)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膨胀控制效果;再次借助于失重法研究Na2HPO4对钢材的缓蚀效果,表明该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海水水泥浆液对#45号钢挂片的腐蚀作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直接观测法研究了海水混浆水泥土在添加缓蚀剂后的结晶状态变化情况,表明无机缓蚀剂Na2HPO4可以提高水泥土的结晶度,增强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添加适量Na2HPO4和超细硅粉的海水混浆淤泥土在提高水泥土强度的同时,能够将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起到了良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诸如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黏土、粉土以及砂土等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均有良好的效果,且其施工成本相对也比较低,因此其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本文首先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通过几种典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法来对其变形特性与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夯实水泥土桩主频和峰值加速度沿着桩身随深度变化的情况,为今后研究夯实水泥土桩的动力问题提供了依据,并对今后研究人员的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现场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单桩复合地基情况下,爆破地震动作用时,同一测点不同方向和不同测点同一方向在不同频率处的相关函数值,进行了分析汇总,为夯实水泥土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水泥土渗透特性相关文献,从影响水泥土渗透特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规律,和外掺剂对水泥土渗透特性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新型外掺剂对水泥土渗透特性的研究。本文对于研究新型水泥土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中的损伤情况是建筑消防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考虑钢筋混凝土柱尺寸、混凝土强度、受火时间等影响因素,基于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权值后的神经网络,建立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模型,进而确定柱子的损伤等级。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对评价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中的损伤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延性、能量耗散、构件破坏等的变化规律。本文从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评价出发,采用九个墩柱的破坏性试验数据,通过基于位移延性系数的损伤评价模型和经典损伤评价模型对试验墩柱的损伤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两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水库等的兴建,对边坡的稳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坡方式虽有较好的护坡能力,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已经不能与现在对生态坏境保护的需求相适应。随之被广泛应用的是植被护坡,它既有较好的护坡能力,又能使工程对生态坏境的破坏达到最小。本文将从植被对地表土颗粒流失的约束作用、植被根系对土体的加筋效应、植被枝叶对降雨的导流减冲作用等几方面对植被护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概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造成了震区房屋大量垮塌和破坏.文章对收集到的建筑震害进行概述,针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典型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房屋震害特点,思考了此次地震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连续损伤力学的概念把损伤变量引入岩石类介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分别建立了脆性动力损伤模型和弹粘塑性动力损伤模型。模型中将损伤、渗流及孔隙率演化相互耦合的有效应力概念引入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对传统的莫尔-库仑破坏准则进行修改,给出莫尔-库仑损伤破坏准则。分别对上述两种损伤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应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对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各向同性损伤-破坏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动力损伤模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长输油气管线的修建对于沿线地区的资源及其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等方法,评价修建油气管道对环境资源影响的经济损害程度。以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为例,从农作物产量损失、林地和草地资源的损害、水土流失损失以及沙漠化对土地资源的损害4个方面评估了修建该管道对资源的经济损害。结果表明,管道施工对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危害程度最大,影响力也比较长久。同时也表明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容易忽视管道工程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潜在因素,往往低估了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损害程度,这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输油气管道工程对资源与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输油气管线的修建对于沿线地区的资源及其环境具有的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等方法,评价修建油气管道对环境资源影响的经济损害程度。以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为例,从农作物产量损失、林地和草地资源的损害、水土流失损失以及沙漠化对土地资源的损害4个方面评估了修建该管道对资源的经济损害。结果表明,管道施工对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危害程度最大,影响力也比较长久。同时也表明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容易忽视管理工程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潜在因素,往往低估了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损害程度,这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TC灾情评估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0216号台风Sinlaku、9417号台风Fred、9909号热带风暴Wendy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3个“著名”热带气旋(TC)对温州造成的灾情评估指数和灾情指数,发现:Sinlaku的灾情指数大大低于同样在温州登陆、同样时逢天文大潮、强度、路径相似、灾情评估指数相近的台风Fred的灾情指数,甚至明显低于灾情评估指数定义为中灾的9909号热带风暴Wendy。说明气象预报的准确及时与科学的防御减灾措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文中提出了一些减灾对策,可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